自從上週五進了劇院後,到今天已經差不多五天了,到現在都還深陷在那個情緒當中。

要說那感覺怎麼形容的話,應該就是:It feels like a million emotions inside of you wanted to burst out that instant.

所以,為了讓情緒有個宣洩的出口,我寫了一篇影評。

縱使很想再繼續發花癡的告訴大家女王有多會把妹、眼神多勾人、美背多性感(欸,但想想還是想以更專業的角度來分析整部電影。

 

文章分為兩段,開頭會是一些簡介和我自己的觀後感,--劇透部分開始便是以電影的情節做的徹底的文本分析。利用上學期所學到的劇本分析裡面的劇情結構將每個情節、每個動作都作為推動故事的力量,讓情節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最主要的還是,女主真的都太正了(笑

 

若是看到這裡就打算不看下去的人,建議還是今年三月四號進電影院支持這部片子,並且讓我們在這裡預祝女王和小龍女(不是)能分別拿走最佳女主和最佳女配的獎項喔。

 

Carol.jpg

 

Carol》改編自Patricia Highsmith 的小說《鹽的代價》,故事內容啟發於作者年輕在百貨公司打工時看到的一位比自己年長的中年貴婦的事件所改編。在1952年發行時,鑑於當時美國社會風氣保守,作者還需要以筆名出書。在近半個世紀後,編劇Phyllis Nagy用了18年的時間將劇本發展至現在呈現給觀眾的模樣。整部電影花了整整11年的時間去籌資、攬才和準備。影后Cate Blanchett(藍色茉莉)在2012年時便加入劇組,導演Todd Haynes則於20135月加入,而另一位女主角Rooney Mara(龍紋身的女孩)於20138月決定演出本片。

 

這部片子由一向習慣用慢鏡頭和許多意象的Todd Haynes執導,由Carter Burwell擔任配樂。若是有看過HBO的影集《幻世浮生》,那應該對這兩個名字不陌生。擔任攝影師的則是Edward Lachman,編劇為Phyllis Nagy。提了這四個人,當然是因為我覺得這部電影能帶給我那麼大的感動,他們的角色功不可沒

 

兩個女人,在1950年代封閉傳統的社會氛圍下,談了一場戀愛。

這場愛情可能不算到轟轟烈烈,卻讓人刻骨銘心。

被社會傳統價值所束縛著的CarolTherese,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正在辦離婚的Carol看似高貴優雅,內心卻似乎隱藏著更深的祕密。影后Cate Blanchett所詮釋的Carol讓人沒辦法將目光離開她的一舉一動。從她的表情、手輕輕拂過Therese肩膀的動作、甚至是眉毛和眼神,都明顯卻又隱晦地暗示自己的意圖。她看著Therese的眼神飽含著情愫,卻也讓人感到她富裕生活表面下的寂寞。而Therese,這個早已厭倦現況、尚在探索自己人生的二十多歲女孩,就像每個在影廳裡的觀眾一樣,陷入了Carol的魅力之中。

 

整部片子的色調、氣氛和步調取決於導演以及攝影師手上。從一些特定的鏡位,可以明顯看出很多導演想表達的意象:玻璃和鏡子意味著虛幻、不真實、難以捉摸的愛情;在相識的那天,Therese在下班鈴聲響完前,在置物櫃前閉著眼,等著鈴聲結束。她的頭被櫃子完全框住,而她的表情像是急欲掙脫卻又不知何去何從;兩人一開始的肢體接觸幾乎都是由Carol將手放在Therese的肩膀上,明顯的讓人看出兩人在社會中、整場愛情中主導與被動的關係; 最後一幕的手持鏡頭則是讓人感受到了Therese緊張的心情。

 

再來是配樂。緩慢的節奏配上旋律,在對的時間點對上了演員的表情、或是適當的情境,讓人更能感受社會給予兩人的諸多限制,添加了整部片的壓抑感。原聲帶讓傳統社會狹隘的愛情觀更為明顯。 在配樂的加持下,不管是該開心或難過,都讓人的情緒隨著劇情發展起伏。

 

這部片子能帶給我這麼大的感動,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兩位主角的演出了。Cate Blanchett的演技早就是眾人公認的。但第一次(似乎是?)見她演同性題材,且演的入木三分。無論是調戲、試探、不安、喫醋、甚至是望向Rooney Mara的角色Therese時被情慾沖昏頭的眼神,都讓我讚嘆。而Rooney Mara無辜又好奇的眼神、看到對方時緊張的神情、被告白時候頓時亂了緒的呼吸,也完美襯託了Cate Blanchett在片中向她拋去的感情。

