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嘉賓

  苟利軍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學教授

  朱 進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學傳播中心首席科學家、北京天文館館長

  黑洞真的存在嗎,它究竟長什麼樣?這個困擾了人類上百年的問題,在4月10日有了答案——經過10多年準備,世界各地8個觀測點組成的如同地球直徑大小的事件視界望遠鏡,在集齊所有觀測數據並深度分析後,得到了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正面照”。

  爲什麼黑洞如此神祕,這樣難被發現?這張照片的公佈又意味着什麼?4月12日,記者特邀有關專家對此進行解讀。

  黑洞的存在有圖有真相

  記者:黑洞被公認爲宇宙中最神祕的天體之一。其概念自誕生之日起便爭議不斷。黑洞究竟是什麼,它真的是黑色的嗎?

  苟利軍: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的一種密度非常大的特殊天體,它表面的引力大到任何東西都出不來。1915年,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誕生。1916年,史瓦西給出了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個嚴格解釋,他發現所有的星體都存在一個史瓦西半徑,如果星體的實際半徑比它的史瓦西半徑要小,那麼它就會變成一個黑洞。比如,太陽的史瓦西半徑是3千米。

  朱進:黑洞的質量極大、引力極強,連光也無法逃逸出去,它無疑是黑色的,而且直接觀測是看不到任何東西的,這也是“黑洞”名字的由來。

  記者:連光都被吞噬,人類又是如何研究黑洞的?

  苟利軍:黑洞自身不發光,體積很小,而且與地球的距離非常遙遠。我研究黑洞快20年了,但包括我在內的科學家此前都沒有真的看到過黑洞。這種天體以極端的方式影響着周圍的環境,對周圍的恆星、氣體的運動產生巨大影響。科學家可測量這種作用和影響,如吸積盤、噴流現象等,間接觀測黑洞。

  朱進:在此之前,無論是理論預測,還是觀測結果,都間接表明黑洞是存在的,但沒有人知道它的真正模樣。黑洞的行爲、對周圍物質的影響、背後的物理學原理,比任何科幻小說都更離奇古怪和令人費解。現在公佈的照片,相當於第一次直接確認了黑洞的存在。

  黑洞內部奧祕無限

  記者:黑洞的神祕體現在哪,這次可以看到黑洞內部的情況嗎?

  苟利軍:這次我們還只能看到黑洞的“外貌”,依然看不到黑洞的內部。這裏我要介紹一個概念“視界面”。黑洞的全部質量可以認爲幾乎都集中在其最中心的奇點,奇點周圍會形成一個強大的引力場,在一定範圍內,連光線都無法逃脫。這個光線都不能逃脫的臨界半徑就被稱爲“視界面”,即視線所能達到的邊界。我們這次能看到的,就是這個“視界面”。

  我們現在知道的是,幾乎所有星系的中心可能都有一個黑洞。黑洞還有一些非常神奇的效應,比如黑洞周圍的時間會變得很慢,這是廣義相對論當中的自然推論。時間和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是等效的,所以在空間被扭曲的同時,時間也被拉長,時間被拉長以後就相當於變慢了。

  此外,奇點的奇異性令人匪夷所思。理論上,三維時空會被壓縮成一維,不管進去的是什麼,在奇點處都只能成爲體積爲零、長度無限長的一根物質流,因此奇點使我們無從下手。慣常使用的廣義相對論在奇點失去了光彩,我們對它的瞭解還很不夠。

  記者:黑洞的內部到底是什麼,一個人要是真的掉進黑洞裏會是什麼感受?

  苟利軍:假如說是一個大質量黑洞的話,你真的接近黑洞的時候,離它近的點受到的引力要遠遠大於離它遠的點,這個引力差叫潮汐力,它會把你往兩邊拉。當這個潮汐力特別大的時候,會把物體直接拉碎。所以我們實際的物體不可能真的進到黑洞裏面,剛到那就完全解體了,人也不會有什麼感受。

  經典的理論認爲,掉到黑洞裏的物質都會朝着中心的奇點運動,最後聚集在那裏。隨着聚集的物質越來越多,質量也會變得越來越大,黑洞的半徑也會變得越來越大。

  朱進:我們在科幻小說裏經常會看到類似假設。有人說進入黑洞以後可能會跑到另一個時空裏,比如平行宇宙;也有人說黑洞的出口是“白洞”,物質不是隻進不出,可能還有一個出口,它對應的那個點是往外出的;還有人認爲黑洞可以充當星際空間旅行通道,能快速到達一個非常遙遠的地方。當然,這些純粹是理論推想,從實際觀測來看沒有任何證據。

  記者:都說黑洞能吞噬一切,它會威脅到地球安全嗎?

