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小文一共涉及三個問題:

1、爲什麼好書也會絕版?

2、爲什麼有的書絕版後價格會飆升?

3、介紹2個有名的二手書交易平臺。


文 | 初夏     圖 | Pexels & 網絡


作爲一個(假裝)愛讀書的人,我每年買書要花掉3000塊以上。幾乎是每週,阿進都會幫我搬回1-2個快遞盒子:“給,你買的書又到了!”

區區不才,傳說中的“囤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買買買型選手,說的就是我。其實大部分書自從被擺上書架之後,一年之內都不見得能挪個窩。即使如此,我依然像風流皇帝愛好收集美人一樣,做着把那些豆瓣評分8.0以上的書全部收入囊中的春秋大夢。

買書久了,買得多了,就積攢了些許挑書的經驗,同時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情:買書,也是一項實打實的投資呢。

事情始於很久之前。那時我剛發現一個好書單,挑了幾本感興趣的,興沖沖地跑去下單。結果各個平臺溜達了一圈,我發現:這些書已經缺貨了,換言之,它!們!絕!版!了!

再跑到二手書市一瞅:乖乖,漲價了,一本原價30的書,現在賣到一兩百都是小意思。

本來買這些書只是一時興起,可買可不買,但得知它們絕版之後,我反而摩拳擦掌,心癢難耐。它們在我心裏的地位,一下子就變成了白月光、紅玫瑰,不搞到手睡不着啊啊啊啊。

通俗一點說,這就叫偷得着不如偷不着。

後來,後來,我就走上了囤絕版書的邪路。邪路也是路,走多了也就攢了一些經驗,如果你也有想要買的書,而它又很不巧地絕版了,不妨讀一讀此篇,作爲參考。

(順便聲明一下,以下提到的二手書平臺並沒有花錢請我做廣告,所以,倫家是一枚純潔的自幹五哦~)


1

首先,一起來做個思考題:那些口口相傳、評分高居8.0-9.5的好書,爲什麼出版社居然放任它們絕版?

這個問題簡單來說,是一個衡量標準不同的問題。

我們讀者眼中的好書,固然含金量超級高,絕版了就像物種滅絕一樣可惜,但出版社明顯有着跟我們不同的衡量標準。

作爲盈利單位,他們首先要考慮的是:這書的受衆廣嗎?首發銷量如何?能讓我們賺錢嗎?

刨除那些高居暢銷榜的書,大部分的書都是需要一段日子才能賣完的,這段時間資金在積壓,利息在損耗,人工有成本,倉庫被佔據,就連利潤,過了最初銷售的爆發期,也是遞減的。

當一本書的銷售利潤低於發行成本的時候,不說出版社了,就連我們普通人大概也會想:既然這書不賺錢,那還印個毛啊,讓它絕版算求了。

簡單來說,就是一本書的受衆少,導致銷量低,導致成本高,導致出版社不待見,然後,甭管內容多優質,都會在一段時間後光榮進入絕版書的行列。


2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書在絕版之後價格都會走高,一本絕版書身價暴漲,至少要具備以下幾個要素之一:

不管裝幀還是內容都很優質,遠超同期出版的各版本。這方面最有名的是歐洲出的一些精裝書,封面鍍金還鑲嵌各種寶石,這種書的收藏價值遠遠大於閱讀價值;

▲ 啊~~~這個封面已經閃瞎了我的氪金狗眼~~~

作者的知名度提高。這時候他早期出版的一些書,就會成爲大衆追捧的對象,如果這書沒有再重印,價格也就扶搖直上了。

1版1印的書。一般二手書賣家都很強調這一點,即使內容一毛一樣,1版1印的書價格也要高(很多)。

隨便拿一本手邊的書給大家示意一下:

擁有作者簽名的書,作者在特殊時間段發售的書,以及一些特定版本的書。比如金庸的書,朗聲舊版的就比晚年新修訂版的受歡迎,早期的一些版本,絕版之後價格也很高。

▲這套三聯版是1994年發行的,1版1印的價格現在老高高高高了

目前我能想到的就是這些原因啦,總之一本對路的絕版書,比定價長個四五倍都是小意思。所以,這正兒八經可以算作是一項投資呢。

(但!是!我是不會把這些書再賣出去的,阿進說了,我們家缺這點錢嗎?我們不缺,書留着給娃看!)


3

接下來,我們聊一聊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這些已經身價倍增的書。

首先,可以去身邊的圖書館看看,圖書館的書一般更新換代比較慢,只要留心,還是能找到不少市面上已經絕跡的書的。

其次,可以在朋友圈裏問問或者網上求購。誰家還沒幾本買了十年八年的書呢是吧~

另外,二手書書店也不妨去逛逛。不過我不願意去,十之八九都是些爛大街的書,又沒有檢索系統,發現本好書就跟沙裏揀金似的。

最後,我要講講我最常用的法門——那就是去二手書平臺上找找找,只要這本書不是被焚了,或者被某個JS全部買走了,你都能尋到它的芳蹤。

全面的網絡平臺包括噹噹,京東,亞馬遜等等,這些平臺都有不少二手書商家入駐。不過,在這些平臺買書之前,務必先諮詢店家,他們的價格有可能只是個擺設。

淘寶需要單拎出來講一下。因爲除了二手書商家,淘寶裏面還有很多商家賣絕版書的影印本,價格一般還挺實惠。如果有急用,這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不過圖片類書籍就不用考慮影印版了,原因你懂的。


