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2019年03月13日訊】16歲開始接觸棒球、26歲開始賣香腸,看過中華中學時期瘦弱的王建民,從中華職棒元年“聽”到第30年,用兩根香腸換過陳義信一顆簽名球,“汾條伯”陳憲問用你能想像到的各種方式參與中職。

據中央社報導,30年來中職潮起潮落,球星不斷更替,唯一不變的隻有陳憲問的香腸攤;從這個小攤中賣齣的每一根香腸,都是對棒球的真愛。

盡管現在中職各隊主場中不乏美食攤位,但看棒球還是配香腸最對味。對於死忠球迷而言,除瞭比賽、球員、啦啦隊,飄香30年的汾條伯香腸味,也保證已經成瞭中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註定要寫入中職曆史。

陳憲問與棒球結緣過程來得偶然,他在16歲之前沒有玩過棒球,最初在印刷廠工作,放假時會到附近國小運動場走走,偶然被叫下場打球,慢慢玩齣興趣,加入社區球隊的棒球隊,後來經過推薦加入社會乙組成棒藍鷹棒球隊。

陳憲問賣香腸、粉腸,卻被稱作“汾條”,來自於他在場上齣色的守備功力,隻要球打到他的守備範圍都“穩條(颱語發音)”。因工作請假不便,在颱灣棒球環境還沒有健全的時空背景下,毅然辭去工作,他隻笑笑的說,“沒有考慮太多,興趣能帶動一切”。

1984年陳憲問隨藍鷹棒球隊代錶颱灣赴關島參加西太平洋邀請賽,這次齣國經曆卻成為他棒球路的轉摺。他坦言有點失望,“齣去比賽是要代錶國傢,要齣去拼的,但很多人是抱著觀光心態,迴颱後我就不想打瞭”,盡管不打棒球,但對於棒球的愛並沒有因此減少。

汾條伯的香腸攤\u3000跟著球場而非人潮
“汾條伯”陳憲問(前右)賣香腸的起點,是因為賣香腸自由、還可以跟著喜歡的棒球賽跑,在還沒有職棒的年代,他的香腸攤就跟著成棒、青棒、青少棒、少棒比賽跑,許多球員、傢長都成瞭常客。(中央社)

香腸攤跟著球場而非人潮

“我是為瞭打球賣香腸的”,陳憲問賣香腸的起點,是因為賣香腸自由,還可以跟著喜歡的棒球比賽跑,在還沒有職棒的年代,他的香腸攤就跟著成棒、青棒、青少棒、少棒比賽跑,許多球員、傢長變成常客。

他有空時還會到榮工棒球場幫忙記錄、看球員打擊、守備動作,那時王建民從颱南市建興國中畢業、北上到中華中學青棒隊(榮工)打球,誰都沒能料到眼前這個“瘦弱”的球員,日後能在美國職棒大聯盟發光發熱,成為“颱灣之光”。

陳憲問錶示,榮工時期的王建民,大傢可能覺得沒什麼特彆,後來被高英傑帶去颱北體院後,球速一直進步。後來,“王建民也喫過的香腸”成瞭活招牌,但陳憲問很低調,“不想沾光,除非人傢問起”。

在陳憲問傢中大廳牆上,除瞭夫妻、兒子結婚照,還有幾張棒球場內的黑白閤照,照片中身材突齣的主角是多次擔任中華成棒隊總教練、現開南大學棒球隊總教練郭李建夫。

陳憲問笑說,郭李建夫到日本打球放假迴颱時,偶爾也會到球場,兩人私交不錯。但被問起老友碰麵都談些什麼,陳憲問不改低調的個性,隻稱是傢常話,卻能細數齣郭李建夫球場上的錶現、國傢隊帶隊錶現。

汾條伯見證中職30年
16歲開始接觸棒球、26歲開始賣香腸,從中華職棒元年開始,“汾條伯”陳憲問用你能想像到的各種方式參與中職,多年來也接受許多記者採訪,每篇新聞報導也跟著成為汾條伯的珍藏。(中央社)

跟著中職跑遍西颱灣 “聽”棒球也有心得

中華職棒1990年開打,陳憲問說,他在職棒開打時已30多歲,當時買瞭履曆錶想去應徵裁判,後來發現真的沒有興趣,薪水也不算理想,“還是賣香腸自由”。

汾條伯的香腸攤自此開始長徵之旅,從榮工棒球場到颱北市立棒球場、新莊棒球場、天母棒球場、桃園棒球場、新竹棒球場、颱中棒球場、嘉義縣市棒球場,最遠到颱南棒球場。陳憲問過日子不看日曆,而是看著中職年度賽程錶。

從棒球場外用不同的視角看中職,陳憲問細數,職棒早期,隻要是兄弟象與味全龍的比賽都是滿場,“兄弟象的球迷多是社會人士,味全龍的球迷比較多是學生,當時隻要是這個對戰組閤,一天要準備100斤起跳的香腸”。

球迷在場內“看”球,陳憲問則在場外“聽”球聽齣心得,他笑說“聽”球雖然不如“看”球有臨場感,但聽久瞭,打齣全壘打、安打、外野飛球被接殺、有沒有得分,球迷發齣的聲音都不一樣, 多少也可以用“聽”的瞭解場內的戰況。

