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家族想拉低的是三四五線市場消費者獲得『幸福』的門檻,而吉利想守住的是中國品牌賴以生存的經濟型車市場,這將是一次與日益逼近的合資品牌的正面交鋒,是中國品牌只能贏不能輸的攻堅戰,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壹姐先要爲吉利的勇氣和擔當喝彩。

  文|郭文靜

  圖|來源網絡

  4月13日上午,週六,杭州某街道,一輛停在路邊的遠景轎車上,一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在專注地用電動剃鬚刀颳着鬍子,似乎下一刻就要繼續趕路。這是壹姐在去吉利集團參加活動路上偶遇的一幕,當天遠景家族幸福版車型正式發佈,前一天遠景家族累計銷量正式突破200萬輛。

  當壹姐與吉利品牌銷售公司總經理宋軍聊起這一幕時,宋軍頗爲感慨的表示,這是遠景家族車主的精準畫像,『他們就是這樣一羣人,年輕、有鬥志,遠景可能是他們人生的第一輛車,是他們爲生活和事業奮鬥的夥伴,而他們也是陪伴吉利成長的夥伴,是吉利‘活下去’的堅實支柱。』

  最後一句話,壹姐認爲可以作爲吉利推出遠景家族幸福版車型的最好註解,這一行動被官方命名爲『全民幸福計劃』,包括遠景、遠景SUV、遠景X3、遠景S1在內的四款車型均推出了幸福版車型。

  從表面看,這次遠景家族幸福版車型上市,是吉利加緊渠道下沉、佈局更爲廣泛的三四五線市場,但壹姐認爲這一行動的實際意義絕不僅於此,雖然吉利並沒有對這次推新大力宣傳,可這次看起來並不起眼的行動,卻是對吉利乃至整個中國品牌來說至關重要的一場『戰鬥』。

  遠景家族想拉低的是三四五線市場消費者獲得『幸福』的門檻,而吉利想穩住的是中國品牌賴以生存的經濟型車市場,這將是一次與日益逼近的合資品牌的正面交鋒,是中國品牌只能贏不能輸的攻堅戰,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壹姐先要爲吉利的勇氣和擔當喝彩。

  聚焦經濟型車市場,遠景家族無可替代

  遠景家族對吉利有多重要?一組數據足以說明,2018年遠景家族累計銷量達到45萬輛,佔到吉利全年150萬輛總銷量的近三分之一,自2007年第一款遠景轎車上市至今,遠景家族累計銷量突破200萬輛,說其是吉利的銷量支柱一點不爲過,而隨着吉利品牌的不斷向上,駐守8萬元以下市場的遠景家族還是吉利跨越向上的堅實基礎。

  正如宋軍所言,遠景家族在吉利汽車中的角色是無法替代的,甚至說是無法超越的。

  不僅如此,壹姐認爲類似遠景家族這樣的中國品牌經濟型車型,對整個中國品牌都至關重要,這樣的產品能爲品牌積累大量的基盤用戶,是品牌向上發展的基礎,『去年中國車市經歷了28年以來首次負增長,大家都在考慮如何活下去,吉利也不例外,我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活下去,而遠景家族是我們活下去的一個堅實支柱』。

  在吉利目前的產品陣容中,不同的家族擔負着不同的任務,遠景家族擔負的顯然是聚焦經濟型車市場,爲吉利把8萬元以下市場儘可能多的份額收入囊中,目前遠景家族已經成爲了8萬元以下市場第一,所以其眼下面臨的挑戰是大環境的下行和合資品牌的日益逼近。

  前者的表現形式是銷量的下滑,以及各大品牌輪番掀起的價格戰,而後者的表現形式,則是前不久剛剛發佈的『捷達』品牌。面對市場環境的變化,吉利汽車主動出擊,推出遠景家族幸福版車型,但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所採取的並不是應急性措施,而是從戰略層面做了長期規劃和部署。

  不做簡單粗暴的降價,爲用戶定製『幸福』

  遠景家族幸福版車型的上市,拉低了產品入門門檻,但仔細研究產品之後會發現,與其說這是拉低產品入門門檻惠及更多消費者,倒不如說這是一次爲三四五線市場消費者做的『私人訂製』。

  今年開始,不少品牌紛紛喊出了『汽車下鄉』的口號,推出置換補貼等優惠政策,但吉利遲遲未動,談及此,宋軍表示,吉利對『下鄉』的理解是渠道下沉,下沉比下鄉更寬泛,重點是在最經濟型的市場中尋找份額,而這一市場一樣會出現消費升級需求,這就需要企業做好下沉和消費升級兩個趨勢,並在下沉過程中做好品牌建設。

  因此吉利沒有選擇簡單粗暴的降價,而是在基於這一部分用戶需求的基礎上,爲他們推出『定製』車型,『對於這部分消費者來說,消費升級是你給到的東西和他想要的東西的吻合度要最大化,而不是簡單地降價。』宋軍如此表達吉利對於經濟型車用戶需求的理解。

  他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遠景家族每一款車交車時都會在後視鏡上繫上兩條紅絲帶,這看似簡單,但卻是中國人傳統認知裏的吉利和喜慶的象徵;考慮到這是很多人的第一臺車,遠景幸福版車型配備了語音提示功能,諸如未解除手剎、添加燃油、未關大燈均有提示;還有中控大屏、智能互聯繫統、無鑰匙進入、自動巡航、倒車雷達等,讓經濟型車擺脫廉價的既定印象。

  在壹姐看來,這一購車羣體自知預算有限,但確實需求在不斷升級,尊重他們的需求,爲他們推出一系列定製化車型,比讓他們買到一款『打折貨』,更貼心、更能令他們滿意。

  做中國品牌的『後衛』,『死磕』合資品牌下探

  可以說,遠景家族幸福版車型的發佈再次證明瞭吉利對細分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更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此舉並未破壞自身價格體系,對品牌無傷害,與降價促銷的『應急性』相比,吉利這項長期規劃,這也會令消費者更加安心,對品牌更有好感。

  吉利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下沉之後,消費者也不一定會買單,因爲消費最終動作是因爲此前的認知、認可、認同,如果這些不能建立,只是靠一個價格,下沉只是短期的一個事情,不是一個長期戰略。對吉利來說,下沉不是去搶佔經濟型市場,不是一時的思考,而是戰略上的思考。』宋軍這樣說。

  雖然沒有明說,但壹姐認爲,吉利在這樣一個時機加緊佈局經濟型市場,迎戰合資品牌下探的意圖不言自明。大衆廉價車品牌『捷達』的獨立,對每一箇中國品牌來說都是無法忽視的威脅,尤其是在存量競爭時代,捷達的每一點成功都意味着中國品牌的『失守』。

  作爲中國品牌的領軍者,吉利率先出擊並不令人意外,而且壹姐也對其充滿信心。

  立足於經濟型市場的中國品牌,在這一市場深耕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對於這一市場的消費者有着合資品牌難以比擬的深刻理解;同時中國品牌也早已不是多年前的弱者,以遠景家族已經形成的產品佈局、吉利如今年銷150萬輛的規模、以及其已經形成的體系力,無論從哪個維度對戰,中國品牌都未必會輸。

  中國品牌已經開始對合資品牌佔領的市場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衝擊,並不斷取得成果,在『陌生』的戰場上尚能取得勝利,更何況是在自己『熟悉』的市場,吉利已經吹響了中國品牌深耕經濟型市場攻堅戰的號角,這場戰鬥不容有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