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贇在事實上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北周的衰敗和隋周嬗代,但悲劇的根源我認為不在宇文邕的選擇,而是適得其反的教育方式。

宇文贇是嫡長子,進位太子也是佔了天時。不過這不是主要的,北周雖尊周禮、仿漢制,但宇文邕似乎並不拘泥於長幼之序。《周書》中說,有次宇文邕嚇唬宇文贇:「古來太子被廢者幾人,余兒豈不堪立耶!」可見他動過從另外六個兒子中重新選擇太子的念頭。之所以沒換不外乎兩種可能:或者他對宇文贇還算滿意,或者對其他六人同樣不滿意。

宇文邕對宇文贇的管制不是一般的嚴,而是「遇之甚嚴」。這自然有磨練意志和控制慾望的積極一面——比如他讓宇文贇和大臣們一樣上朝並遵守各種禮儀,禁止向東宮送酒以解決他的酗酒問題。但更多的則是表現激進,比如稍不如意便揮鞭掄杖;派官員24小時監視言行,每月彙報時再集中揍一次。

宇文邕是個出色的皇帝,他按照自己的標準——甚至超過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兒子難免會失望。宇文贇可能遠未達到父親的期望值,但這樣的標準相信其他六個兒子也不會特別令人滿意。宇文贇不管被逼還是出於本能的「矯情修飾」,刻意掩蓋過錯的舉動,證明他的智商沒問題。而在嚴密監視之下他也不會有太出格的行為。就當時來說,宇文贇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過於嚴苛的管教讓宇文贇體會不到親情,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父親死後他一點不悲傷還有解放了的快感,證明他對父親只有畏懼和仇恨,也宣示著宇文邕教育的徹底失敗。繼位大統的宇文贇恣意妄為,不過是苦悶長久蓄積之後的集中爆發。

除了多數皇帝所共有的大興土木、驕奢淫逸的通病外,宇文贇還有幾個匪夷所思的愛好。比如他壟斷了「高、大、上」的專有權,讓姓高的改姓姜,高祖改稱長祖,官名中凡涉及大和上的一律用長代替;比如他規定只有宮內車輛的車輪可以有輻條,宮外的一律用實心木頭;再比如他要求全國女子素顏只有宮女可以擦粉。這些具有濃郁的強迫症色彩的奇葩規定,想來跟當初的刻板教育不無關係。

最具烙印的是對鞭子的使用,宇文贇專門做了個使用說明,即以120下為標準,號曰「天杖」。「天杖」對眾生平等,皇后、妃子也照打不誤。這無疑會讓人聯想到他當初的習慣性挨揍。


為了贏取隋文帝和獨孤皇后的信任,隋煬帝確實是把自己憋壞了。所以當了皇帝之後,各種折騰把隋朝玩完了。柏楊在《中國人史綱》里用「大頭症」這個詞來分析隋煬帝的一生,大概的意思就是說楊廣經歷了長期的壓抑,一朝釋放性情大變,變態、瘋狂到讓人無法想像。

對比一下,宇文贇應該也屬於「大頭症」,紙醉金迷姑且不說,立五個皇后,玩一堆姑娘,偶爾亂個倫,看誰不順眼再輪幾棒子,這些都足夠把他歸結到「史上最變態皇帝」的序列之中。

造成這樣的局面,很多人將原因歸結於做皇子時憋屈壞了,這倒是和楊廣很像。唯一不同的是,楊廣的憋屈是自找的,誰讓他想取楊勇而代之呢,而宇文贇則完全是被逼的。

要說起富國強兵、統一北方的北周武帝宇文邕這一生最大的失敗是什麼,我覺得當屬沒把兒子教育好。和現在很多工作狂父親一樣吧,宇文邕根本就沒有太多時間去關注兒子的成長,教育方式也非常的粗暴。

按照周書的記載,宇文邕對於宇文贇的要求非常嚴格。想想宇文贇即位的時候還不到20歲,貪玩的年齡卻要和大臣們一樣上朝參政,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稍稍有些過錯,就是一頓毒打。恨踢不成鋼的宇文邕甚至還安排了專人盯著宇文贇,記錄他的一言一行,然後放出話來,說「古往今來被廢的太子多了去了,宇文贇當不了有的是人能當。」

