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觀音是遼朝歷史上非常出色的一位皇后,也是遼宮最著名的女詩人。她出身於遼朝顯赫的外戚世家,父親蕭惠封北府宰相、燕國王,其母是遼聖宗之女燕國長公主。蕭觀音美麗絕倫,博覽群書,琵琶當時第一,綜合素養冠於蕭氏諸女,她深受漢族文化影響,又有契丹民族風格的基礎,既婉約又豪放,加上尊貴家世給她帶來的與生俱來的優越感,造就她自信又高傲的特質,這是一個天之驕女。遼道宗還在東宮時便仰慕她的才貌賢淑,禮聘為王妃,後立為皇后,與遼道宗伉儷情深,情義甚篤。正當她沉浸於太平盛世夫妻同心美好生活時,「史冊所書未有之禍」瞬間而至,不僅使遼道宗與她恩斷義絕,甚至還葬送了三十六歲的美好生命。

耶律乙辛因平定皇叔耶律重元之亂有功而得到遼道宗的重用,成為炙手可熱的權臣,權傾朝野,諸臣拜服,唯有蕭觀音母族蕭氏因為後族之尊不願居乙辛之下,乙辛頗為不快。不久蕭觀音所生之子立為太子,太子法度修明,名滿天下。乙辛深深意識到蕭觀音母子的存在對自己非常不利,便有了除去蕭觀音,打擊後族和太子的念頭。

遼道宗繼位後剛愎自用,沉湎於遊獵之中而荒廢朝政,聰敏賢惠的蕭觀音看到國家昇平之下已經危機四伏,她希望遼道宗能夠以社稷為重,勵精圖治,於是多次上疏規諫,揭示狩獵無度誤國之弊端,遼道宗表面虛心接納,但因此疏遠蕭觀音,恩愛夫妻從此離心。蕭觀音幽怨惆悵之下希望以自己的真情實意和文采斐然的詩章讓遼道宗回心轉意,寫下著名的《回心院》,讓伶人趙唯一彈奏,情意纏綿哀婉動人。但是遼道宗並沒有因此回心轉意,反而讓奸臣乙辛抓住把柄,導致黃床之禍。

宮女單登本是皇叔重元的家婢,後沒入後宮,擅長彈箏和琵琶,但是她的技藝亞於趙唯一,所以沒有得到蕭觀音的重用。遼道宗欣賞她的曲調,召見她彈箏,蕭觀音吃醋找借口將她逐走,禁止她接近遼道宗,單登因此十分痛恨蕭觀音。正好她的姐姐是乙辛的情人,於是為報一己之仇向乙辛誣告蕭觀音與趙唯一私通,乙辛計上心來,又證據不足,於是命人作淫詞《十香詞》,讓單登獻給蕭觀音並請她手書。單登雖然被逐走,但也能經常見到蕭觀音,蕭觀音書法妙絕,單登奉承道:這首詞是宋朝皇后所作,如果再得到皇后的親筆御書,堪稱二絕。在北方馬背上長大的蕭觀音奔放不羈,非常喜歡這首詞,不僅親筆抄錄,還附上一首《懷古》詩:宮中只數趙家妝,敗兩殘雲誤漢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鳥入昭陽。

單登得到蕭觀音手書非常興奮,出去後背地裡痛罵:老婢(指蕭觀音)淫案鐵證已經有了,皇上性格猜忌,早晚會是你的死期。而乙辛也迅速命人編造構陷之詞,上密奏揭發蕭觀音與趙唯一私通。遼道宗大怒,立刻召蕭觀音對質,蕭觀音痛哭流涕為自己申辯,雖然句句在理,但遼道宗一句也聽不進去,怒火衝天,拿起鐵骨朵毆打蕭觀音,幾乎喪命。又命令告發蕭觀音的乙辛徹查此案,乙辛嚴刑拷打,各種酷刑輪著來一遍,趙唯一承受不住生不如死的痛苦,違心招認與皇后私通。

