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姐妹》中,如果要說關於種族歧視的情節,大概就是MAX對HAN的身高進行嘲諷,從而營造出喜劇的效果,之所以會讓人聯想到種族歧視,無非因為HAN是個亞裔男人。

蔡明與潘長江的小品連年上央視春晚,蔡明毒舌吐槽潘長江身高的片段不勝枚舉,觀眾笑的前仰後合,同樣,這也是為了小品的喜劇效果,潘長江也不認為這是歧視,大家也會覺得為了節目效果,這樣是很專業的表現。

所以,不認為《破產姐妹》算是種族歧視。

作者簡介:本人豆瓣五年的老劇評,花費大量的時間蒐集了將近1000部英美劇資源,大家關注我的個人原創劇評公眾號【天天美劇吧】,發送片名,即可拿到資源,目前已經集結了20萬美劇迷,歡迎大家前來勾搭~

《破產姐妹》男演員馬修·莫伊否認了該劇大量運用種族歧視笑話的說法。這喜劇因對外國人物的塑造而飽受爭議,其中就包括操著一口韓式英語的小老闆李憨。

《破產姐妹》(2 Broke Girls)男演員馬修·莫伊(Matthew Moy)否認了該劇大量運用種族歧視笑話的說法。

早在第一季播出時,這部CBS臺熱門喜劇就因對外國人物的塑造而飽受爭議,其中就包括操著一口韓式英語的小老闆李憨。 莫伊說:「我知道很多人都對李憨和他的口音有意見。但《破產姐妹》上的所有笑點都出於愛,我們並無惡意。」 這是一部喜劇,總要打些擦邊球,但這並不困擾我。我經歷過很多這樣的事情,我也常常成為別人的笑點。」

這位華裔演員說他在鏡頭前使用的韓式口音適合這部劇集,更種族化的發音是很難讓人們聽懂的。 他說:「我和李憨有很多相似之處。除去他的口音和憨厚,我比他更現實。」

莫伊總結道,從《破產姐妹》開播至今,李憨一角已經逐漸從「一種類型人物走向一個獨立的個體。」 他說:「當一部喜劇有幸能夠繼續拍下去,每一個角色都會由膚淺的形象走向更深層次。」

或許寫作和演戲終究是兩回事。又或是,在視覺世界裡,人們畢竟還是膚淺的。《破產姐妹》兩個主演的顏值也是這部美劇如此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英語文化國家,凡是涉及「喜劇」,特別是在「單口相聲」界,無法迴避的兩個問題就是「種族歧視」和「刻板印象」。喜劇人們也必須靠這兩點讓觀眾發笑。而這兩者,也是一切爭議的起點。縱觀現在各路喜劇、脫口秀、民間單口相聲,無不充斥的是這兩者融合而成的段子。拯救這一切的其實是西式幽默中的「自嘲」。正是自嘲,使觀眾寬容。喜劇人除了嘲笑社會現象,更嘲笑自己。《破產姐妹》中麥克斯也是這樣。


我來瞎掰扯一些。

我覺得破產姐妹是帶有一點對亞裔的歧視,但我覺得更多的是為了電視劇效果嘛,畢竟是喜劇,總要有一些笑點與看點,還是為了突出人物。在劇中Han還是max和卡洛琳的老闆呢,我覺得沒什麼,亞洲人也有高個子呀,這部劇專門挑了一個稍矮的,我認為應該是為了節目效應吧。個人感覺,勿噴。

好吧在頭條上盜一個圖??

說到種族歧視,主角Max是猶太人,Caroline代表white people,Han是代表中韓日,我覺得最可愛的就是Han Lee, Caroline也說Han, you"re adorable,Sophie代表Polish,Earl黑人,Oleg的口音和永遠的sixtynine,也不覺得種族歧視還是怎麼著,挺好看的美劇

也喜歡Max的


破產姐妹很多角色都被打上了美國人眼裡的「人物標籤」。

矮個子小眼睛的亞裔固執小老闆。

年輕時候爽過頭的老年嬉皮士

感覺像罪犯的色情烏克蘭廚子

滿口「恐怖」冷笑話的波蘭大妞

傻甜白的金髮(前)大小姐

一個會說黃段子的服務生

這幾乎是所有美國人提到這些身份,職業人種時候會想到的標籤。這這種頑固難改固定形象在熒幕上比比皆是。

但是……破產姐妹最大的歧視卻不是角色標籤,而是不該把兩個充滿夢想又勤奮開朗的姑娘鎖在那小小的餐廳裏整整六年……

真的,那每集結尾幾乎徘徊不變,過萬後又迅速清零的「夢想」基金,真是即現實又可悲啊……


謝邀。美劇中出現這種帶有種族歧視的情節其實是很常見的,這也是美國人經常開玩笑時用到的,這是他們骨子裡有的那種趣味。

很常見諷刺印度人的口音、膚色,還有些地方經常拿中國說事,甚至經常看到諷刺歐洲。

當然,諷刺黑人的地方還是比較少的,可能是怕引起國內的種族矛盾吧。


謝邀,不算。因為本劇人物,劇情是搞笑為出發點,講一些不尷不尬,膚淺的故事。非要上升到種族高度,發掘歧視效果,肯定冤枉了它。至於不停討論反覆出現人物特點,不要太對號入座。就像經常開你玩笑的人,未必惡意。


哪部美劇沒有種族歧視,美國人歧視印度人,亞裔,有時候連自己都不放過自嘲白種人,不過黑人比較少,因為現實生活中就歧視黑人已經眾所周知了,為了避免自己的口碑受損,才沒在電視劇中表現


還沒來得及安利就被邀請回來實在是遺憾。待我看過之後再來補充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