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不僅帶了一船老婆婆,還帶了接生婆和農夫!

鄭和下西洋帶這些人是有道理的,我們分別來說說。

一船老婆婆

古時候出海遠航,除了客船,是不允許帶女性的,所謂的「有女同行,航行不利」在當時為人信服。

但是,鄭和遠洋卻帶了一船老婆婆,很是令人難以理解,鄭和是宦官,眾所周知,但是其他船員是正常男人,說道這裡,你肯定會覺得這船女人是用來解決生理需求的,然而並非如此,別忘了是一船老婆婆。

這些老婆婆是用來做針線活的,專為官兵縫衣補鞋。當時人穿的都是布鞋,在海上風浪大,衣服也容易破爛,所以需要專門的人來縫補,於是鄭和招了一船老婆婆,既能避免男女之事,又能保障官兵穿衣穿鞋。

幾個接生婆

既然船上沒有其他女人,為什麼還要帶接生婆呢?原來,鄭和每到一個國家,都會上岸義診,為當地人普及醫療,他發現,很多地方接生都很原始,剪臍帶用利石,石頭隨手撿的,很不衛生,所以很多嬰兒早夭,鄭和帶接生婆就是為了幫助他們。

一群農夫

這些農夫都是生活在海邊的,有些人是漁夫,讓他們隨行,主要是為了觀測天氣。遠洋不易,很多地方都是前無來者,而這些老一輩的農夫,習慣了觀測天氣種田和打魚,基本上可以觀測何時下雨,何時颳風,鄭和的船隊很需要他們。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更多文史野趣請關注潁州小史官!】


謝邀。

鄭和下西洋不帶軍隊卻帶一船老婆婆,當時確讓人費解。當時有「有女出行,航行不利」的說法。但實際這一船老婆婆分別是縫紉的,和接生的。

我們知道,船隊一出去就是好幾年的年時間,長時間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炎熱海域航行悶熱潮濕,士兵和水手包括官員的衣服很容易發生朽爛,這就需要有專門的縫紉女工來進行修補和縫製新衣服。其次,我們也十分清楚明朝初年,明朝經濟發展迅猛,當時為了宣揚國威,讓各國前來朝拜稱臣,展示中國實力,於是派鄭和下西洋。

而裡邊有部分接生婆什麼原因呢?當時其餘的地方那些婦女生孩子都是用石頭割斷臍帶,這樣孩子存活率相當低。所以帶上接生婆去,也是為了幫助這些落後地區沒有技術的人。讓他們見識明朝的強大。


完全瞎編亂造,道聽途說!鄭和七下西洋是為什麼?清代昆明大觀樓天下第一長聯作者孫髯翁在《春日登獅山》中就已點破:「樓船西洋岸,意在捕蛟龍。」而據《明史》記載:「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成祖因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故派三寶造船尋查。」而公元1405年以鄭和為主使,王景弘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餘人,乘「寶船」62船,紅夷大炮一百門,從蘇州劉家港(今太倉東瀏河鎮)出發,沿長江進入南海,然後經馬六甲峽從錫蘭(斯里蘭卡)進入印度洋「捕蛟」!2013年,為修改補充我這部上百萬字的、講述昆明前世今生的,曠世巨著手寫稿《昆明大傳奇》一書,我專門邀請了一位老攝影專家(昆明老年攝影協會副會長邵開源一一他年輕時(1970年)拍的一張《昆明圍海造田》的黑白照片,曾拿到了一個千元大獎!),包了一輛夏利轎車,從昆明去到60公里之外的昆陽鄭和公園考證!無論是在鄭和紀念館以及鄭和故居等等中,我從未查到過當初鄭和七下西洋62艘寶船上載過任何女人的記載?而在我得到的由鄭和公園自己印製出版的兩本很權威的資料《鄭和故里園》以及《鄭和的故事》中,我也沒有查閱到有關當初鄭和七下西洋時62艘寶船上有過任何女人的記載?鄭和作為伊斯蘭教徒,信仰真主,不是今天你們這一代90後想像中猶如你們一樣只會想女人的那樣不要臉?再有,中國古代是一個封建的社會,女人能允許隨隨便便上到出海巡遊「捕蛟」的龐大寶船艦隊上來嗎?你當是今天電視劇中有錢太監娶老婆帶到海上旅遊呀?到是在《鄭和故事》中,我查到了這樣一個《灶婆公公播良種》的記載,但問題是一一即:這個所謂「灶婆」一名,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原住民的土話中是指「廚師」的意思呀!況且鄭和寶船上這位江廚師也是一個男的,故事是說:今天巴厘島上原產的特色土產品一一即「荔枝」,其實就是當初大明使者鄭和從江南帶到巴厘島上來的種子,不僅如此,三寶還讓船上江廚師上岸,教當地巴厘人種植花生、白蔥,荔枝以及飼養家豬等等,從而為巴厘島當地土著做了很多好事,後來,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原住民在這裡為江廚師修建了一座「灶婆公」寺廟來紀念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