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新準航母出雲號正式服役,其名字大有深意。出雲號那可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稍微瞭解一點抗戰歷史的人都不會忘記,初代出雲號就是侵略中國的日本海軍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曾經屠殺過無數的中國人!所以國民黨軍隊多次襲擊出雲號,可惜就是沒能將其一舉擊沉。現在即便日本海上自衛隊有用過去舊日本海軍的艦名來為現在的軍艦取名的習慣,但這麼多艦名,為什麼偏偏選這個中國人民最痛恨的名字,其中的意味就很值得尋思尋思了。

要和遼寧號叫板的出雲號

3月25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大的軍艦出雲級的第一艘出雲號(同級艦共2艘)正式服役。雖然日本將出雲號列為直升機驅逐艦,連艦種字母編號都是驅逐艦的DDH,但是誰都看得出,這艘軍艦採用全通式飛行甲板,艦島在右舷,外形儼然就是標準的航空母艦佈局,全艦長248米,飛行甲板寬38米,該艦可以運輸300名士兵和50輛30噸級軍車,航空方面可以容納14架直升機,同時起降5架直升機,標準排水量19500噸,滿載排水量更是高達27500噸,比之前同樣是全通式飛行甲板的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足足要提高了40%的噸位。光是看這些數據,就很容易讓人得出就是航母的結論。

確實,要說是直升機驅逐艦,就是在玩文字遊戲,為了規避不能擁有航母的規定,真都當人家是傻子了。但要說是兩棲攻擊艦或是準航母,那還是比較貼切的。還要說明一下的是,出雲號可不同於以前海上自衛隊的直升機驅逐艦,只是搭載直升機,用來負責強化艦隊的反潛作戰能力。雖然眼下礙於這樣那樣的規定和限制,只搭載了直升機,但是出雲號的飛行甲板用的是特種鋼材,就是為了能抗住F-35B起降時的高溫和強衝擊力而特製的。這可是連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母都沒做到的。單就憑這一點,就充分說明瞭出雲號可遠遠不是光想搭載幾架直升機那樣簡單,而是為今後搖身一變,成為可以搭載F-35B的輕型航母留下了伏筆。

同時和日向級相比較,出雲號的升降機佈置也有所調整,前部升降機仍位於艦島的上層結構前端左側,但出雲號的後部升降機則移到了艦島的後方右舷,而且這部升降機的面積更大,還是舷外佈置的形式,這說明這部升降機很明顯是為了以後可以使用尺寸更大的固定翼艦載機。加上飛行甲板前部左側取消了日向級的內削型結構,增大了可用面積,同時248米飛行甲板的長度也足以讓F-35B不依靠滑躍式甲板就能進行短距起飛,因此就有人推測出雲號已經用心良苦地預留了搭載F-35B的起降操作能力。所以也難怪從出雲號下水開始,日本就大肆宣揚這就是為了震懾中國海軍的遼寧號航母。因為一旦搭載了F-35B,也確實具備了搭載殲-15的遼寧號正面叫板的實力。

而且,除了軍艦本身的性能原因,這艘準航母的名字還大有深意。出雲號,對於這個艦名,那可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啊!只要是稍微瞭解一點抗戰歷史的人都不會忘記,初代出雲號就是侵略中國的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後來更是乾脆叫中國艦隊旗艦!出雲號的艦炮和艦載機曾經屠殺過無數的中國人!所以國民黨軍隊多次襲擊出雲號,可惜就是沒能將其一舉擊沉。

圖為日本第一艘出雲號,即初代出雲號。

現在即便日本海上自衛隊有用過去舊日本海軍的艦名來為現在的軍艦取名的習慣,但這麼多艦名,為什麼偏偏選這個中國人民最痛恨的名字,其中的意味就很值得尋思尋思了。而且更奇怪的是,以日本海上自衛隊一貫的傳統,艦艇的艦名都是在下水之日才公佈,但是出雲號這個艦名在其2013年8月6日下水前的三個星期,也就是7月17日就提前公佈了,按照日本方面的解釋,是因為工作程序上的疏忽,但是一聯繫到這艘軍艦的外型特徵,以及具有特別意義的艦名,提前公佈很容易讓人覺得遠不是工作疏忽那麼簡單,一切的一切,都說明這艘出雲號絕對是來者不善!

