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人間世》感覺很害怕,孩子也時常會和我說腿疼,作為家長,怎麼才能知道孩子到底是生長痛還是得了惡性腫瘤?


先說說骨腫瘤的臨牀表現,家長可以看看

骨肉瘤的臨牀表現

1.1 疼痛

骨腫瘤患者最常見的癥狀是骨骼內的疼痛。最初,疼痛並不持續。在夜晚或者當患者運用這塊骨頭的時候癥狀可能會加重(比如行走時腿疼)。伴隨著腫瘤的生長,疼痛會持續發生。疼痛會伴隨著患者的活動而加重,如果是腿部骨骼問題,患者走路可能出現困難。腫瘤所累及的骨骼處(通常在膝蓋或是上臂周圍)有疼痛感是骨肉瘤最常見的癥狀。在最初,疼痛可能並不是持續的,只在晚上變得嚴重(稱夜間痛)。在運動時這種疼痛常常會加重。1.2 腫脹 疼痛區域內的腫脹可能直到數周後才會出現。取決於腫瘤的位置,觸摸時可能會摸到腫塊。發生於頸部骨骼的腫瘤會在喉嚨背部產生腫塊,導致吞嚥或呼吸困難。患處附近變得腫脹是骨肉瘤的一個常見的現象,腫脹往往是在骨痛開始後的幾周才會發生。根據腫瘤產生的位置不同,可能會摸到腫塊或局部的隆起。1.3 骨折 骨腫瘤可能會使其受累骨骼變得脆弱,但多數情況下不會出現骨折。患者鄰近腫瘤的骨骼折斷後,常會出現四肢突發性劇烈疼痛。而毛細血管擴張性骨肉瘤雖然極少發生,但是這種骨肉瘤卻比其他骨肉瘤對骨骼的影響更大,使腫瘤累及的骨骼變得更加脆弱,從而更有可能發生骨折或者骨斷裂。1.4 其他癥狀 發生於脊柱中的骨腫瘤會壓迫神經,導致肢體麻木、刺痛,甚至是無力。惡性骨腫瘤可能會導致體重減輕和疲勞。如果腫瘤擴散至其他器官,還會導致相應癥狀。比如,如果腫瘤擴散到肺部,患者可能會呼吸困難。

如何確診癌症?

確診癌症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孩子是生長痛還是骨肉瘤,家長是很難在沒有醫學診斷的情況下得知的,所以我們還是建議,當一個癥狀反覆出現幾次了,家長就可以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不放心就要去醫院檢查一下,當然,也不要過分焦慮。單憑感覺是很難區分的,骨肉瘤發病率很低,一般孩子應該不是的。所以說家長能做的,就是要注意一下,當孩子說了,或者自己發現孩子哪裡不舒服,就要去就醫,不要拖著不去醫院,有可能會耽誤病情。

關於如何確診癌症,向日葵之前寫過一篇回答,詳細介紹了:

有哪些惡性腫瘤易發生在兒童期?如何做到提前發現? - 向日葵兒童的回答 - 知乎

有哪些惡性腫瘤易發生在兒童期?如何做到提前發現??

www.zhihu.com圖標

確診癌症是個挺複雜的過程,家長自己是很難判斷的,需要藉助醫學診斷。所以家長能做的,就是帶孩子去醫院做檢查。上面提到了一些具體的醫學上面的方法。

患者的癥狀、身體檢查、影像學檢查和血液檢查結果可能提示骨癌的存在。但是多數情況下,醫生必須通過顯微鏡下檢驗組織或細胞樣本(即活體組織切片,簡稱為活檢)來確認腫瘤的存在及性質。