遼道宗看了案情報告後依然有些懷疑,乙辛黨添油加醋指出《懷古》詩暗藏趙唯一的名字,正是皇后心系趙唯一的鐵證啊。遼道宗品性中多疑和暴虐的一面展漏無疑,命令族滅趙唯一,賜死蕭觀音。蕭觀音臨死前求見遼道宗最後一面遭拒,絕望之下對著遼道宗的住所而拜,作《絕命詞》曰:嗟薄佑兮多幸,羌作麗兮皇家。承昊穹兮下覆,近日月兮分華。托後鈞兮凝位,忽前星兮啟耀。雖釁累兮黃床,庶無罪兮宗廟。欲貫魚兮上進,乘陽德兮天飛。豈禍生兮無朕,蒙穢惡兮宮闈。將剖心兮自陳,冀回照兮白日。寧庶女兮多漸,遏飛霜兮下擊。顧子女兮哀頓,對左右兮摧傷。共西曜兮將墜,忽吾去兮椒房。呼天地兮忝悴,恨今古兮安極。知吾生兮必死,又焉愛兮旦夕。然後用一條白練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才華橫溢的一代賢后就此含冤而去,遼道宗余怒未解,又令人扒光蕭觀音的衣服,以草席裹身,屍體送還娘家以示羞辱。

後世修史的史官並沒有把蕭觀音之死的所有罪責都推到乙辛身上,還認為遼道宗也要負相當大的責任,皇帝最親近的親人只有皇后和太子,奸臣構陷他們而不知,忠臣切諫而不覺悟,這也是他心胸狹窄沒有決斷的過錯啊。這樣的評價確實是非常公允的。

太子眼看母親誣陷致死,撲倒在地痛哭,發誓一定要殺了乙辛為母報仇,乙辛黨和太子黨的鬥爭日趨激烈,勢必有一場生死搏鬥,乙辛先發制人,精心策劃以謀反罪加害太子,遼道宗昏聵之極,下令將太子廢為庶人並囚禁,不久太子遭受乙辛的暗殺,在黃泉路上與母親團聚。直到不可一世的乙辛去世後,太子之冤才得以昭雪,遼道宗追贈唯一的兒子為昭懷太子,以天子禮改葬,又將所有的父愛和愧疚都轉移到唯一的皇孫身上。從此遼朝江河日下,皇孫繼位為天祚帝,為祖母蕭觀音平反,追贈為宣懿皇后,與遼道宗合葬,對乙辛開棺戮屍作為報復。但天祚帝沒有繼承祖母和父親的優良基因,是資質普通、生性多疑的皇帝,不理政事,又無力阻止女真族日益強大,最終成了亡國之君。蕭觀音的陵寢又不幸遭到了金人的侮辱。


謝謝邀請!

遼道宗統治後期越來越耽於玩樂,終日以畋獵、飲酒為樂,對朝政不聞不問。賢德淑惠的蕭觀音時時勸誡丈夫不要耽於射獵、疏於政務。道宗久而久之就對她煩了,逐漸疏遠了她,而是與大臣李儼的妻子邢氏、宰相耶律乙辛的弟媳鬼混到了一起。蕭觀音失意冷清,遂作《回心院》詞十首,抒發幽怨悵惘之情。其詞情致纏綿、文采煥然。

蕭觀音叫宮廷樂師、漢人伶官趙惟一譜上音樂。趙惟一殫精竭智,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蕩氣迴腸。一把琵琶,一支玉笛,蕭觀音與趙惟一絲一竹相合,每每使聽的人怦然心動。

由於他倆男才女貌、配合默契,且朝夕相處、靠得很近,難免被人誤認為情投意合、私通曖昧。於是一些覬覦集權、別有用心的人便利用這紛紛謠琢,惡毒中傷,有意污衊、陷害蕭觀音。

太康元年十一月,契丹宰相耶律乙辛、漢宰相張孝傑、宮婢單登、教坊朱頂鶴等人串通一氣,叫人借鑒《回心院》作《十香詞》,淫野露骨、俗不可耐,全是污穢之詞、濃艷之句,類似於今天的《十八摸》,其實就是很粗糙的色情作品,卻欺騙蕭觀音是宋朝皇后所寫,讓她謄抄一遍,然後偷偷將其進獻於遼道宗,誣陷蕭觀音和趙惟一有私情。