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宇文贇只好壓制住自己的怨氣,然後把自己周圍的人都收買了,讓關於自己的差評大大的減少了。所以當他一即位,連守喪的禮儀都不遵守了,直接開始熱烈慶祝自己重獲新生,他的荒誕的統治歲月也隨之開啟。


目送歲月,目送歷史。

北周武帝宇文邕,西魏權臣宇文泰第四子,北周的第三位皇帝。

宇文邕在繼位之初,面前屹立著一座大山——宇文護。宇文護是宇文邕的堂兄,當年跟隨宇文泰南征北戰,深受器重。在宇文泰臨死前,因為諸子年幼,就將西魏的軍國大政盡數託付與侄子宇文護,並叮囑他完成自己的遺志。宇文護掌權後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退位,擁立宇文覺登基稱帝,北周建立。後來宇文護廢掉了宇文覺,另立了明帝宇文毓,大權依然被牢牢的掌握在宇文護手中。宇文護也一直在覬覦帝位,只是礙於六大柱國的掣肘和百官的非議而沒有下手。

再後來,宇文護又廢掉了明帝宇文毓,改立宇文邕為帝,是為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個雄才大略的帝王,懂得自己雖為皇帝只是徒有其名並無實權,遠不是根基深厚、勢力遍布朝野的宇文護的對手。於是對待宇文護畢恭畢敬、倍加尊崇,沒有絲毫不滿之意,但是暗暗積蓄力量、默默等待時機,終於在宇文護覲見太后誦讀《酒誥》之時與部下聯合擊殺了他。宇文邕利用自己的隱忍和智謀誅殺了暴臣,鞏固了皇權。

親掌大權以後,周武帝認為國內的佛教過於興盛,寺院僧侶佔有大量資源卻不勞作,極大的制約了國力的增長,於是決定在全國進行滅佛運動。史書記載,北周武帝曰「求兵於僧侶之間,取地於塔廟之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武滅佛」之一。經過一系列的有力措施,北周的國力空前強盛。

周武帝不但是個成熟的政治家,還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北周前後兩次征伐北齊,尤其在第二次,周軍已在攻破晉州的情況下,北齊後主高緯竟帶著寵妃馮小憐在附近狩獵,聞信才連忙帶兵趕到平陽。但由於高緯遺誤戰機又指揮不當,甚至在陣前落荒而逃,導致齊軍一觸即潰、傷亡慘重,北齊的主力被消滅殆盡。第二年,高緯被俘,北齊滅亡。李商隱曾為此事作詩云:小蓮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周武帝在消滅北齊統一北方後,準備著手南征陳朝。可是天不假年,周武帝在第二年便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了。

繼位的是宇文贇,這個哥們可是個大神!宇文贇是周武帝的長子,在武帝剪除宇文護的當年被封為皇太子,武帝對他充滿期望,所以對他一直嚴格教導,派人監控他的言行,一旦犯錯,輕則訓斥、重則痛打,甚至出言威脅可能廢掉他太子之位,讓別的兒子繼位。由於懼怕父皇的威嚴,宇文贇在武帝時期開始了他影帝般的表演,把自己好酒好色的本性完全隱藏起來,凡事都按朝堂規矩執行,儼然一個合格的儲君。

在武帝去世以後,宇文贇繼位,是為周宣帝。他非但沒有按照慣例守孝,還在武帝死後的第二天就登基稱帝,十天後安葬了武帝就脫掉孝服為自己登基慶祝。稱帝以後,宇文贇沉迷酒色,甚至「五後並立」,大肆營建裝飾宮殿、猜忌誅殺大臣,北周朝政日漸昏暗。

為了安於享樂,宇文贇竟然下詔傳位於自己年僅6歲的兒子宇文衍,自己當起了太上皇,並全國選秀,以充後宮,最後因為縱慾過度而亡,時年22歲,留下了楊後宇文衍孤兒寡母。楊堅作為國丈開始監國,後來廢宇文衍自立,改國號為隋,北周滅亡,宇文氏的輝煌成為了歷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