讓中國人最痛恨的出雲號

抗戰時期的出雲號,是出雲級裝甲巡洋艦一號艦。那是1890年代,日本海軍提出的「六六艦隊」的發展規劃,所謂六六艦隊也就是6艘戰列艦和6艘戰列巡洋艦組成的艦隊,這在當時可是一項極其龐大的海軍建設規劃,所以分為兩期海軍擴張計劃來進行。除了其中2艘戰列艦在甲午戰爭前就已經完工,其餘的4艘戰列艦和6艘戰列巡洋艦都是在甲午戰爭後完成的,這10艘軍艦總共耗資2.13億日元,其中1.395億日元(約佔65%)來自於清朝甲午戰敗後的戰爭賠款!

出雲號就是這10艘艦中的一艘,1898年5月在英國阿姆斯特朗造船廠動工建造,1899年9月下水,1900年9月服役。剛剛建成時標準排水量9773噸,艦長121.92米,寬20.93米,喫水7.37米,裝備203毫米主炮4門,150毫米副炮14門,12磅速射炮12門,2.5磅速射炮8門,450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與其他的裝甲巡洋艦相比,該艦更重視近戰能力,甚至不惜犧牲續航力來換取更大的載彈量。

在日俄戰爭中,出雲號作為日軍第二艦隊的旗艦參加了一系列海戰,其中包括著名的對馬海戰。之後日本海軍中著名的海軍戰略家秋山真知曾在1910年4月到12月,擔任過出雲號的艦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雲號參加了在美洲海域和地中海的作戰行動。1919年7月9日在橫須賀海域進行的日本海軍第11次觀艦式上,出雲號更是作為大正天皇所乘坐的「御召艦」而名聲大噪。

一戰結束後,服役已經二十年的出雲號的性能已經明顯落伍了,所以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拆除了舊式燒煤的鍋爐,換裝了燃油鍋爐,加裝了可供水上飛機起降的航空設施。改裝之後於1921年9月1日變更為一等海防艦。

初代出雲號

從1931年 5月30日起,出雲號被編入第二遣外艦隊。第二年 1月,一二八事件爆發,出雲號駛入上海,擔任日本海軍專門負責在中國作戰的的第三艦隊司令長官野村吉三郎中將的旗艦,從此開始了與中國的不解之緣。由於在一二八事變中,出雲號的大口徑艦炮轟擊上海市區,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激起號稱「民國第一殺手」的王亞樵義憤,他派出2名水性嫻熟的敢死隊員攜帶一個改裝的水雷潛游到出雲號艦底,但由於長江口水流湍急,水雷沒能很好地固定住而隨波漂走,未能將出雲號炸毀。

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中,出雲號依舊是第三艦隊旗艦(後來改為中國方面艦隊旗艦),在中國軍隊進攻上海市區的日軍時,以其艦炮和艦載機為岸上的日軍提供了猛烈的火力支援,給進攻的中國軍隊造成了極大困難,由此成為了中國軍隊的眼中釘。

8月14日中國空軍第二大隊的21架諾斯羅普 · 伽馬 2E型轟炸機空襲出雲號,可惜由於雲層低垂,能見度不佳,無一命中。同一天晚上,江陰電雷學校的2艘英制CMB55型魚雷艇夜襲出雲號,由於夜色太重,魚雷艇沒能發現目標,反倒被日軍發現,只好匆忙發射魚雷,也未命中。1艘魚雷艇被擊傷後擱淺。但出雲號經此一戰,趕緊撤往黃浦江下游,並大力強化防護措施,在軍艦周圍廣敷防雷網,同時繫留大批駁船、輪船,以防再度遭到暗算。

8月16日,中國軍隊又出動7架轟炸機空襲出雲號,使其受到輕傷。此後,中國軍隊又多次對出雲號實施攻擊,就連部署在浦東的重炮也曾多次炮擊出雲號,甚至還曾計劃用滿載爆炸物的船隻進行自殺性攻擊,但都沒對其造成什麼損傷。

這一期間,還有一種說法是中國軍隊擊沉了出雲號,日本海軍則用出雲號的姊妹艦磐手號(這個名字現在同樣是新建的直升機驅逐艦出雲級的二號艦名字)作為替身繼續擔任旗艦,這種說法當然更多是演義的杜撰,但也從中可以看出中國軍隊對其是何等深惡痛絕,多麼想除之而後快!這一說法也不是空穴來風,在8月24日和9月28日,中國海軍曾兩次組織潛水兵,也就是俗稱的水鬼,攜帶水雷奇襲出雲號,將其旁邊作為防雷屏障的輪船炸沉,出雲號也受到一定損失,返回日本進行修理,所以中國誤以為已經將其擊沉,這纔有擊沉出雲號的報道。