遼道宗頓時醋勁大發,勃然大怒,認定蕭觀音和趙惟一必有染,先是施以酷刑,屈打成招,再敕令她自盡,趙惟一凌遲處死。蕭觀音再三請求見丈夫一面而竟不獲准。蕭觀音自盡前還作了一首絕命詞,最後幾句是:「呼天地兮慘悴,恨古今兮安極!知吾生兮必死,又焉愛兮旦夕。」年僅36歲。

蕭觀音被賜死後,遼道宗還不解恨,依舊非常惱怒自己戴了綠帽子,便讓人把她的屍體扒個精光,送回蕭家,隨便裹個葦席草草埋葬。


謝謝邀請

蕭觀音雖然是遼國皇后,但是深受漢族文化影響。蕭觀音相貌穎慧秀逸,嬌艷動人,很有才華,性格屬於女中豪傑,兼有北國女子的颯爽潑辣。而且,由於生下皇太子耶律浚,更是寵逾眾妃,是遼道宗的"紅顏知己"。就是這樣一位皇后,卻被遼道宗耶律洪基賜死。

這裡必須說一個人物耶律乙辛,此人因為在皇太叔耶律重元之亂中,諫言有功,被遼道宗封為北院樞密使,進封魏王,後又加封守太師。權力很大,能夠隨意調動軍隊、任用官員的權力。後來,皇太子耶律浚長成以後,耶律乙辛擔心皇太子威脅到他的地位和權勢。想除掉太子耶律浚,於是拿皇后蕭觀音先動手,再順勢把仁明聰穎的太子廢掉。

而此時,皇帝沉湎遊獵,荒於政事。耶律乙辛依靠一首蕭觀音手書的詞《十香詞》和一首詩《懷古》,向遼道宗耶律洪基"揭發"皇后與伶官趙惟一之間的私情。蕭觀音被道宗賜死,其屍送回蕭家。

我知道蕭觀音,是因為《十香詞》。這首詞是十首五言絕句,每首描寫身體的一個方面,按照十首的次序是:發、乳、頰、頸、舌、口、手、足、陰部,直到肌膚。太露骨太肉麻,也是因為這首詞,直接導致了她的悲劇。

青絲七尺長,挽作內家妝;不知眠枕上,倍覺綠雲香。

紅綃一幅強,輕闌白玉光;試開胸探取,尤比顫酥香。

芙蓉失新顏,蓮花落故妝;兩般總堪比,可似粉腮香。

蝤蠐那足並?長須學鳳凰;昨宵歡臂上,應惹頸邊香。

和羹好滋味,送語出宮商;安知郎口內,含有暖甘香。

非關兼酒氣,不是口脂芳;卻疑花解語,風送過來香。

既摘上林蕊,還親御苑桑;歸來便攜手,纖纖春筍香。

鳳靴拋合縫,羅襪卸輕霜;誰將暖白玉,雕出軟鉤香。

解帶色已顫,觸手心愈忙;那識羅裙內,銷魂別有香。

咳唾千花釀,肌膚百合裝。無非瞰沉水,生得滿身香。

蕭觀音還有一首《懷古》詩,"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漢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恰巧詩中最後兩句有"趙""惟""一"三個字,耶律乙辛以此為"證據",指派蕭觀音身邊宮女單登向皇帝"揭發"蕭觀音與趙惟一之間的私情。

蕭觀音所做的的《絕命詞》里曾說過"雖釁累兮黃床,庶無罪兮宗廟",也承認了"釁累(禍患與事端的牽連)兮黃床"。三十歲的女人,久居宮內寂寞難當,而且遼國女子本來就比較奔放。歷朝歷代宮內都有此事,所以,蕭觀音私通一事應該是真的。

