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證券時報報道,4月12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機構成員召開會議,討論關於放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事宜。另據路透社報道,央行擬允許商業銀行適當提高存款利率的浮動上限,按銀行的規模分批進行。

中金髮表研究報告稱,若報道屬實,預計存款利率上限的行業自律約定並不會完全放開,而是採用逐步分批方式提高自律約定上浮比例。

為什麼要放開銀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

市場對放鬆存款利率上限解讀不一,最大的區別在於,究竟是將其理解為央行加息,還是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

興業研究喬永遠團隊認為,法定利率與市場利率走勢脫節,市場利率自2016年4季度至今已有明顯的漲幅,而法定利率存款,無論是短端的3個月還是長端的1年期都沒有調整,這個差距需要彌合。

另一方面,法定利率不作調整並不是說銀行存款獲取的邊際代價就沒有變化。為了維持必要的存款規模,滿足監管指標的達標要求,銀行將爭奪焦點轉向了包括結構性存款、協議存款、中央國庫定期存款在內的市場化定價存款。這些存款的價格變動非常敏感,調整幅度甚至超過市場利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法定利率存款存在著上調的必要。

而若以利率市場化來理解此番央行擬放鬆的存款利率上限指導,則涉及更宏大的議題,包括商業銀行發展路徑與策略。

在不久前召開的博鰲論壇上,央行行長易綱指出「我國利率自由化朝著市場主導的方向發展,價格變數越來越重要,目前有兩條渠道,一個是基準利率,還有一個市場利率。最好的改革方式是使兩條利率軌道逐漸融合,更向市場利率融合」。

2013年7月20日開始,央行取消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基準利率)0.7倍的下限;2015年10月起,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但為保證有序競爭,避免過分推高市場利率而出現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人民銀行推動了行業協會《利率自律公約》和MPA定價考核來規範存款業務定價,為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銀行(業務)不同的存款利率設置指導浮動上限,試圖通過領導者定價機制來約束過度競爭。

但那時,存貸利率上下限放開後,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仍然會對存款利率上限構成約束。按照國信證券王劍的說法:「存款利率管制上限放開後,因為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設立,各銀行之間形成「利率同盟」,存款利率上浮到40-50%左右後,就不動了。」

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是2013年9月24日成立的一個組織,主要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和浦發銀行10家核心成員機構,以及其餘470多家基礎成員機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對金融機構自主確定的貨幣市場、信貸市場等金融市場利率進行自律管理,銀行在利率定價方面有形或無形都會受到它不小的影響。

如今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限的行業自律約定將放開,意味著商業銀行利率自主定價的能力大大增強,而基準利率(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加息)作用大大弱化,這或是中國利率市場化的關鍵性一招。

這種市場化環境下,銀行面臨的挑戰維度將加大。正如國信證券王劍撰文引用某位銀行專家的觀點,「不要說負債荒,也沒有資產荒,從來就只有能力荒」。

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相當於加息 銀行吸存競爭加劇

目前,商業銀行存款利率決定於兩個因素,一是央行給定的基準利率;二是基準利率基礎上,允許各家銀行在一定區間內浮動,浮動多少,則取決於上述銀行業「自律機制」給出的空間。

據一名國有大行資產負債部人士介紹,目前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利率紅線是基準上浮50%,根據不同銀行類型,上浮限制不同,比如,國有行的指導上限原是30%,股份行為40%。其實,對於儲戶而言,今年銀行存款利率優惠尺度已經超出往年。以零售之王招商銀行為例,4月明確存款利率最高上浮基準50%,已達監管指導價格的「天花板」。

如果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就等於允許商業銀行上調存款利率浮動高度,相當於單邊,也就是存款加息,這意味著法定利率存款的爭奪將進一步白熱化。一般而言,商業銀行為了獲取增量的法定利率存款,有提價的衝動;而其他機構為了保持必要的份額也只得跟進。新發生法定利率存款成本將提升。而新發生主動存款(包括結構性存款,中央國庫定期等品種)成本居高不下,一般性存款成本進一步上行,這實質上起到了加息的功效。

有報告指出,目前商業銀行50-75%的負債來源於存款,如果上限幅度被提高,假設商業銀行的存款成本在目前水平上提高50個BP且其它負債成本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則意味著商業銀行整體資金成本將上升25-40個BP左右。中金髮表研究報告稱,存款利率上限放開將影響上市銀行凈息差0.9bp,影響利潤0.6%。

不過,也有報告指出,在市場利率自律定價機制仍有明顯約束能力、MPA考核仍然關注利率定價行為、數據治理同步進行等背景下,對於大型銀行「財大氣粗、打價格戰」以及小銀行「高息攬儲、鋌而走險」的現象,不必過於擔心,因為,所謂的拼搶存款,拼搶的是那佔比不算太高的利率敏感型存款,來自議價地位高的存款客戶。而對於存款基礎好、散客多而穩定的銀行,受影響不會太大。因此,可以說,大銀行打價格戰和小銀行高息攬儲的現象不會出現。