骨肉瘤的診斷

1. 診斷策略

骨肉瘤的診斷遵循臨牀、影像、病理三結合。多數病例建議行MDT(多學科聯合會診),進行診斷並治療。

2. 常見檢查

  • 身體檢查和詢問病史:檢查身體的一般情況,檢查疾病的體徵,包括腫塊或者其他異常。病史詢問包括過去患過的疾病、治療情況以及家族病史。
  • 全血細胞計數(CBC):部分患者可出現貧血等表現。需要抽血檢查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數量;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量(血紅蛋白是攜帶氧氣的蛋白質)、紅細胞在血樣中所佔的比例等。
  • 血液生化:生化檢查中鹼性磷酸酶在骨肉瘤患者中常出現升高。 需要抽血檢測身體器官和組織釋放到血液中的某些物質的量。某種物質含量異常(高於或低於正常水平)可能是疾病的徵兆。這項測試是為了檢查肝臟和腎臟的功能是否正常。
  • X射線:可觀察腫瘤生長的部位、大小等,腫瘤處在片子上顯得凹凸不平而不是實心狀,也可能呈現為骨內空洞。有時候醫生能夠觀察到骨內缺損附近的腫瘤向周邊組織(如肌肉或脂肪組織)延伸。通過X射線可見典型的骨膜反應,包括Codman三角及日光散射樣骨膜反應。胸部X射線可用於判斷骨肉瘤是否已經擴散至肺部。
  • CT掃描:從各個斷層對腫瘤進行檢查,並可行三維成像及增強掃描觀察腫瘤血液循環情況及腫瘤與血管關係。
  • MRI:磁共振對於腫瘤界限及水腫帶的顯示具有優勢。
  • PET-CT掃描或骨掃描:有助於在全身範圍內尋找腫瘤。該技術結合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和計算機斷層掃描(CT),兩者同時在同一臺機器上進行,將兩種圖像組合在一起,產生比兩個測試本身更詳細的圖像。檢查中將少量放射性葡萄糖注入靜脈,拍攝葡萄糖在體內的攝取情況。在圖像中惡性腫瘤細胞相對於正常細胞表現得更亮,因為它們比正常細胞更活躍,吸收更多的葡萄糖。
  • 放射性核素骨掃描:用於檢查骨骼中是否有快速分裂的細胞,如腫瘤細胞。極少量的放射性物質被注射到靜脈中並通過血液運輸全身。放射性物質會聚集在有腫瘤細胞的骨骼中,顯示為密集、灰色至黑色的區域,稱為「熱點」。它可幫助提示腫瘤對骨骼造成多少傷害及是否已經擴散到其他骨骼。
  • 活檢:活檢分為穿刺活檢及切開活檢。穿刺活檢的優點是創傷小,但所獲得診斷組織較小,診斷難度較大。切開活檢對優點在於可獲得足夠的組織進行診斷,但是創傷較大,存在腫瘤污染風險。無論哪種活檢都應注意取材通路,根治性手術時應將腫瘤與病理活檢區域整塊切除。

這裡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一下:

一般來說,兩側(雙側)都有疼痛,且疼痛病史多年,一般不太可能是腫瘤,應該檢查一下各項發育生理指標是否均正常。


參考資料:

  1. www.curekids.cn
  2. 向日葵問答第43期,嘉賓:華瑩奇,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副研究員,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科研處副處長,上海市骨腫瘤研究所實驗室主任

版權聲明:向日葵兒童是中國第一個關注兒童腫瘤科普的公益項目。以上內容版權歸「向日葵兒童」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如未經允許使用相關內容,將追究法律責任。


從臨牀數據看,骨肉瘤早期癥狀比較隱匿,就診時大多患兒已是腫瘤中晚期,非常容易發生早期肺轉移。

有些因為外傷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拍片才發現骨病變,而大多數的孩子都沒有病狀表現,這也使得骨肉瘤患兒一旦發生疼痛或出現腫塊,往往已經中晚期。專家提醒,骨肉瘤的癥狀取決於腫瘤的大小、部位以及是否擴散,最常見的有:

1、腫瘤部位的劇痛或者鈍痛;

2、腫瘤部位腫或者摸到包塊;3、運動或抬高肢體時疼痛明顯;4、跛行;5、患肢活動減少。

患兒出現以上癥狀要及時就診,特別是一個部位固定性的疼痛別誤認為是「生長痛」而耽誤早期發現和治療。

不少醫生對骨肉瘤等惡性骨腫瘤尚不熟悉,如果在一般門診發現或懷疑,專家建議,患兒要及時轉診到富有經驗的專業機構進行診治。

根據癥狀和體徵,患兒需要進行完整全面的檢查評估,確定腫瘤的類型和是否轉移,包括疼痛和/或腫脹部位的X線片、MRI檢查,詳細瞭解腫瘤的範圍以及鄰近組織的情況;胸部或其他部位CT檢查來明確是否存在擴散轉移。全身骨掃描來判斷骨轉移的情況;最終需要穿刺或者手術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來確定腫瘤性質和類型;確診以後化療前需要進行血常規、心臟功能、聽力篩查和腎功能的檢查。

骨肉瘤根據骨外、骨面以及骨髓腔內分為3種類型:

1、骨旁骨肉瘤:起源於軟組織然後到骨骼,生長緩慢,最後侵犯到骨骼,好發20-40歲人的大腿遠端後側。

2、骨膜骨肉瘤:起源於骨骼周圍緻密、豐富血管神經的骨膜,比骨旁骨肉瘤更具有侵襲性,通常位於腿骨的近端。3、骨內骨肉瘤。

病理類型分為9種:骨母細胞型、軟骨母細胞型、成纖維細胞型、血管擴張型、混合型;其他的分類還有普通型骨肉瘤、高級別變異性骨肉瘤、分化良好的骨肉瘤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