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岩石的總量是守恆的嗎?如果不守恆,在較長的時間尺度上,地球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人類活動對這一過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考慮到地球上岩石總量很大,上述問題有實質意義嗎?


岩石的總量問題,其實很多人都在思考,這當然有意義。 我個人覺得最有意思的是,大陸相對於大洋來說,它上面的岩石主要是中酸性的,這些中酸性的岩石如果不斷增加,那麼大陸的面積會越來越大,如果它們是在減少,那麼有一天會不會地球完全變成水球? 岩石的風化剝蝕固然會減少大量的岩石總量,但是從地質歷史時期來看,似乎它們和俯衝及大陸內部的岩石作用處於某種平衡的狀態,但是具體是怎樣的,國內外學者都還存在不同的認識,有興趣的話,可以上谷歌學術搜索相關文獻。


地球整體岩石是守恆的,除去外太空帶來的細小灰塵和隕石。
在地球尺度來講人類活動是可以忽略的如果把岩石定義為地球上的固態物質那麼在長時間尺度上由於地球的冷卻固態物質的質量是增加的

岩石的減少途徑有風化和熔融

岩石的增加途徑有各類成岩作用

岩石增加速度更快 因為地球在冷卻


毫無疑問,在地球範圍內來討論,時間一定的情況下是恆久不變的。這裡的不變化忽略了極少量的太空碰撞帶來的隕石和外太空塵埃等微小物質。如果需要討論速度的話,形成快那麼減少就快,形成慢那麼減少就慢,三大巖類在不斷新生、消亡、轉化等等。地質作用的核心功能就是均一化,所以從地球演化的歷史長河來說,形成和減少的速度會越來越慢,直到地球衰竭,但這一過程岩石生長和消亡的速度和數量相對平衡,總量不變。


這是一個動態平衡。

新出生的越多,可供死亡的就越多;

並且身負巨大壓力即將死亡的就死的越快。因為所有比他年輕的岩石身軀都壓在他身上。這麼想想,人就像岩石一樣。

你提的問題很有意義。在地球上岩石的形成和毀滅相對是平衡的,而且和我們地球所擁有的元素也是相關的。也就是說物質化學物理性質決定了岩石的多少。而人類的活動對整個地球龐大的岩石圈來說是可以忽略的。而相對來說土壤的沙化因為集中在特定地區又與人息息相關更應該被控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