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的公佈,"規劃"正成爲與雄安相關的"高頻詞"。

4月20日,河北省安新縣職教中心校長辛志強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他們正醞釀學校的兩個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專業建設規劃》。

4月21日,在河北軟件學院,黨委辦公室主任李存在向記者強調學校是"離雄安最近高職院校"的同時,也表示他們正在討論借勢雄安發展的規劃。

同一天,在雄安一家央企"人力資源管理"崗位任職的楊穎,面試當地青年求職者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

從雄安新區成立,越來越多的當地青年開始重新審視和思考自己職業乃至人生的規劃。而更多青年也正藉助《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透露的信息規劃自己的發展路徑。

從低位徘徊到滿負荷運轉

" 去年,我們的招生心理預期是300人,計劃則是450人。"安新縣職教中心副校長劉長虹回憶說:"沒想到,最終招生500人!"

這樣的招生成績,令這位負責招生工作的副校長喜不自禁,同時也讓他們面對2018年750人的招生計劃時,既感到些許壓力,也有完成任務的底氣。

由於生源緊張,近10年,安新縣職教中心、容城縣職教中心、雄縣職教中心(雄安新區規劃範圍涵蓋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記者注)和臨近的保定各縣中職學校一樣,徘徊於低位運行。"最少的時候,一年也就招個幾十人。"劉長虹對此實話實說。

他更是用"驕陽似火""千山萬水""千言萬語""苦口婆心"……一串成語來形容當時動員學生和家長報考中職學校之難。爲了招生,他們不僅要到安新縣各所初中去宣傳,還要"進村入戶"到考生家裏做工作。

" 即便這樣,也收效甚微。"容城縣職教中心校長劉海軍有一次到考生家作動員時,考生的母親給他算過這樣一筆賬:中職教育即便免學費,3年下來學生也要花費1萬元左右;要是去村裏的服裝廠打工,3年至少也得賺10萬元。

而去年,在雄安新區成立後的第一次招生中,劉長虹帶隊到安新縣寨裏中學宣傳招生。一到學校,劉長虹就感受到了考生對中職教育的熱情--每個學生身後至少跟着一名前來瞭解中職招生情況的家長。

該校所在的寨裏鄉緊鄰"北方鞋都"三臺鎮,原來很多初中生畢業後,都直接去三臺鎮的鞋廠打工。隨着新區成立,產業即將迎來轉型升級,這已深刻影響着學生和家長的教育觀念。在容城和安新這兩所縣級職教中心,苦口婆心動員來的學生流失率曾經高達20%至40%。如今,不僅流失率微乎其微,更在招生時出現了打工多年的青年要求重回學校,接受職業教育的"回爐"現象。

據劉海軍統計,去年招生中,容城縣職教中心至少有50名以上的"回爐"學生。記者瞭解到,在安新職教中心也有多名。

就在最近,劉海軍剛剛獲知了另一個好消息--該校今年的所有畢業生,通過"單招"100%升入高職院校繼續深造。據他們對容城職教中心目前二年級學生升學意願的摸底統計也高達95%,"而之前就業和升學的比例只有8比2"。

" 曾經做預算時,支持職業教育的經費一壓再壓,而2018年這筆資金預算比去年一下增加了幾倍。"面對青年對職業教育的空前熱情,當地黨委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也切實看得見。

發展大勢推着青年向前走

爲了推動學生就業,劉海軍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就坐進了一家央企在雄安負責人的辦公室。對劉海軍的來訪,對方拿出一張用工"明白紙"。劉海軍一看,用工崗位真不少,但每個崗位最低學歷要求是"大專"。

而在容城縣職教中心的推動下,該校畢業生楊穎在當了5年"北漂"後回到雄安,取得自學考試大專學歷的她順利進入這家央企。

劉海軍稱楊穎的入職是"第一粒種子",他堅信,學生只要不斷提升自己,未來就會在家門口的大企業找到用武之地。

河北志信達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猛告訴記者,由於安新、容城、雄縣三地曾經各有特色產業,新區成立前"讀書無用論"在三縣青年中頗有幾分市場。

楊穎從容城縣職教中心畢業後,在北京知名星級酒店工作過。在這期間,她還利用晚上和週末的時間,取得自考大專學歷,目前又在通過自學考試攻讀北京理工大學的本科,專業就是人力資源管理。

楊穎的同學楊晶在容城縣職教中心畢業後,一直在超市當理貨員。就在去年,她報名參加了會計培訓的同時,也報名了行政管理專業大專自學考試課程。

新區職教形成"雄安引力"

作爲容城縣職教中心校長的劉海軍和安新縣職教中心校長的辛志強有一個共識:"要想在未來新區的職業教育中佔有一席之地,只有不斷提升自己。"

事實上,自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來,安新、容城、雄縣的職教中心就積極謀求與京津職業院校對接。但在這過程中,作爲原保定市下轄的三縣,他們對接的院校熱情並不高。

隨着雄安新區成立,三縣職教中心與京津乃至全國職業院校的合作明顯提速,大多時候甚至是京津院校主動尋求合作。

據辛志強統計,僅過去一年,由一把手親自帶隊到安新縣職教中心尋求合作的兄弟院校就有十幾家,遠到廣西、四川,更多的則是京津和省內院校。

在他看來,對方合作中看重的正是職教中心背後"雄安新區"的"金字招牌","期望通過合作,提早進入新區,藉此佈局雄安"。

面對紛至沓來的尋求合作者,劉海軍則強調:"合作與否,我們還要看雙方專業是否契合,對我們的發展有沒有幫助。"

對標雄安新區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容城縣職教中心正在積極調整專業設置。

之前,他們有傳統的汽修專業。但劉海軍覺得,未來雄安交通將是新能源汽車的天下,汽修專業應轉向新能源方向。但一時間,學校在師資和設備上都不具備快速專業轉型的條件。

恰在此時,北京房山第二職業高中主動尋求合作,而新能源汽修正是他們的優勢專業,雙方合作,正好彌補自身不足。

辛志強認爲,新區對合作者產生的巨大"雄安引力",正是本地職業教育應牢牢把握的發展良機。

本報雄安4月22日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