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幾天才剛讀完他的《飄窗》,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就著他的《鐘鼓樓》與《飄窗》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劉心武在十年動亂後所寫的《班主任》在當時是具有很強的開拓性與創造性,並在當時影響頗深。但就文學性和藝術性來說,《班主任》還是過於粗糙。

但他的傳統文化修養極高,紅學研究廣為人知。這也就造就了他作品的寫作風格。

劉心武真正的水平體現在了京味兒敘事上,加之他對中國古代文學的修養與研究,所以他的作品上有很強的傳統文學色彩,就如《鐘鼓樓》,一場諸事不順又十分巧合的京味兒婚禮,通過平常的敘事描繪了一幅屬於底層勞動人民的清明上河圖。

《鐘鼓樓》中,他將所有的人與事兒,所有的意外都糅合在一起,比如書中所寫到的婚禮,但圍繞著這場婚禮,街坊四鄰的各種故事,由故事產生的意外與巧合都發生在了這場婚禮之上。

這與明清時期的文學有著一定的相似度。

這個特點也與去年的電影《無名之輩》相似,眾多意外與巧合雜合在一起,最終在一個大場面進行大決戰解決。但《鐘鼓樓》卻是留下了一個開放的結局,把矛盾與衝突渲染到頂峰,但卻沒把問題解決,只說鐘鼓樓依舊在那兒,等待下一分下一秒。

《飄窗》作為他最新的長篇小說也類似於這樣的風格,將一條三不管大街上形形色色的故事寫了出來,但各個人物之間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也像一幅清明上河圖(書中常寫到主人公薛去疾坐在飄窗前,端詳著這條大街上的清明上河圖)。只是這部小說更有戲劇性,薛去疾作為「有恩於」龐奇的人,卻被龐奇的歸來而殺死。

此外,他的作品十分規整,把每個人的心理狀態,邏輯思想,匪夷所思的行為全都給出了非常詳實的解釋,讓讀者不用猜就能了解人物的心理,實屬規整。

他的書值得對於想開闊眼界,了解人物心理的讀者閱讀。


劉心武是「傷痕武學」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班主任》、《鐘鼓樓》和《風過耳》等。其中《鐘鼓樓》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劉心武對生活感受敏銳,善於作理性的宏觀把握,寫出了不少具有社會思考特點的小說,作風嚴謹,意蘊深厚。劉心武的小說有強烈的人文關懷和愛。

劉心武的小說有一個缺陷,就是文本思想大於形象,只是大膽地面對現實,說真話,少了文學的美感與藝術形式的多樣。

我是「每天讀宋詩」,期待你的關注和批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