另一方面,如果存款利率上限理解為利率市場化推進,國信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劍認為,在此進程中,銀行業經營風險不可忽視。

王劍指出,從國外利率市場化的歷史進程看,國外的經歷通常是在貨幣寬鬆的時候實現利率市場化的最終放開。這時,往往是房地產、能源、大宗、證券等資產價格表現不錯的時候。

然後,存款利率在放開後開始上升,當然是侵蝕息差的(同時,因為是寬鬆時期,息差本身也是較薄的)。銀行為了保住息差,開始鋌而走險,尋找一些高風險的領域去投放信貸,獲取更高的收益。這時,各國銀行業總是不約而同地選擇房地產貸款,因為房地產價格此時正在上漲。所以,各國利率市場化之後,銀行息差都沒怎麼下降,這個原因是重要的一方面。

然而,等貨幣寬鬆期結束,央行收緊銀根,房地產風險暴露,此前為了保息差而開始浪的銀行,就開始出事了。「因此,利率市場化帶給銀行的風險,不是因為銀行息差沒了導致虧損,而是自己作死的」。

因此,王劍認為,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對銀行業加強宏觀審慎監管,加強微觀審慎監管,別讓銀行幹壞事。改善銀行的公司治理,尤其提防銀行股東層、管理層制訂不切實際的考核任務。

競爭嚴酷、吸存攬儲難 銀行應該怎麼辦?

2017年底,M2總額為167.7萬億元,其明細結構為:

其中,非銀存款一般不屬於我們日常所說的存款(保險存款除外),而是由銀行資金部門經營。非銀存款包括非銀行金融機構(比如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存在銀行的資金,還包括各類資管產品(基金、理財產品等)存在銀行的資金,後者金額較大。

平時所謂的拉存款,主要是指單位存款、個人存款,即一般存款。如果2018年M2增速為9%,那麼全年M2增量為15萬億元,假設其明細結構仍與上表相同的話,那麼一般存款的全年增量為13萬億元。

這13多萬億元就是我國2018年全年一般存款的主要增量,是鍋里的全部存款。就這麼多,全國的銀行業務員們,拼搶的就是這13多萬億元。

在行業監管從嚴的背景下,同業業務收縮,且同業負債成本也較高,存款作為核心負債,不但利率相對低,還有一些監管優勢(比如在計算一些監管指標時,明顯存款有優勢),因此其價值很大,如果放開銀行存款利率上限,大家拼搶更凶。

那麼,2018年各銀行存款市場競爭策略將是什麼?我們不妨選擇一些典型銀行看看他們是如何做的:

農業銀行表示2018年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一是客戶建設,拓展對公和個人客戶群,擴展全口徑存款;二是狠抓結算;三是內外合作,外部加強和券商等機構的合作,內部加強與子公司的合作;四是加強久期管理,適當加長久期,力求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存款競爭力。

中國銀行同樣認為2018年存款競爭壓力會比較大,公司將主要抓客戶,以客戶立行。一方面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挖掘存量客戶;另一方面,在提供服務的時候,把存款、產品創新和客戶金融資產結合起來。比如優化企業網銀,將金融服務於非金融場景融合起來,激發客戶使用金融交易的生態,最終實現將單一的存款轉變為存量的資金。

建設銀行則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居民理財手段不斷豐富,同時還有來自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壓力,舊的抓存款的方式已經不再可行。因此,公司一直堅持零售有限的策略,通過零售業務發展實現低成本的運營。尤其是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如電子銀行、場景建設等,用零售帶來存款,用建設生態帶來流量。此外,建行銀行也表示,公司在探索通過結構性存款來吸收存款,但由於成本不可控,並且高於零售,因此並非是重心,只是起著拾遺補缺的作用。

平安銀行針對零售存款派生能力不足的痛點,公司管理層表示希望2018年能夠逐步縮小零售貸款與存款之間的增速喇叭口,明年不僅縮小增速,也進一步縮小喇叭口,最終用兩到三年時間達到一個穩步增長的目標。主要策略就是集全行力度聯動做代發,建立專門代發團隊。此外,還可以通過收單業務,尤其是由上百萬無證機構收單釋放出來的空間。

同為零售特色的招商銀行則表示,公司零售活期存款佔比達72%,公司活期存款佔比達55%,因此具有比較高的相對優勢。此外,公司也會在主動調整的基礎上,考慮其他方面的來源。

中國電子銀行網綜合自興業研究、21世紀經濟報道、投資快報、博瞻智庫、王劍的角度、eResearch楊榮團隊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