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12.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六類營養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人體內三大主要營養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13.蛋白質:主要為生長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提供原料。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脂肪:人體內主要的儲能物質。「第七類營養素」是膳食纖維人體缺乏維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缺乏維生素A:皮膚乾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東西)、乾眼症等。缺乏維生素B1:神經炎、腳氣病(維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缺乏維生素C:壞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乏維生素D:佝僂病、骨質疏鬆症等。維生素D可以促進磷、鈣的吸收和骨質發育。缺鈣的: 佝僂病(兒童)骨質疏鬆(中老年、婦女)缺磷的 :厭食、貧血、肌無力、骨痛缺鐵的: 缺鐵性貧血(頭暈、乏力)、缺鋅的:生長發育不良、味覺發生障礙缺碘的 :地方性甲狀腺腫、兒童智力體格發育出現障礙每日攝入總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分別佔30%、40%、30%左右第二節消化和吸收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18.消化腺(1)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澱粉酶,能初步消化澱粉(2)胃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質(3)腸腺——分泌腸液,含多種消化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4)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種消化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5)肝臟——分泌膽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19.注意:消化腺可分為外消化腺(唾液腺、胰腺、肝臟)和內消化腺(胃腺、腸腺)肝臟是最大的消化腺20.小腸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21.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特點:a最長;b內表面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c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於吸收營養物質;而且小腸中含有各種消化液。22.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唾液澱粉酶 酶(腸液、胰液)澱粉的消化(口腔、小腸):澱粉 麥芽糖 葡萄糖胃蛋白酶酶(胃液、胰液、腸液)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蛋白質 多肽 氨基酸膽汁(肝臟) 酶(腸液、胰液)脂肪的消化(小腸):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23.營養吸收:(1)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2)小腸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維生素、無機鹽、水(3)大腸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第三章第一節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喉中有聲帶,咽是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共有結構。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道和肺)呼吸道: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26.呼吸道的功能:呼吸道不僅能保證氣體順暢通過,還能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到達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鼻:鼻毛---清潔;黏膜----清潔濕潤。氣管:軟骨---保持通暢;纖毛---清潔;黏膜----清潔濕潤27..吞咽與呼吸的關係:呼吸時,會厭軟骨抬起,讓空氣暢通無阻。吞咽時,會厭軟骨放下,蓋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第二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肺:氣體交換的場所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位於胸腔中,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葉,右肺有三葉(左二右三)。肺有節奏地吸氣和呼氣,每分鐘大約呼吸16次。29.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吸氣和呼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肋間肌、膈肌肋骨膈頂胸廓肺肺內氣壓結果收縮向上向外運動下降擴大擴張減小吸氣舒張向下向內運動上升縮小收縮增大呼氣30.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1)、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氣體交換後靜脈血變成動脈血)由於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當吸入的空氣到達肺泡時,空氣中的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隨呼氣的過程排除體外。(2)、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氣體交換後動脈血變成靜脈血)血液中的氧氣運送到組織細胞處,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氧氣可以透過較薄的血管壁進入到組織細胞內,同時,細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也通過擴散作用進入到血液中。進入細胞的氧氣,最終在細胞內的線粒體中參與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31.肺泡有利於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1)肺泡數量多(2)肺泡外纏繞著毛細血管(3)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均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第四章第一節流動的組織----血液32.血液包括血漿和血細胞33.血漿的主要成分是:水(90%)、血漿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3%)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血液分層後,血漿為上層,淡黃色的透明液體。白細胞和血小板在中層,白色。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種類形態特點正常值功能病症紅細胞兩面凹的圓餅狀,成熟的紅細胞中無細胞核男子:個/升;女子:個/升運輸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貧血白細胞比紅細胞大,有細胞核個/升吞噬病菌,對人體有防禦功能和保護作用發炎血小板個體較小,形態不規則,無細胞核個/升止血和加速凝血35.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紅細胞中含有的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含氧低的地方與氧分離第二節血流的管道----血管36.血流的管道—血管1)血管的種類、結構與功能種類功能分布結構特點動脈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較深管壁厚,彈性大,管腔較小,血流速快無瓣膜靜脈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較深或較淺管壁薄,彈性小,管腔較大,四肢靜脈內有靜瓣膜(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毛細血管便於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地進行物質交換分布廣,遍布全身各器官組織管壁極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血流速度最慢2)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毛細血管;3)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毛細血管。4)三種血管間血流方向:動脈→毛細血管→靜脈5)四肢靜脈內表面有靜脈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第三節輸送血液的泵----心臟37.心臟壁主要由心肌構成。38.心臟的功能:心臟是輸送血液的泵,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39.心臟的四個腔是: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40.