4

也有專門做二手書的平臺,最有名的當屬孔夫子舊書網。孔網做了很多年了,已經深入人心,裏面入駐的商家非常多,賣的東西也是琳琅滿目,二手書,舊畫片,老報紙,甚至還有古物。大部分店的書目都是幾千幾萬本,我試過,一整天都翻不完一家店。

孔網最最大的優勢就是全面。基本上你想找的絕版書,只要不是太偏,總會有商家在售。

價格區間也很大,即使是同一本書,各個店的價格也有高有低。這裏有個小竅門,挑書的時候,要選照片拍得多而清晰、可以大致瞭解到書的品相的店鋪下單。

▲ 舉例:這套書拍了5張照片,正側面都有,像素清晰,可以安心下手

我在孔網買了好幾年,現在有了替代的選擇後,就不怎麼買了。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讓我很是心塞:

1、書的品相隨緣,真假隨緣。因爲都是私人商家,書的品相都是商家自己標註的,同樣標註九新,有的跟新書差不多,有的就又黃又舊。

另外,孔夫子有盜版書!我就不幸買過,雖然沒幾個錢,但是好氣啊!

2、郵費很高。一般一本書的郵費都在10-15元之間,拜託,現在寄個全國快遞都只要8塊錢了好嘛。

商家要從郵費上賺一筆,而我們早已經習慣了全國包郵,心理上不舒服啊。

3、發貨無保證。我曾經買了一本書,賣家過了很多天都不發貨,投訴無果,最後只能退款了事。網上也有其他人有這樣的反饋,感覺孔網的店主們都挺屌的。


總之,在孔網買絕版書,一方面看人品,一方面也需要花心思仔細瞭解一下店家。特別是成交額上千時,一定要多跟賣家聊聊,再查看店鋪好評率、平均發貨時間、成交筆數、好評率,以及地址電話、工商認證等,確認安全再交易。


5

多抓魚這個平臺,最早是在公衆號推廣裏看到的。買了幾本絕版書試水,發現很不錯,後來有想讀的其他書,也會在這裏買。最近一年多我買的二手書,都是來自多抓魚。

(看好了,是多抓魚,不是八爪魚,多寶魚,多爪魚,等等等等)

多抓魚植根於微信,關注公衆號後就可以買賣書,沒錯,它家還支持個人賣書,據說還可以上門收書。

在多抓魚買了幾千塊的書,感覺早期的時候書品相更好,價格也更便宜,現在一部分絕版書的價格比之前高了,但仍然在合理的範圍內(大部分比孔網要便宜)。

多抓魚最大的優勢就是統一。他們是統一從賣家手裏收書,然後再轉手賣出,所以對於品相的判定標準是一致的,品相比較低的書,他們不會上架。這保證了我們買到的書,品質不會太差。

其次,多抓魚收到書之後,會對書做翻新、消毒,這對我來說挺重要的,畢竟在一本書裏發現別人的飯粒子、果汁漬、手印子,還是挺讓人倒胃口的。

雖然多抓魚也有郵費,但真的要良心多了,下單隻要5元郵費,滿99還包郵。只是不是急用的書,我經常會攢幾本一起買。

▲ 最近剛在多抓魚下的一單

書的價格也很良心,沒絕版的書,價格一般在3-5折,絕版的書有時候也能買到八九折的,一般最高價也不會超過定價的2倍。


然而,多抓魚也有一些讓人鬱悶的地方。

最大的缺點就是:很多熱門的絕版書需要拼手速!很多次,就算第一時間收到提醒,我點進去也會顯示“來晚一步,剛剛被人買走了”,被橫刀奪愛啥感覺,就這感覺啊!

另外,還有很多絕版書會顯示“缺貨”,最鬱悶的是,鬼知道啥時候才能補貨……所以,有緊急需求的時候,還是去別的二手書網站看看吧。

此外,多抓魚有個“預定”功能,就是如果有書到了,可以先買到。然而!這需要你先在他家賣書,只有賣書的錢才能用於“預定”。對於我這種只愛囤書,不愛賣書的人而言,藍瘦,香菇啊。

最後還有一點,自從多抓魚開始收品相比較低的書之後,書的品質有所下滑。最近我在多抓魚買的書,品相顯示“良好”,可是收到的時候書頁發黃,整本書有明顯的閱讀痕跡,顯得很陳舊,看着很不爽。老孃明明掏了比“一般”更多的銀子咧,這書也太對不起它的描述了吧。


6

好啦,今天的絕版書趣談/怪談/科普就到這裏了,一不小心好像又寫多了。

其實買書這事真的挺有意思的,有很多踩坑之後纔會領悟到的小姿勢。比如最早我買書的時候,只關心裝幀和書名,後來才知道,媽蛋,出版社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啊,特別是外國名著,買錯出版社和譯者,你有可能讀到的就是另一本書。

還有書的排版,有的書排版簡直就是狗S,讓人讀着讀着就有一股走火入魔的慾望,想要給編輯寄個刀片啥的。

總之,有空再聊嘍,回見!


————  e n d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