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元好問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詞牌名是什麼?

引言:

縱觀「宋詞三百首」,無論豪放還是婉約,但凡千古流傳,詞人紛紛效仿填寫的詞牌背後,似乎都有一段蕩氣迴腸、纏綿悱惻的故事。

金代著名詩詞大家——元好問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它所延伸出來的詞牌,毫無疑問地就是著名的《摸魚兒》,它的誕生也不例外地拷問世人「情為何物」!

詞牌的誕生:

據史料記載,金章宗大和五年, 年僅十六歲的有志青年詩人元好問, 雄心勃勃地劍指功名。在赴并州應試途中, 恰好偶遇一位射雁人,據他說:天空中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 一隻被射殺後, 另一隻一頭搶地,自殺殉情而死。

風流多情的詩人被這種相濡以沫,生死至情所震撼, 便買下這一對大雁夫妻,將它們合葬在汾水旁, 立下一個小小的墳墓, 取名「雁丘」 , 並寫下這首著名的《雁丘詞》——雖然有點「狗血情節」,但還是唯美動人。特別是開篇,曠古絕今: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摸魚兒》由來說:

詞牌《摸魚兒》,為唐教坊名曲。摸魚」即為「捕魚」,可以理解為宋代俚語;「兒」或「子」,為摹仿樂府曲名,故此調又稱《摸魚子》。

該詞牌隨著時間的推移,《摸魚兒》詞牌也有別的稱謂:

北宋著名文學家,「蘇門四學士」——晁補之更名為《陂塘柳》、《買陂塘》、《邁陂塘》主要是出自他的「買陂塘、旋栽楊柳」;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成其為《山鬼謠》;

中唐「女冠詩人」——李冶稱其為《雙蕖怨》。

詞牌創作背景:

據「天寶軼事」記載,唐玄宗喜愛音樂,在宮中設梨園,用於教授樂器演奏,以及禮儀培訓等技藝,所以後人稱戲班為「梨園」,稱所有的伶人為「梨園弟子」,尊稱唐明皇為「梨園祖師爺」。

玄宗親自主持梨園事務,到處搜羅國內外歌曲、舞蹈,民間小調,以及各種詞譜。在此期間,有首漁歌曲也被收集進宮了,這首曲子的名字叫做《摸魚兒》,並且受到唐明皇的青睞。

此曲為起初雖為民間小調,但經過李隆基這位「天子樂人」精心雕琢,擯棄了漁歌的蕭遠、浪漫、疏曠,搖身變成了一種低沉、跌宕,多用來表達沉鬱委婉,蒼涼綿長的的格調,特別受常年鎖閉深宮,後宮佳麗們的喜愛,所以選用其曲傾訴衷腸,遙寄幽思。難怪唐代元稹的《行宮》有詩云:「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詞牌的發展:

依據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所言:此曲作為詞調最早見於宋代晁補之。清代康熙年編著的《欽定詞譜》中,就以晁補之的譜為「正格」,節選原文如下:

買陂塘、旋栽楊柳,依稀淮岸江浦。東皋嘉雨新痕漲,沙觜鷺來鷗聚。堪愛處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無人獨舞。任翠幄張天,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

青綾被,莫憶金閨故步。儒冠曾把身誤。弓刀千騎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試覷。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功名浪語。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

所以,詞牌《摸魚兒》也稱《買陂塘》、《邁陂塘》、《陂塘柳》,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力作推薦:

依據這一詞牌,傳世之作,當屬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一闕「更能消幾番風雨」,愛國志士,殺敵有心,報國無門,滿腔悲憤。何等悲壯情懷,溢於言表!

綜上所述,元好問的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流傳千古,引喻出一個名垂千古的詞牌《摸魚兒》,其中不但有唐玄宗的鼎力支持,還有晁補之定格成型。

宋詞的魅力,不但體現在唯美雄渾,更在於她背後的傳說!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文華。

原創不易,敬請分享。


問題:元好問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詞牌名是什麼?

.....

