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補貼|業內動向|電車電池|科技成果|市場分析|國際觀察


                                                                           

  ●市面上的好產品會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權益也會更有保障。

  ●儘管補貼和優惠政策是吸引消費者購買的條件之一,但隨着新能源汽車自身優勢的逐步凸顯,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做出更爲理性的購車選擇。

  ●補貼退坡可能會導致整體消費增速相對放緩,但新能源汽車消費增長的趨勢還是比較明確的。

  千呼萬喚中,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終於近日出臺。其中純電動乘用車補貼金額在2018年基礎上下滑超50%。補貼政策給出了3個月的過渡期——時間爲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

  儘管改補貼汽車爲補貼基礎設施一直是業界呼籲的方案之一,但本次補貼下滑力度之大還是引發熱議。本就造價不菲的新能源汽車,一旦失去價格優勢,還能吸引消費者嗎?補貼政策的調整又會給新能源汽車銷量帶來怎樣影響?一旦銷量下滑,車企又該如何應對?

  車企傾向於自掏腰包過渡

  業內人士指出,從2017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力度逐年加大,而且對車輛要求愈加細化,企業對補貼大幅下滑已經有所準備。

  3月26日公佈的《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下發後,車企動作迅速,陸續推出了應對措施,關鍵詞指向了“保價”。 

  一些車企選擇維持2018年補貼後的價格。廣汽新能源宣佈3月26日起旗下GE3 530與GS4 PHEV將繼續按照2018國補地補標準進行銷售,截止日期尚未說明。榮威新能源全系列車型也保持2018年補貼後價格不變。

  部分車企則按照補貼政策給出了消費緩衝期。例如比亞迪、日產等企業旗下部分車型在6月25日之前享受全額補貼。蔚來宣佈3月26日及之前支付大定的用戶,完全按照2018年的補貼政策進行補貼。

  而北汽、小鵬汽車等車企則在補貼縮水之前就進行了調價,價格出現一定幅度上漲。

  按補貼新政,想要“保價”,一輛新能源汽車需車企補貼愈萬元,勢必會給企業帶來較大資金壓力。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補貼徹底退出只是時間問題,不管新能源汽車企業營運狀況如何,在補貼政策逐步退出的當下,穩定售價、緩和對消費者的衝擊,仍是多數企業的首選策略。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事實上,新能源汽車行業對補貼退坡早有預期,車企還是會在電動汽車領域投入更多資金,生產更多新產品。”

  “當然,對不同企業來講,補貼政策影響不同。”紀雪洪進一步解釋,那些妄圖鑽政策空子、賺補貼錢的企業會受到較大影響。但對那些一直以市場需求爲出發點進行生產的車企來說,競爭優勢會更加凸顯,補貼政策的調整將加速行業優勝劣汰。

  消費者選擇更趨理性

  補貼再退,車企承壓,消費者還願意買新能源汽車嗎?

  記者採訪發現,目前消費者選購新能源汽車更加趨於理性,價格固然是其考慮重點,但汽車產品與服務質量也是影響其購買的重要判斷因素。

  對限牌限行城市用戶來說,新能源車型能夠避開搖號,這一點極具誘惑力。在北京幾個大型電動汽車車主交流羣內,大多數用戶迴應記者,儘管補貼退坡,還是會購買新能源汽車。車企“保價”政策也在羣裏引發了熱議,有不少準車主正對比各家車企此番補貼措施,以便做出購車選擇。

  對不考慮限行政策的車主來說,電動汽車的“硬實力”普遍是其關注重點。“電動汽車的劣勢是成本高、續航里程短、充電比較麻煩,但其優勢也很明顯,比如啓車速度快、噪音低、充電比加油便宜等。在一些使用場景中——比如城市擁堵路段,電動汽車比燃油車的優勢要明顯。”有不少已經購入電動汽車的車主向記者表達了此類看法。

  此外,還有用戶強調,電動汽車在造型前衛程度和智能化程度上更貼近自身需求,考慮到這一點,可能會更傾向於電動汽車,特斯拉及國內造車新勢力車型都在其考慮之列。

  有車主還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發表了見解,表示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是一件好事:“市面上的好產品會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權益也會更有保障。”

  顯然,儘管補貼和優惠政策是吸引消費者購買的條件之一,但隨着新能源汽車自身優勢的逐步凸顯,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做出更爲理性的購車選擇。

  增長仍是趨勢

  補貼新政剛剛推出,各界人士看法不一。但無論是看好還是唱衰,新能源汽車都將直面市場大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祕書長助理徐海東在補貼新政出臺之前就曾表示:“新能源汽車過度依賴補貼的說法不成立,預計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仍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在市場內生需求作用和雙積分政策的引導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按很好的路徑正常發展。”

  “從規模來看,補貼退坡可能會導致整體消費增速相對放緩,但新能源汽車消費增長的趨勢還是比較明確的。”紀雪洪預測。

  紀雪洪進一步表示,補貼退坡還會給電動汽車市場結構帶來一定影響。在考慮到補貼的情況下,車企需要探尋新的市場方向。如電動汽車是否更適用於使用頻率較高的城市出租、網約車;特斯拉等智能化體驗良好的高端車型是否能帶來更多市場;三四線城市、農村市場是否同樣有電動汽車使用需求等等。總之要考慮消費者在具體場景下的使用需求,要充分發揮電動車優勢,彌補劣勢。

  “對車企來說,現階段不一定賺錢,但對電動汽車的投入是必要的,因爲汽車電動化的趨勢是必然的。”紀雪洪進一步指出,車企應把電動汽車當作戰略產品來做,要平衡好傳統產品和電動汽車開發的關係。對於造車新勢力企業來講,要注意安排資金的使用節奏,爭取在相對不利的環境中找到更多生存空間。同時,電動汽車更適合智能化發展,企業應在智能化上“多做文章”,以吸引年輕消費者爲價格相對高的產品買單。(實習記者  趙瀅)


編輯 | 江南新能源編輯部

來源:中國能源報

歡迎關注江南新能源微信公衆號

閱覽更多更新的業內各種資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