 

接下來將會是攏長且劇透的文本分析。

從故事劇情一角來看這個年代久遠的女同故事,不管各個細節的鋪陳、或它們所引發的一連串反應,都讓我無法自拔的聽著原聲帶,一再地回味每個場景。

人的一生中或許都有這麼一部讓自己怦然心動、無法自拔的電影,而我的就是《Carol》。

 

 

 

=================以下有劇透,觀賞前請三思=================

tumblr_o1f22yCyK61rs3i49o1_1280.jpg

文本分析從青澀到成熟、從脆弱到勇敢

 

Carol的角色設定是年紀約四十歲左右的中年貴婦,有丈夫、有孩子。她的生活富裕、丈夫有權有錢。她從容不迫、個性優雅,卻始終有股憂鬱氣息,私底下其實也是個內心脆弱的女子。

Therese年約二十出頭,是個夢想成為攝影師,卻為了餬口飯喫而在商場工作的女孩。她對未知的事情感到好奇,勇於嘗試。遇見Carol像是替她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一般,她努力放手一搏、敞開雙臂、接納這個令她著迷的女子。

 

電影一開始,Carol總是處於主動的地位。從一開始她在商場向Therese搭話,並故意留下手套開始,她便是整個戀情的主導者。在第一次共進午餐時,她的言語及表情都不停的在試探Therese。而早在初次和她見面時就對這個女人好奇不已的Therese,對於Carol的任何邀請都不曾拒絕,也讓Carol說出了電影中的名句之一:What a strnage girl you are, flung out of spaceTherese無所畏懼且直爽的答應,似乎也讓Carol更加有勇氣進一步追求她。

 

在第一次到Carol鄉村宅邸拜訪時,我們才知道原來Carol不僅在和丈夫Harge辦理離婚手續,爭取女兒撫養權,Harge也知道Carol的性向,並對此不甚開心。這不是很難想像或理解的事—50年代的美國就如現代的開發中國家一樣保守和傳統,而他的社經地位讓他覺得有個同性戀妻子是非常丟臉的事。這次經歷讓Therese感到無力。當Harge在對Carol咆哮時,她只能站在一旁,什麼忙也幫不上。而這也是我們在劇中第一次看到Carol堅強又鎮定的表面下,其實不過是個被家庭束縛著的脆弱女子。Carol甚至把怒火遷怒到了她身上,也讓Therese再回去的路上忍不住崩潰。到了這裏, Therese似乎意識到,卻也對自己的情緒為何會被Carol的一舉一動牽動而感到困惑。

 

故事到了這個階段,加速了整個故事的發展、替兩人的感情火上加油的事件發生了對於心已經不在自己身上的老婆,Harge採取了卑劣的手段,申請禁制令,在監護權聽證會前都不準Carol看到親生女兒。於是,Carol來到Therese公寓,問Therese願不願意和她來一場公路旅行。這場旅行對Carol來說是在嘗試追求幸福,亦或是在逃離現實枷鎖;對Therese來說,則是一場探索。

 

無疑的,這場旅行給兩人的人生都帶來的巨大的衝擊。或好或壞,其中編劇(也可能是書的作者)安排了許多細節,透過道具、表演替往後的劇情做了鋪墊。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讓兩人終於同房的契機—Therese在幫Carol拿衣服時,無意間發現了在行李箱的左輪手槍。因為害怕Carol做傻事,於是Therese在兩人抵達當天的旅店時主動要求門房把她們安排在同一間房裡。

 

同房後的那天早晨,觀眾能很明顯地感覺到了兩人之間有什麼不一樣了。從一開始Carol單方面的追求,現在Therese似乎也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而也促使Carol第一次委婉的宣示主權。在男人上前搭訕時,Carol原本該有的基本禮儀盡失,表情上則是滿滿的不屑和不以為然,笑得意味深長,卻惹得Therese在一旁失笑。兩人相視時同時笑了,或許是因為Therese終於意識到這就是Carol喫醋的樣子,而感到可愛吧。到了這裡,兩人的情感關係開始平等,Carol不再完全處於主導地位,而ThereseCarol的相處上又顯得更自然了。這場戲也促進了接下來牀戲的發展。

