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的病情嚴不嚴重?會不會發展到尿毒症?

  這是90%的腎病患者都會關心的問題,同時也是醫生在治療過程中首要考慮到的問題。如何判斷病情是輕還是重?簡單來說,主要看腎功能的受損程度。但腎功能既看不見也摸不着,我們又該如何判斷它受傷嚴不嚴重?

  一般可以通過這幾項指標來“量化”,把腎功能的情況反應出來,將腎功能“可視化”:

  第一項指標:蛋白尿水平

  蛋白尿是關窗於整個腎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指標,既反映出腎功能早期的情況,也是影響腎病預後好壞的不可或缺的指標之一。

  一般來說,對於初始病情中沒有蛋白尿或蛋白尿較輕的患者,病情一般不是很嚴重,預後也不會太差,如果蛋白尿定量持續維持在1g以內,就不用太擔心腎衰竭。如果蛋白尿維持在1g-3.5g之間,就需要警惕腎功能的變化,發展到腎衰竭的機率就會升高。還有一些患者會超過3.5g,主要是病理類型導致的,如膜性腎病、IgA腎病等,如果處於前2期,部分患者可自愈,但如果超過3期也有一定的腎衰竭風險。

  總體來說,蛋白尿越低對腎功能影響越小,對病情恢復越有利。但腎友們也不用太苛刻,主要還是與病理類型、年齡等因素有關,控制到合適的範圍就好。

  第二項指標:血壓水平的高低

  有些患者雖然在初始發病時,並沒有高血壓的情況,但一般進展到腎功能不全階段,卻會出現血壓升高的情況,對腎功能的恢復及其他蛋白尿、水腫等症狀的治療都十分不利。高血壓“後來居上”,也會反過來加速腎衰竭的進展。

  因此血壓的高低水平也會影響腎功能的好壞及病情的最終預後。一般腎病患者血壓要求比較嚴格,無特殊情況血壓要維持在130/80mmHg以下,對於年齡超過65歲的老年患者,可以適當放寬到140/90mmHg以下,對於尿毒症期已透析的患者,也要限制在140/90mmHg以下,以免影響血壓透析的情況。

  第三項指標:起病時血肌酐(SCr)水平

  血肌酐的升高代表着腎功能排毒功能的下降,是體內毒素水平升高的體現。而對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及預後,我們更看重的是發現病情時血肌酐的情況。

  我們都知道血肌酐具有滯後性,一旦升高則意味着腎功能已經超過損害一半,因此如果剛發現時,血肌酐就已經達到265umol/L及以上的水平,說明腎功能受損嚴重,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只能儘量維持延緩腎功能的發展。

  但如果血肌酐沒有超過265umol/L,尚未達到腎功能不全中後期,則還有治癒的希望,仍然可以維持腎功能長期穩定,腎功能的進展是比較慢的,往往一輩子也不會進展到尿毒症階段。

  這三個指標各代表了腎功能不同方面的情況,蛋白尿代表了腎臟的濾過功能,高血壓代表了腎臟的代謝功能,血肌酐代表了腎臟的排毒功能。除了這三大指標,腎功能嚴重程度,是否會發展到尿毒症,還會受到其他併發症的影響,比如水腫、電解質紊亂、高血鉀症、貧血等,因此及時這幾項指標不樂觀,腎友也不要氣餒,堅持治療就會有希望。

  (注:文章圖片來源見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