  朱進:人們一提起黑洞會覺得是很可怕的事物,會把所有東西都吞噬掉。實際上從天文角度看,黑洞本身作爲密度高質量大的天體,對離得很遠的其他天體只有引力影響。

  所謂的吞噬一切其實只是引力效果,由於質量很大所以引力很強。但是也不一定就會“掉”進去,周圍的物體仍然會繞着黑洞轉動。

  北京天文館有一個趣味展示裝置叫“逃離黑洞”,參觀者可以嘗試親手拋出“小鋼珠”,避免其落入展示臺中央的“黑洞”,以此感受黑洞周圍強大的引力場分佈。如果你能控制住“小鋼珠”的速度和方向,就未必掉下去。

  苟利軍:地球沒有被黑洞“吞噬”的危險。我們一般認爲,質量大約爲幾十甚至幾百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死亡後纔會塌縮成黑洞。太陽不會變成黑洞,只會成爲白矮星。即便將太陽替換爲同等質量大小的黑洞,地球也不會有危險。因爲只有和黑洞足夠近,纔可能被吞噬、撕裂,而地球處於安全距離。何況距離我們最近的黑洞有三千四百多光年。

  科研需要青年一代投身接力

  記者:我們爲什麼要研究黑洞,這對人們的生活有什麼好處嗎?

  苟利軍:科學家進行研究的動力之一就是好奇。黑洞就像是神奇的黑匣子,你不想知道里面藏着什麼嗎?而且藉助黑洞,能讓我們瞭解更多自然的奧祕。比如我們之前就是藉由兩個黑洞合併,才首次證實引力波的存在。在星辰大海的探索旅程中,人類還僅僅像個剛出生的嬰兒,剛剛睜開雙眼看見生活的宇宙。黑洞就如同一個宇宙給人類的一件奇妙的信物,不斷勾起科學家的好奇心,引領我們在征途中繼續前進。

  朱進:從愛因斯坦相對論到霍金輻射,再到黑洞碰撞產生引力波,物理學家們用創造性的思想和實驗方法,將黑洞的奧祕娓娓道來。科學的研究從理論提出到最後證實,需要無數科學家夜以繼日辛勤付出。如果我們真的洞悉了黑洞的奧祕,很可能會改寫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記者:有觀點認爲,這次照片的公佈只是我們認識黑洞的小小一步。怎樣看待照片的意義?

  朱進:這次能夠直接給出黑洞的照片,再次驗證了廣義相對論,並將之前理論研究的成果確定下來,是天文領域非常重要的發現。同時對公衆科普來說也是重要的機遇,科普與科研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苟利軍:根據之前的研究,我們知道黑洞周邊一些很壯觀的現象,比如噴流等,還知道了黑洞的質量、轉動等性質。但是,研究方法可能有誤差,不同模型得到的結果往往相差幾倍。有了真實圖片,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就有了解決的可能。

  當黑洞以一種真實且直觀的方式展現在大衆面前,顯然能更好地激勵青年一代投身到探索宇宙未知奧祕的事業中。我小時候很少有接觸到科學的機會,現在的社會已經慢慢培養起一種科學文化的氛圍。

  記者:普通天文愛好者通過什麼渠道能瞭解更多的黑洞知識,請推薦一下。

  朱進:北京天文館今年推出的數字天象節目,其中有一個館就叫“走進黑洞”,介紹偏專業,也更深入。從下個月開始,歡迎大家來看節目。

  苟利軍:此前我翻譯的一本書《黑洞之書》,側重介紹黑洞研究的歷史,對於初學者能儘快地瞭解黑洞領域研究的整體脈絡,對於已經有一定基礎的愛好者來說,也能從黑洞理論方面得到宏觀的收穫。(本報記者 姜永斌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芳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