與四個腔相連的血管:左心房---肺靜脈,右心房---上、下腔靜脈左心室---主動脈;右心室---肺動脈同側的心房和心室之間有房室瓣,以及心室和動脈之間都有動脈瓣,這些瓣膜單向開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動,而不能倒流。41.心臟內部血流方向:心房→心室→動脈42. 血液循環的途徑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43.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毛細血管→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血液變化:動脈血變成靜脈血44.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動脈→左心房血液變化:靜脈血變成動脈血肺循環和體循環在心臟處匯合45.肺動脈里流動的是靜脈血,肺靜脈里流動的動脈血血液變化:靜脈血變成動脈血動脈血:含氧豐富,顏色鮮紅。靜脈血: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第四節輸血與血型46.血型:A型、B型、AB型、O型;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萬能輸血者:O型血的人;萬能受血者:AB型血的人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不會影響健康。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除47.排泄:人體將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餘的水分和無機鹽排出體外的過程。排泄的途徑有:呼吸、排汗和排尿48.排遺:糞便排出體外的過程49.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腎臟:形成尿液;輸尿管:輸送尿液;尿道:排出尿液;膀胱:暫時貯存尿液每個腎有100萬個腎單位組成。每個腎單位主要有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等構成。進入腎小球和出腎小球的血管都是小動脈51.尿的形成:(1)腎小球的過濾作用,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濾過,形成原尿(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2)腎小囊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形成尿液(一部分水、無機鹽、尿素)52.尿的排出腎臟(形成尿液) 輸尿管 膀胱(暫時儲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第六章第一節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53.(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外膜:角膜(無色透明,可透光)鞏膜(白色堅韌,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中膜:虹膜(有色素,中央是瞳孔,通光。調節瞳孔大小)睫狀體:(內有平滑肌,能收縮舒張,調節晶狀體的曲度)脈絡膜:有血管(營養眼球)、色素細胞(遮光並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內膜:視網膜,內有大量感光細胞內容物:晶狀體:雙凸鏡,依靠韌帶與睫狀體相連,玻璃體、房水。54.視覺的形成:外界物體反射的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視神經→大腦(視覺中樞)→產生視覺55.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明亮環境中,瞳孔縮小;黑暗環境中,瞳孔放大。眼球中的成像部位:視網膜視覺形成部位:大腦皮層56.近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矯正:戴凹透鏡57遠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後方.矯正:戴凸透鏡沙眼:由沙眼衣原體感染眼瞼內面的結膜58.耳的結構外耳:耳廓收集聲波外耳道:傳導聲波。中耳:鼓膜:接受刺激,產生振動。聽小骨:三塊,傳遞聲波鼓室:內耳:半規管和前庭感受頭部位置的變動情況,與維持身體平衡有關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衝動咽鼓管:與咽部相通,調節鼓膜兩側壓力差59.聽覺的形成:外界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大腦(聽覺中樞)→形成聽覺60.聽覺形成的部位:大腦皮層人體除了眼和耳外,還有鼻、舌、皮膚等感覺器官第二節神經系統的組成神經系統的組成:腦和脊髓組成的中樞神經系統,腦神經和脊神經組成的周圍神經系統。62.腦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幹大腦:表面是大腦皮層,具有感覺、運動、語言等多種神經中樞小腦: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腦幹:有專門的調節心跳、呼吸、血壓等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中樞脊髓:能對外界的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它是腦與軀幹、內臟之間的聯繫通道。63.構成神經系統的基本單位是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神經元結構包括細胞體和突起(軸突:一條長而分支少,樹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功能: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興奮是以神經衝動的形式傳導的)64.神經纖維、神經和神經末梢(1)神經元長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層鞘,組成神經纖維。(2)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麵包有膜,構成一條神經。(3)神經纖維末端細小分枝叫神經末梢。第三節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65.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66.反射弧的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67.反射又分簡單反射和複雜反射。簡單的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會消失,反射中樞在脊髓或腦幹,如縮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吃梅止渴吮吸反射複雜的反射:後天經學習獲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樞在大腦皮層如「望梅止渴」、「談虎色變」、狗做算術聽到上課鈴進教室等)。語言文字是人類特有的複雜反射。第四節激素調節內分泌腺(無導管)有: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胸腺(分泌胸腺激素)腎上腺(分泌腎上腺激素)、胰島(分泌胰島素)外分泌腺(有導管)有:汗腺,唾液腺,肝臟。胰腺既是內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71.激素調節受神經調節的控制。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激素調節影響。腎上腺素能夠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並且使皮膚因血管擴張而顯得面紅耳赤。侏儒症癥狀:身材矮小,智力正常原因: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癥狀: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發育不完善原因:幼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巨人症癥狀:身材高大,過分生長原因: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過多糖尿病癥狀:多飲多食多尿清瘦疲乏原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治療:注射胰島素地方性甲狀腺腫癥狀:脖子腫大呼吸困難原因:缺碘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73.、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少生是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關鍵,優生有利於提高人口素質。74.人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有:亂砍濫伐、亂捕濫殺、環境污染(排放工業廢氣)、水華和赤潮、生物入侵等。75.人類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有:植樹造林、放歸野鳥、建立自然保護區76.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污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水污染;雜訊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土壤污染77.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78.重金屬危害:水俁病(汞中毒),痛痛病(鎘中毒)79.酸雨被稱為「空中死神」.酸雨對生物有極大的危害含汞、銀、鎘的固體廢棄物和工業廢水,也會對環境造成危害。控制廢電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產和銷售危害性大的電池80.保護生態環境要做好以下工作:保護森林和植被控制酸雨,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