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由於對經濟治理尤其是公共經濟治理方面的分析而與奧利弗·威廉姆森共同被?授予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她也是第一位獲得此項榮譽的女性。她一生致力於公共物品的管理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這本篇幅並不算長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涉及到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人類學、歷史學與社會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在該書中,作者提出了多中心治理理論以及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有人認為,該書是二戰後引用率最高的四部政治學著作之一,該書多次獲獎。

在導言中,作者講述了自己開展這項研究的背景與過程,並對相關人士表示感謝。

在第一章《公地治理之反思》中,作者首先陳述了一個客觀事實,這就是:無論國家還是市場,在使個人以長期的、建設性的方式使用自然資源系統方面,都未取得成功;而許多社羣的人們藉助於既不同於國家也不同於市場的制度安排,卻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對某些資源系統成功地實施了適度治理。緊接著提出了本書的目標:(1)對已經用於許多自然資源治理政策分析的基礎進行評判;(2)列舉治理這些資源的成功的和不成功的實例;(3)著手開發更好的認識工具,以搞清為管制不同類型的資源而設計的自主治理制度安排的潛能和侷限性。作者對常用來為政府或市場提供解決方案的三個模型(公地悲劇、囚徒困境與集體行動的邏輯)進行了簡單介紹,在肯定這些模型優勢的同時,指出了這些模型的不足,基於此,提出了自己的以制度分析為主的研究思路。

其實,作者並不僅僅列舉出資源治理的例子,而且通過對這些例子的實證分析,開發出來了制度分析工具與框架。作者並不是著眼於某項關於公共資源治理的制度,而是關注優秀制度背後的邏輯與原理,從而構建了更具普遍性的分析框架,這正是該書的可貴之處。

在第二章《研究公共池塘資源情境中自主組織和自主治理的制度方法》中,作者對基本概念、基本問題、所使用的理論、調查框架、分析的層次等進行了界定與說明,一方面為後面的分析奠定基礎,另一方面使得這項研究嚴謹客觀、透徹透明。

在第三章《長期存續的自主組織和自主治理的公共池塘資源分析》中,主要關注承諾問題與互相監督問題。作者通過對瑞士和日本的高山草場和森林使用的例子、西班牙和菲律賓灌溉的例子進行分析,得出了這些貌似相去甚遠的例子背後的相似性原理,構建了長期存續的公共池塘資源制度中所闡述的設計原則:(1)清晰界定邊界;(2)佔用和供應規則與當地條件相一致;(3)集體選擇的安排;(4)監督;(5)分級制裁;(6)衝突解決機制;(7)對組織的最低限度的認可;(8)嵌套式企業。作者所構建的這套設計原則可以為我們設計其他類似制度提供指導。

在第四章《制度變遷分析》中,主要關注自主組織的多種內部問題。作者通過對洛杉磯地下水使用多層面、多角度、長時間的分析,構建了制度變遷的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自主組織的多種內部問題。

在第五章《制度失敗和制度脆弱性分析》中,通過分析加利福尼亞地下水使用、斯里蘭卡漁場等的失敗的例子,進一步闡釋了違反制度設計原則可能帶來的制度失敗,使得讀者進一步理解成功的制度與失敗的制度之間的差別。

在第六章《自主組織與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資源的分析框架》中,在現有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對所研究的正反案例進行歸納綜合,構建了自主組織與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資源的制度分析框架,並對這一框架進行了詳細闡述。這一框架不僅推進了制度經濟學的發展,也為政治學提供了豐富的內容。

這樣一本跨學科的經典著作在國際學術界享有盛譽。遺憾的是,在國內學術界,對這部書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升。可喜的是,國內已有學者關注到了這部經典,而且這部書的漢譯本也很不錯,錯誤之處並不多見。

我是在2014年6月份閱讀此書的,讀罷該書,我突然覺得我之前對於「公共管理」有所誤解,原來關於「公共管理」的研究著作也可以如此精彩。不是「公共管理」這個學科本身有問題,而是自認為研究「公共管理」的國內學者搞偏了方向,總是針對政府面對的具體問題提出對策,而不是使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公共管理」背後的規律與原理。

這也是一本案例研究的經典之作。案例研究已成為國際學術界流行的研究方法,國內不少學者還苦於沒有找到案例研究的門路,甚至抱怨沒有優秀的漢語版的案例研究著作出現。這本書可以讓大家看一下優秀的案例研究是怎麼一回事。

我向所有學習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的朋友們推薦這本跨學科的經典著作。

經典就是經典,從這本書中也可以看出,跨學科研究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本文首發於【社會科學方法論】知識星球,這是一個學術人的研究方法交流學習平臺。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加入,也可下載知識星球app,搜索「社會科學方法論」,即可加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