舊日本海軍官兵合影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停泊在上海的出雲號和驅逐艦蓮號以及炮艦鳥羽號第一時間炮擊同樣停泊在上海的美國的威克號和英國的海燕號炮艦,美艦掛白旗投降,英艦則被擊沉。這是偷襲珍珠港之後,日本海軍對英美最早的戰爭行為。

1941年12月31日,出雲號在菲律賓林加延港外觸雷受傷,經過修理後,於1942年7月又改為一等巡洋艦,1943年底從中國返回日本本土,作為江田島海軍兵學院的訓練艦使用。在1945年春天,拆除所有主炮和一部分副炮,換裝2座雙聯127毫米高射炮和三聯、雙聯和單管25毫米高射機炮各2座,並截短了桅杆,以提高防空能力。在完成改裝工程在返回吳港途中卻再次觸雷受損。7月28日,美軍特混艦隊的艦載機大舉轟炸吳港,出雲號被3枚炸彈炸中,傾覆沉底,最後於1947年被打撈出水徹底拆除。

日本海軍的艦艇命名

一說到出雲號,很多人都會認為是驅逐艦,沒錯,日本海軍很多驅逐艦都是用 「某雲」 來命名。但此雲非彼雲,出雲號可不是驅逐艦,確切說在建造時是作為戰列巡洋艦,按照日本海軍戰列艦用古代藩國名命名的規矩,用的是古代藩國出雲國的名字,出雲國位於現在的島根縣,是和日本古代神話傳說有著密切聯繫的地方。現在還有日本最有影響的神社之一出雲大社,所以這個出雲是藩國名。

從舊日本海軍戰列艦比睿號後甲板看聯合艦隊閱兵。

日本海軍的艦艇命名規矩是先根據艦艇分類來確定名字的屬性,日本海軍將主要作戰艦艇統一分為戰艦(即戰列艦)、巡洋戰艦(即戰列巡洋艦,出雲號就屬於這類)、一等巡洋艦(即重巡洋艦)、二等巡洋艦(即輕巡洋艦)、炮艦、海防艦、航空母艦、敷設艦、潛水母艦、練習戰艦、練習巡洋艦、水上機母艦、一等驅逐艦、二等驅逐艦、一等潛水艦、二等潛水艦、水雷艇、掃海艇、驅潛艇等。

戰列艦以古代日本的藩國名來命名,比如大和號就是大和國的國名,大和國就在今天的奈良縣,後來又有了代表整個日本國的意思。再如武藏號則是武藏國的國名,就在現在的東京都、埼玉縣一帶。

一等巡洋艦是用日本國內的山名來命名,如青葉號、古鷹號都是取自山名,還有一艘叫高雄號的重巡洋艦,但這個高雄可不是臺灣南部的大城市,而是京都西北的高雄山。

二等巡洋艦都是以日本國內的河流名來命名,如北上號、川內號都是取自河流名,就連阿賀野號、阿武隈號以及五十鈴號,看上去不像河流名,可確確實實實也都是河流名。還有更奇怪的,如鬼怒號和神通號,神神鬼鬼的,其實也是河流名。

航空母艦的名字基本上都是兩個字,第二個字一般用龍、鳳、鷹、鶴等飛禽,第一個字則是比較威風或吉利的形容詞,如蒼龍號、大鳳號、沖鷹號、翔鶴號、瑞鶴號等。在航母名字中比較特殊的是鳳翔號和龍驤號,因為這兩艘航母是日本海軍最早的航母,特別是鳳翔號,還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從一開始就作為航母來建的正統航母,建造時日本海軍航母命名的規則還沒確定,所以和後面的航母就不一樣了。

舊日本海軍戰列艦,金剛、榛名、長門、陸奧、山城、伊勢

後排是蒼龍,飛龍,赤城,加賀等四艘空母

當然也有例外,這主要是開工建造時起的名字,結果後來改建為其他艦種,但是還沿用了原來名字,所以有些就會顯得混亂了。這一類的情況還不少呢,比如著名的航母赤城號,原來是作為一等巡洋艦來造,所以用的是赤城山的名字。而加賀號航母原來是作為戰列艦來建造,所以用的是古代藩國加賀國的名字。千歲號和千代田號航母原來是水上飛機母艦,所以也就沿用了原來的艦名。

戰列艦中的4艘金剛級,金剛號、榛名號、霧島號和比睿號原來都是作為一等巡洋艦來建造,所以都是取的山名,特別要說的是金剛號,那可不是大猩猩,而是位於奈良縣與大阪府交界處的金剛山。