雖然後來她孫子當皇帝了,遼史記載蕭觀音是被誣陷的。但是,遼史根本沒法看。皇帝說什麼就是什麼,所以,天祚帝想怎麼給他奶奶平反都行。但是,蕭觀音寫得這三首文章,《十香詞》《懷古》《絕命詞》,已經交代了事實。


在常人的印象中,契丹人逐水草而居,性格質樸少文,無論男女都很少讀書,吟詩作賦根不是他們的強項。然而凡事都有例外,道宗的皇后蕭觀音便是個集美貌與才情與一身的奇女子,不僅長得漂亮,還寫的一手好詞賦,常被皇帝誇讚為「女中才子」。然而這位皇后的命運卻很凄慘,因為一首艷詩被賜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據正史記載,蕭觀音不僅美艷絕倫,而且愛好音樂、善彈琵琶,工詩,還能自制歌詞,是宮中最有才華的女子,被道宗贊為「女中才子」(「道宗宣懿皇后蕭氏,小字觀音,欽哀皇后弟樞密使惠之女。姿容冠絕,工詩,善談論。自製歌詞,尤善琵琶。」見《遼史·卷七十一·后妃》。「上大喜,出示群臣曰『皇后可謂女中才子。』」見《焚椒錄》)。

蕭觀音起初很受道宗的寵幸,尤其是在生下太子耶律浚後,幾乎達到專擅宮闈的程度。從蕭觀音做皇后期間的表現來看,她是一位為人正派的女子,經常規勸道宗要留心政務、進賢退不肖,不要總是外出狩獵,使大權旁落於佞臣之手。只是道宗一向把皇后的勸諫當做「耳旁風」,才逐漸夫妻關係的破裂。

蕭觀音被疏遠後失去侍寢的機會,便只能通過寫詩填詞,藉此打發空虛寂寞的時光,其中成就最高的《回心院》詞十首,便是在這段時期創作的。蕭觀音為了讓這些詞得以流傳,便讓宮廷樂師趙惟一譜上音樂。趙惟一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出入皇后的宮闈,雖然二人自認為很清白,但時間一長,難免會引得外界的風言風語(「好音樂,伶官趙惟一得侍左右。」引文同上)。

蕭觀音跟趙惟一的「私情」讓奸相耶律乙辛如獲至寶,並把它作為迫害皇后、壓制太子的工具。原來道宗皇帝痴迷遊獵,導致大權旁落於耶律乙辛之手。然而隨著太子耶律浚被賦予監國重任,對耶律乙辛多有壓制,讓後者越來越感覺到威脅。耶律乙辛為除掉太子,便決定先從蕭皇后下手,借打倒皇后的勢頭,再乘機迫害太子。

在軍師張孝傑的參贊下,耶律乙辛買通皇后身邊的侍女單登和教坊藝人朱頂鶴,讓他們將冒充是宋朝皇后寫的《十香詞》獻給皇后,並欺騙她親自謄寫一份。《十香詞》雖然寫得好,然而卻屬於艷詞,內容很不健康,但不知道蕭皇后中了哪門子的邪,竟然真的親自謄寫一份。

更要命的是,蕭皇后還在感慨之餘賦了一首名為《懷古》的詩,而詩中恰巧又有「趙」、「惟」、「一」三個字(「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漢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直接給了耶律乙辛提供誣陷的把柄。

耶律乙辛得到皇后親自謄寫的《十香詞》和《懷古詩》後,立馬便到宮中面見道宗,極力誣陷皇后跟趙惟一有私情。道宗皇帝顯然是個糊塗蛋,見到耶律乙辛手中的「證據」後暴跳如雷,根本就不聽皇后的辯解,立馬把她打了個半死。事後,道宗將案件交由耶律乙辛審理,務必要查明「真相」。

案子既然交由誣陷者來審理,結果可想而知,最終趙惟一被屈打成招,承認他與皇后之間的「私情」。道宗看完供狀後,下令將趙惟一處死、滅族,並勒令蕭皇后自盡,事後又將她的屍身退還給蕭家,時在太康元年(1075年)。可憐蕭皇后一生多才多藝,最終卻被自己的愛好所害,落得個蒙冤而死的下場,實在可憐。