前言:

這個問題很簡單,這首詞的詞牌是《摸魚兒》,下面說一下這種詞牌怎麼填?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  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一、三首著名的摸魚兒

摸魚兒,詞牌名,又名"買陂塘""雙蕖怨""邁陂塘""山鬼謠"等。

1、辛棄疾最有名的《摸魚兒》自然是辛棄疾的這首《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這首詞很久以前就入選了學生的課本,幾乎無人不知。2、元好問

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為大眾所知,還要拜瓊瑤奶奶和金庸爺爺的功勞,在」在金庸武俠名著《神鵰俠侶》中,女魔頭李莫愁為情所困引用此句: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瓊瑤小說《梅花烙》有一首歌《梅花三弄》,當年被姜育恆唱遍了大街:

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這首歌在電影《夏洛特煩惱》也被唱過。歌詞引用時,多了一個人字。很多不看金庸的人都是從這首歌里知道的這一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出處。

3、晁補之

《買陂塘》最有名的是晁補之"買陂塘、旋栽楊柳」,不知道為什麼,這七個字看一遍就印在了我的腦子裡,下面的內容一直背不過。

二、詞譜

摸魚兒一共有九個不同的詞體,欽定詞譜以晁補之的這一體為正體,我們填詞用這一體比較簡單,可平可仄處比較多。

1、押韻

摸魚兒 雙調一百十六字,前段十句六仄韻,後段十一句七仄韻晁補之

雙調是指上下分兩段,摸魚兒的正體仄韻用上聲和去聲韻,如下面這一首韻腳有浦、渚是三聲(上聲),去、誤是去聲,填詞上去是可以通押的。

其他:是入聲韻和上去是不能通用的,例如歐陽修的一體《摸魚兒·卷綉簾》是押的入聲韻「綠、宿」。在《摸魚兒·歲華向晚》又有換叶韻,平聲韻和仄韻同用。

2、平仄與符號

「○」標平聲 ;「●」標仄聲; 「⊙」標應平可仄; 「◎」標應仄可平

「△」標平韻 ;「▲」標仄韻 。

3、對仗

詞的對仗很寬鬆,平仄不拘,可對可不對,晁補之這首《買陂塘》的對仗處是「任 翠幕張天,柔茵藉地」。辛棄疾的摸魚兒沒有對仗的地方。

買陂塘、旋栽楊柳,依稀淮岸湘浦。

●○○ ◎○○● ⊙○⊙●○▲東皋雨足輕痕漲,沙嘴鷺來鷗聚。⊙○◎●○○● ⊙●◎○○▲

堪愛處,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

○●▲ ◎●● ◎○◎●○○▲無人自舞,任翠幕張天,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 ●◎●○○ ⊙○◎● ◎●◎○▲青綾被,休憶金閨故步,儒冠曾把身去。○○● ⊙●○○◎▲ ⊙○⊙●○▲弓刀千騎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 ⊙●◎○○▲君試覷,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 ◎⊙● ⊙○◎●○○▲

功名浪語,便做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

⊙○◎▲ ◎◎●○○ ⊙○◎● ⊙●●○▲

@老街味道


詞牌名是「摸魚兒」。


摸魚兒·雁丘詞【序】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摸魚兒》,詞牌名之一。是原唐教坊曲名,本為歌詠捕魚的民歌,後用作詞牌。

此調起句七字,上三下四,不用韻。又名《摸魚子》,又名《買陂塘》、《邁陂塘》、《雙蕖怨》等。

代表詞作有南宋詞人辛棄疾所作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等。

宋詞以晁補之《琴趣外篇》所收為最早。雙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韻,後片七仄韻。雙結倒數第三句第一字皆領格,宜用去聲。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買陂塘、旋栽楊柳,依稀淮岸江浦。中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東皋嘉雨新痕漲,沙觜鷺來鷗聚。平仄仄,仄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堪愛處,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中平中仄無人獨舞。[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仄

