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狹隘是天生的嗎?

獨立思想是應該有著其邊界,如果邊界過於廣,而你本身又不能很好的駕馭,那麼廣闊的邊界所帶來的結果是思想的混亂。

為什麼要學習哲學?它是對這個世界高度的抽象和濃縮,學習哲學,你首先明白你只能遊離在真理的邊緣,你的認識相較於客觀真理,始終是有偏的,所以,你通過哲學思想所衍射出來的現實始終是有侷限的。這促使你永遠保持謙卑的態度去學習思考,你永遠無法知道你所距真理有多遠,你以為很近了,實際上卻很遠。(在《仙逆》中,當周逸到達了問鼎之時,體悟到「朝聞道、夕死可矣」,而他所不知道的是,他僅僅是站在了修道的第一步頂峯,修道路漫漫而難尋。)

人們近乎狂熱的學習自然科學,只因為他能夠增強其外在的物理力量,在對人和社會的本質思考上,人們認為並不需要,好似於修道僅修身而不修心。認為利用科學技術,能夠像動物一般從中獲得本能的滿足就足夠了。好了!其仇恨是天生的,分歧是天生的,歧視是天生的,解決矛盾方法是互相傷害,如果我有比你發達的科技,則我比你強大,讓傷害變得你多一些,我少一些。人究竟還是嗜血的動物啊!

我們以前認為,有核彈,那麼依靠彼此之間的核威懾,大戰便不會再有,一種可笑的自我安慰!人們永遠無法彼此之間瞭解(內心),不滿和憤怒就產生,仇恨就會滋生,憎恨就不可避免。「內衰外亡」,人們永遠無法相互信任,甚至變得彼此不再信任,此時的社會是異常脆弱的,之所以人們還在妥協在原地,是因為他們在等待一次突變的到來。正如在應對「氣候變暖」問題上,我們永遠不能步調一致,我們所持有的質疑,讓整個社會根本不可能相互團結在一起,就算是被氣候災害所摧毀,也好過與敵人共患難。

極為物化的看待這個世界,內心是極度空虛的,正如那些對人性深入細緻刻畫的豆瓣高分電影,並不是電影的具有遙不可及的藝術,而是我們從未向內思考過自身,藝術進入了現代思想的空白,哲學性的思考在現代幾乎陷入了停滯。因此,極具缺陷性的思考,對人們的思維進行了極度扭曲,欣賞此類藝術,不就是欣賞本已病態的人性嗎?亦或是,外在看起來很美好的事物,根本經不起內在的解剖,有一句忠告是「永遠不要考驗人性!」,對於不能解決的人性矛盾,我們最好的選擇是視而不見,掩耳盜鈴,可不是嗎?

沉溺於現實,本質上還是人這樣一種生物天生所具有的極其狹隘的視野,這種天性解釋,更加符合於我們的期望邏輯,可不是嗎?我們並不知道,文明在宇宙中能夠前進多遠,我們也不是天選種族,那何不就滿足於現實?

本文的一些思想,來自於《火影》和《仙逆》。

u?? p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