 

 

Waterloo—滑鐵盧:

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心,這是兩人第一次發生親密關係的地方,卻也是將Carol從幸福中強硬拉扯出來的傷心地。

兩人的關係對等從Carol拉下自己浴袍和Therese主動要求更進一步的發展都能看出來。此時兩人的心意已經表明,而Carol又說了一次:My angel, flung out of heaven—就像是在告訴自己和對方,Therese是那個將自己從現實泥沼中救出來的人。那場相遇看似恰巧,卻又似乎是命中註定,才能在這個時代找到心意相通、超越年齡和性別的彼此。

 

那晚之後,她們倆的關係被Harge派來的私家偵探捉個正著,甚至將兩人在一起的證據寄給了Harge。這場戲裡面,我們看到Carol為了保有自我和保護戀情做出的無謂掙扎。在知道木已成舟,自己幾乎註定要失去女兒撫養權後,她恢復了鎮定,帶著Therese往紐約走。再一次的,Therese的無助感淹沒了她。她責罵自己自私,只因為自己已經陷入這段感情之中,於是從不拒絕Carol Carol反倒還安慰了她:I took what you gave willingly一句真誠卻又讓兩人絕望的話。因為這場感情不是Therese的錯,更不是Carol的錯,錯就錯在於她們生錯了年代。這句話似乎無形之中預知了Carol的下一步:她放了手。

 

故事發展到了這個情節,這段分手比任何一段分手都還要心痛。在錯的時機遇到了對的人,那是個什麼樣的感覺?無力去改變大環境對她們的觀感,因而要犧牲自我、犧牲幸福,那活著的意義呢?

 

Carol為了孩子監護權放手了,她無論如何都必須放手一搏,於是在留下分手信後,斷開一切和Therese的聯繫。然而,她若得不到孩子撫養權,還要繼續和丈夫假裝一切安好,她將迷失自我,也失去ThereseCarol在絕望之餘告訴好友:I should have ask her to wait。我想 除了女兒之外,Therese是唯一能讓她不掉進深淵的人了。無法見著女兒,更見不到戀人的生活讓她更加痛苦。她試著努力去迎合,但在心理治療和丈夫家庭的壓力下感到窒息,進而做出覺悟並讓步。她深知,若自己無法隨心所欲的生活,這樣下去只會讓自己心理留下創傷,更不可能好好照顧女兒。Carol第一次如此堅決地反抗。她勇敢了、自由了,但這自由卻是犧牲自己撫養親生孩子的權利換來的。

 

在終於解決了離婚的事後,Carol試著聯繫ThereseTherese來赴約時,Carol的談吐已經與片頭時的不一樣雖然依舊溫和、但是急切又不知所措。Therese強作鎮靜,面對Carol拋出的許多問題,全是答了簡單的No,讓向來沒被Therese拒絕的Carol意識到,或許自己終究還是來遲了。於是在凝視她片刻後,Carol又決定再放手一搏—I love you

 

對於Carol而言,她變勇敢了。付出的代價或許是犧牲家庭,她卻找到了自由。而在自由後,她終於能放心地、無畏地把這句話說出口。透過簡單的三個字、真誠的表情,她不想要留下遺憾。

Therese而言,她已經不是當初矇矇懂懂的那個女孩。被拋下的她走上了成為攝影師的路。她更懂得打扮、顯得更成熟、更瞭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卻再怎麼樣也無法否認Carol在她心中的重量。

 

 

劇終兩人的對視,縱使沒有一句對話,卻仍勝過千言萬語。

有人說,若是你喜歡一個人,即便在茫茫人海中,你都能找到他的身影。

而她們兩尋尋覓覓,路程峯迴曲折,仍舊在最後找到了回到彼此身邊的路。

 

CX0kdwcUEAA_yWU.png

 

Please don’t be angry when I tell you that you seek resolutions and explanations because you ‘re young. But you will understand this one day. And when it happens, I want you to imagine me there to greet you like the morning sky, our lives stretched out ahead of us, a perpetual sunrise.

 

請別生氣,但妳急欲尋找答案和解釋是因為妳還年輕。終有一天,妳會想明白的。

當那一天到來時,我希望妳能想像我在終點等妳。

那時,我們人生將在前路綻放,如同永恆的日出一般美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