任翠幄張天,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

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青綾被,休憶金閨故步,儒冠曾把身誤。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弓刀千騎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平仄仄,仄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君試覷,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中平中仄功名浪語。[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仄

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

  •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
  • 逗號「,」和句號「。」:表示句;頓號「、」:表示逗。
  • 粗體字:表示平聲或仄聲韻腳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韻腳。另,平仄轉換、平仄錯葉格以[]區分韻部。
  • 下劃線:領格字。

元好問,字裕之,山西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韓岩村人。

因曾在忻州境內的遺山讀書,故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生於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於元憲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

他是700多年前我國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家,一代文宗,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

曾有人讚歎說:唐有李杜,宋有三蘇,而金元,只有元好問一人,他是金末元初的文壇盟主。


喜歡的可以點個贊,回個復,再關個注,繼續與我交流喲!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此兩句詞出自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

元好問簡介:

元好問、字裕之,山西秀容韓岩村人。世稱遺山先生。生於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於元憲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是我國七百多年前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家,一代文宗。唐有李杜,宋有三蘇,金元僅有元好問。

元好問是金末元初的文壇盟主,最大成果是收集整理編輯成了《壬辰雜編》,其留下的詩共1380餘首,詞380餘首。另還有其它的散曲、小說等。

《摸魚兒*雁丘詞》

金.元之際~作者*元好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趐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末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此詞緊繞一個情字,將作者在一次參加科考赴試途中的所見以詞的方式婉約凄惻地表達出來。他途中所遇一獵人將一對正在天空飛翔的大雁射落一隻後,另外一隻大雁在空中盤旋哀鳴,確信伴侶已死便也頭朝地撞向地面以身殉情。大雁的深情切切地打動了作者,因此產生了這首《摸魚兒.雁丘詞》。

謝邀

蘭香如夢


元好問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詞牌名是摸魚兒。

這首詞是元好問作於金宗泰合五年(1025),近千年來一直廣為流傳,其中″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更是被傳為千古絕句,成為無數痴情男女吐訴心事的妙語。

1025年,元好問16歲,在赴并州(今太原)趕考途中,遇到一個捕雁人,捕雁人邊走邊嘟囔"真是個怪事。"元好問聽了問:"什麼怪事?",捕雁人說:"我今天早上遇到了兩隻大雁,一隻被網捕到了,另一隻跑脫了,卻不肯離開,在天空盤旋悲鳴幾聲,竟然撞地而死。″

元好問聽了之後感到十分感慨,遂向捕雁人買下兩隻大雁合葬於汾水之畔,取名兒"雁丘"。隨即又做了這首《雁丘詞》,原詞本來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後來傳為"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謝邀,見諒。


元好問的「問世間情為何物」一首詞,詞牌名為《摸魚兒》,別稱《邁陂塘》;《陂塘柳》;《摸魚子》等。夏承燾先生選編的《金元明清詞選》注為《邁陂塘》。(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而「雁丘詞」與詞牌名無關。(陂:bei,陂塘,陂池)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出自元好問的名篇雁丘詞。他的詞牌名《摸魚兒》。元好問於並卅趕考途中遇一魚人,言今晨捕得雙雁,另一支脫網而逃,將其一支殺之,另一支盤旋哀鳴,遂觸地而死。元感之,遂買於葬其汾水,名為雁丘。並以摸魚兒詞牌譜出一曲,名雁丘詞。整首詞寫雁忠貞愛情,至死不愈的情懷!以雁擬人譜寫了一曲凄惻動人的戀情悲歌。寄託了自己對殉情者的哀思。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是金朝詩人元好問在《摸魚兒 雁丘詞》中所填句子。

元好問在赴并州應試途中,得知獵雁者射殺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一隻遭殺遇害,另一隻殉情而死。元好問不勝悲愴,買下這對大雁,將它們合葬在汾水邊,建墳丘、取名「雁丘」,並寫《雁丘》辭一闋,其後又再修改,遂成《摸魚兒 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便成了千古詠喻堅貞愛情的凄美名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