再有最上級的4艘最上號、三隈號、熊野號和鈴谷號以及利根級的2艘利根號和築摩號,情況又不一樣了,雖然都是一等巡洋艦,但都按照二等巡洋艦用河流名字來命名,不過這不是中途改建所造成,而是受到1930年代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日本海軍故意玩弄文字遊戲,用二等巡洋艦的命名規則來為一等巡洋艦取名,企圖魚目混珠。

在更早一點的甲午戰爭中,日本海軍著名的三景艦,松島號、橋立號和嚴島號,屬於防護巡洋艦,但是既沒用山峯名字也沒有用河流名字來取名,而是用了在古代和歌悱句中經常被詠誦的三處著名景點來作艦名:宮城縣的松島、京都府宮津市的橋立、廣島縣的嚴島(又稱宮島),所以才被叫作三景艦。

武藏號戰列艦

至於甲午戰爭中,中國人民最熟悉的吉野級3艘快速巡洋艦,那是英國阿姆斯特朗造船廠在1880年代推出的一款性能相當先進的外銷型巡洋艦,排水量4150噸,最高航速23節(是當時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水面軍艦,燒煤的動力系統能達到這個航速確實驚人),武備是4門152毫米速射炮、8門120毫米速射炮、6門47毫米速射炮。這級巡洋艦噸位適中,速度快,裝甲防護強,又有大口徑速射炮,火力猛烈而密集,性能非常優異。可惜當時清朝對此毫無興趣,日本有心要買卻沒有資金,為此日本天皇為籌集資金甚至宣佈自己一天只喫一頓飯,皇太后也捐出了自己的首飾,民眾聞訊大為感動,踴躍捐款,終於在甲午戰爭爆發半年前買回了這3艘巡洋艦。

過去曾有種流傳很廣的說法,本來清朝也要買吉野級,是因為資金不夠才被日本購得。其實清朝購買失敗的戰艦是向智利海軍購買布蘭科?恩卡拉達號巡洋艦,裝備2門203毫米主炮、10門152毫米速射炮、12門47毫米速射炮,除了航速不如吉野以外,火力和裝甲都在吉野號之上。日本是極力阻撓清朝的這次採購,智利一會同意,一會拒絕,又不斷漲價,到最後乾脆表示無論中國出多少錢都不賣了,一般都認為這全是日本從中作梗所致。

而吉野級3艘的名字也不是山名也不是河名,而是地名。吉野是現在的奈良縣南部,浪速號的名字則是來自大阪市中心的浪速區,秋津洲就更牛了,是古代日本的別稱。

戰列艦、航空母艦、巡洋艦等大型戰鬥艦艇的艦名使用漢字,而驅逐艦和潛艇的艦名則要差一點,使用假名。

驅逐艦的命名就比較亂了,一等驅逐艦一般採用雙名,第二個字多用風花雪月、雲、雨、波、潮、霧、霜之類的天候自然名稱,第一個字則用形容詞或名詞,如秋月號、春月號、早潮號、夕潮號、島風號、岸風號等。搞得威猛剛強的驅逐艦反倒是一派詩情畫意。在一等驅逐艦中第二個字使用「風」字的最多,總共有38艘之多。所以讓取名的軍官不得不挖空心思去想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實在想不出,那就兩個字吧,如太刀風號、天津風號、時津風號。

第二個字用「月」的也有24艘,常見的春月號、秋月號、花月號、宵月號和夕月號用完後,就只好用了日本俗稱的月份舊名,如:睦月號就是正月的舊名,如月號是二月,彌生號是三月,卯月號是四月,狹月號是五月,水無月號是六月。最後實在懶得去想,就乾脆簡單地用一個字,如曙號、朧號、曉號、響號、雷號、電號、霰號、霞號、潮號、漣號和嵐號等。

二等驅逐艦,也就是相對噸位小一些的護航驅逐艦,或者說是護衛艦也可以。一般就只用一個字,大多是以樹、花、果等植物來命名,如:慄號、杉號、蓮號、櫻號,也有少數兩個字的,如初梅號等。

一等潛水艦就是大型的遠洋潛艇,不像美國潛艇那樣有單獨的名字,就用「伊」(I)加數字編號,如伊-124號;二等潛水艦就是小型潛艇,也沒有單獨的名字,用「呂」(RO)加數字編號,如呂-35號等。

其他種類的艦艇的命名就比較隨意了,多以日本的城名、宮殿名等來命名,也沒有比較嚴格的規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