汾條伯香腸味\u3000飄香中職30年
16歲開始接觸棒球、26歲開始賣香腸,從中華職棒元年“聽”到第30年,“汾條伯”陳憲問(右)用你能想像到的各種方式參與中職,30年來中職球星不斷更替,唯一不變的隻有陳憲問的香腸攤。(中央社)

從100斤起跳到隻賣韆元 黑暗期也澆不熄熱情

汾條伯的話還沒有講完,一開始為瞭打球賣香腸,“後來是為瞭生活賣香腸”,剛開始擺攤,不曉得做生意這麼辛苦,早期在颱北市立棒球場,陳憲問和老婆各推一攤齣去賣,但一根香腸都還沒賣齣,就收到2張共新颱幣4800元的紅單,“隻好跑進球場販賣部,先跟主任藉3000元付罰單”。

警察的紅單從未讓他卻步,反倒是中職一次次的假球案讓他有感而發,從黑鷹事件、黑米事件,一直到2009年的黑象事件。陳憲問記不得準確的年代,但他一直記得,從風光時期一天要準備100斤起跳的香腸、約800條,到最低潮時一天隻能賣1000多元,一條香腸20元,等於一天隻賣齣50條香腸。

當時3個小孩都還在讀書,一個學期學費總共10幾萬元,“那時纔知道厲害,一個頭兩個大”。被問起有沒有想過放棄、是否曾經後悔,陳憲問說,“有想過這條路走對還是不對,但沒有後悔過”。即使在最苦的時候,他還是認為,“興趣勝過一切,我比較執著,也習慣瞭,就是不想離開,我對棒球就是這麼熱愛”。

汾條伯受邀開球:人生沒有白走
從26歲開始賣香腸,等於一路看著中職從無到有,聽著中職走過高峯、跌落榖底,再慢慢往上爬起,2016年間中信兄弟邀請“汾條伯”陳憲問擔任開球嘉賓,也讓他開心錶示,“我的人生沒有白走瞭”。(中央社)

陳義信簽名球換兩條香腸 受邀開球人生沒白走

陳憲問迴憶這些年來賣香腸的趣事,包括時報鷹的吳俊賢、三商虎的林仲鞦、現役中信兄弟隊彭政閔、林智勝都是香腸攤的常客,林仲鞦常常一買就是20條香腸請大傢喫,統一獅隊也常常叫整批香腸進球場。

但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前兄弟象王牌投手陳義信,陳憲問迴憶,當時快散場瞭,“陳義信齣來買兩條香腸,結果拿齣一顆上麵有紅土印子的球齣來”,用一顆簽名球抵兩條香腸。

不過,這顆球並未跟著他,他說自己從沒有想過要留下什麼紀念品,“也不知道職棒可以走多久,走一步算一步,後來小朋友來買香腸,我就把球送給他瞭”。

從26歲開始賣香腸,等於一路看著中職從無到有,“聽”著中職走過高峯、跌落榖底,再慢慢往上爬起。2016年中信兄弟邀請陳憲問擔任開球嘉賓,推著熟悉的香腸攤一路從外野走嚮投手丘,“賣香腸賣到叫我進場開球,我的想法就是,我的人生沒有白走瞭”。

汾條伯香腸味\u3000飄香中職30年
盡管現在中職各隊主場中不乏美食攤位,但看棒球還是配香腸最對味。對死忠球迷而言,除瞭比賽、球員、啦啦隊,飄香30年的“汾條伯”香腸味,早已成瞭中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註定要寫入中職曆史。圖為“汾條伯”陳憲問(左)與太太、攤車閤影。(中央社)

30年烤的是棒球情 推不動攤子就退休

現年64歲的陳憲問,烤瞭近40年的香腸,養大3名小孩,從單一品項隻賣香腸、一條20元,到現在總共賣6個品項、香腸隻漲瞭5塊錢,陳憲問對棒球的執著,同樣也用在香腸上。

他沒有算過近40年來賣過多少香腸,隻錶示多年來還是不斷研究東西好不好喫,研究客人喜好,“我們都是用上等的食材去調配,自己敢喫,纔賣給客人,成本也都比一般香腸高好幾倍”。小孩曾問為什麼不調價,但陳憲問想著當成迴饋,“不要說要賺多少,賺到有飯喫就可以瞭”。

用香腸攤養大3名小孩,2個女兒已經嫁人,偶爾也會到香腸攤幫忙,兒子成傢、在高雄開律師事務所,也跟陳憲問一樣對棒球很有興趣。

汾條伯見證中職30年
在“汾條伯”陳憲問傢中大廳牆上,除瞭夫妻、兒子結婚照,還有幾張棒球場內的黑白閤照照片,照片中身材突齣的主角正是多次擔任中華成棒隊總教練、目前開南大學棒球隊總教練郭李建夫。(中央社)

受訪前幾天,陳憲問也去看瞭中職30週年特展,展區中有部分他提供的展品。他特彆換上瞭參觀展覽買迴的紀念品“無人齣局”T恤,再恰當不過,30年來汾條伯不曾缺席、沒有齣局。

汾條伯海派地說:“我不知道能不能賣到70歲,等到哪天,推不動攤子瞭就退休。”結束訪問午後,汾條伯仔細收起“無人齣局”的T恤,推齣香腸攤、生火、備料,推著攤子走嚮小市場,就像40年來每個有香腸、有棒球的日子,跟大傢約好中職賽季見。

責任編輯:鍾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