大康初,宮婢單登、教坊朱頂鶴誣後與惟一私,樞密使耶律乙辛以聞。詔乙辛與張孝傑劾狀,因而實之。族誅惟一,賜後自盡,歸其屍於家。引文同上。

蕭皇后既死,耶律乙辛開始迫害太子,在道宗面前對他百般誣陷,條條「罪狀」都指明太子意圖「謀反」。道宗在沒有查明真相的情況下,便將自己的獨生子廢為庶人,並囚禁在上京。大康三年(1077年),耶律乙辛又派人刺殺了耶律浚,事後又謊稱太子是病死於獄中。

蕭皇后、耶律浚死後數年,道宗皇帝才漸漸明白真相,在感到悔恨之餘,便著手收拾耶律乙辛一黨。太康七年(1081年),耶律乙辛以「鬻禁物於外國」罪名被逮捕,兩年後被下詔縊死,就此結束自己罪惡的一生。

史料來源:《遼史》、《焚椒錄》等


蕭觀音的死其實不是因為她自己失寵之類的原因,而是因為有奸臣的陷害。遼道宗時代,最大的奸臣叫做耶律乙辛。天龍八部裡面寫的蕭峰幫遼道宗平定耶律重元之亂,其實是不存在的,真正參與平定這次叛亂的是耶律乙辛。事後升任北樞密院使,進封魏王。

耶律乙辛已經權傾朝野,但是皇太子耶律浚跟他不和,他害怕遼道宗死後,自己被皇太子清算,就像乾隆寵愛和珅一樣,和珅權力再大,乾隆死了以後和坤也死得很慘,因為嘉慶討厭他,所以耶律乙辛一直想要對付皇太子。其實他想對付的不是皇后,而是皇太子,但是要扳倒皇太子,首先就要做掉皇后。

於是,耶律乙辛一手策划了《十香詞》冤案。誣陷蕭觀音和伶官趙惟一私通,並且以艷詞《十香詞》作為他們私通的證據,這個十香詞寫得非常的露骨,描繪的都是男女情愛床第之事,一共十句,每一句都是用非常下流的語言,描述女性的身體的一部分。

當然和今天的人非常的簡單粗暴不同,那個時候就算是寫下流的東西,在我們今天看來也相當的有情調,比如這十香包括綠雲香,顫酥香,粉腮香,頸邊香,春筍香,軟鉤香等等,分別用的都是這些非常生動的物象,來比擬人體的某一部位,大家可以猜一猜上面的綠雲,顫酥,春筍,軟鉤分別是什麼?

當然這麼香艷的東西被遼道宗見到之後,自然怒不可遏,一氣之下就將蕭觀音處死了。

蕭觀音死後,耶律乙辛順勢誣陷皇太子耶律浚謀反,耶律浚被投入大牢,不明不白的死去。直到多年以後,耶律浚的兒子,皇太孫耶律延禧繼位,才給他的祖母和父親平反,不過話又說回來,耶律延禧,就是遼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一個亡國之君。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契丹女詩人蕭觀音

蕭觀音,遼代著名女詩人,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

蕭觀音容貌端莊秀美,自幼就深受中原漢文化熏陶,精通詩詞、音律,尤其善於彈琵琶,被遼道宗譽為「女中才子」。

她很早就嫁給了當時還是燕趙國王的耶律洪基為妃,耶律洪基登基後被立為皇后。二人感情深厚,道宗每次出外巡遊打獵也常常帶著她。有一次,她隨著道宗秋獵,受命賦詩一首:

威風萬里壓南邦,東去能翻鴨綠江。

靈怪大千俱破膽,那叫猛虎不投降。

這首詩氣勢豪壯,出自一個女子之口,讓身邊的遼國君臣無不讚嘆不已。遼道宗非常高興,就把這個地方命名為「伏虎林」。

蕭觀音不僅文才出眾,而且在皇太叔耶律重元叛亂時主政內宮,展現了一個女政治家的風範,因此更受皇帝的敬重。

遼道宗常年沉迷於打獵,不理朝政,蕭觀音對此非常憂慮,就苦苦勸諫。皇帝卻根本聽不進她的話,反而對她漸漸疏遠。

蕭觀音從此獨處深宮,異常寂寞。失望之餘,她作了《回心院》詞十首,藉以抒發幽怨悵惘之情,也希望能夠打動丈夫的心,拾回過去的歡樂。這十首詞情致纏綿,必須配上合適的音樂才可以演唱。蕭觀音就讓宮廷樂師趙惟一為新詞譜曲,趙惟一殫精竭慮,用音樂把《回心院詞》中的哀婉幽怨之情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在宮中演奏時,趙惟一吹笛,蕭觀音彈琵琶,二人配合地絲絲入扣,每每使人怦然心動。

流言蜚語隨之產生,後宮盛傳他們兩人有了私情。謠言被一個別有用心的人聽到後,便心生歹念,要借這個機會陷害蕭觀音。

這個人叫耶律乙辛,他是遼道宗的寵臣。皇帝整天打獵飲酒,國事全由耶律乙辛處理,他因此權傾朝野。但在這時,皇帝與蕭觀音的太子耶律浚開始參與朝政,太子聰明,把權力從耶律乙辛手中一點點地奪了回來。耶律乙辛很不甘心,就想先除掉皇后蕭觀音,再廢掉太子。

耶律乙辛派人寫了一組《十香詞》,然後和記恨皇后的宮女單登串通,騙蕭觀音說這是宋國皇后所作,皇后如果親手抄下來並譜上曲,定可稱之為「二絕」,正好給後世留一段佳話。

這組《十香詞》寫得粗俗、曖昧,不是優秀之作,但正符合了蕭觀音此時孤寂的心態。她讀了之後,覺得這些詞「雅麗有致」,不但親手抄在了一幅彩絹上,還在後面寫了一首題為《懷古》的詩歌,來抒發自己的情懷:

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君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

耶律乙辛如獲至寶,馬上借題發揮,他讓單登指控趙惟一與皇后私通。頭腦簡單的道宗皇帝看到這個「物證」,又想起宮中的傳言,憤怒之下,用「鐵骨朵」擊打蕭皇后,差點打死了她。道宗又派參知政事張孝傑和耶律乙辛審理此案。張孝傑本是耶律乙辛的走狗,他奏報說,《懷古》詩的「宮中只數趙家妝」、「惟有知情一片月」兩句中,含「趙惟一」三字,正是皇后思念趙惟一的證據。

他們對蕭觀音和趙惟一施以酷刑,兩人都屈打成招。於是,道宗命令蕭觀音自盡,趙惟一被凌遲處死,他們的樂器也被全部焚毀。蕭觀音自盡前,想見道宗最後一面,也未被獲准。她寫下一首《絕命詞》,含恨而逝,年僅三十六歲。

對於這個案件,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完全是耶律乙辛的陰謀構陷,蕭觀音是被冤枉的;也有人認為她確實與伶官趙惟一有私情,進而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蕭觀音的直接死因是被揭發與伶官趙惟一私通而賜死的。這是個歷史疑案,主流觀點是蕭觀音被耶律乙辛誣陷,含冤而死。當然,說其為疑案,是因為後世對此事也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完全是耶律乙辛的陰謀構陷,蕭觀音是被冤枉的,也有人認為蕭觀音確實與趙惟一有私情,只是不幸地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其實在遼代,受契丹民風的影響,男女之事相對漢族是隨意的多的,世俗對通姦偷情也比較寬容,更何況蕭皇后精通詩詞音律,才情縱達,是歷史上少有的才女,就算通姦屬實,應當是罪不至死的,之所以得此下場,個人觀點主要原因一個是政治鬥爭使然,另一個還是因為當時的遼道宗昏庸所致,歷史記載,道宗頭腦簡單,只知打獵騎射,沒什麼政治智慧,如果是一代明主,即便有奸臣陷害,他還辨不了是非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