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個課程的提綱,寫到了資源整合層面。

回想我幹過的事兒、幫過我的人以及我幫過的人,我發現一個特點:那些成功擁有眾多圈內資源的人,無一不是功利者,但這些功利者又不像普通人,把功利都寫在臉上,所以功利肯定也是分層次的,今天跟大家捋一捋功利的幾個層次。

1.功利寫在臉上,功利掛在嘴上

我們說功利心這事兒人人都有,只是多少的差別,就連樂善好施的大善人也想有個好名聲,受到大家的尊重。

但同樣是有功利心,底層智慧的人就容易把功利寫在臉上,曾經在父母口中經常聽到:某人很精明,某人經常算計別人,某人石頭縫裡也得榨出二兩油……

這類人很功利,表現得很明顯,普通人跟他們打交道基本都是喫虧的,於是很多人就會在同等條件下選擇不跟他們打交道,導致他們的總收益在事實上往往並不高。

所以這是功利的最低層次——人人都知道你功利,於是這種精明也算不上是真的精明。

2.功利寫在心裡,無求掛在嘴上

這樣的人佔到很大一部分,我們的父母、親戚、朋友、師長中往往一多半兒都是這樣的人。

但是他們又常常很羨慕更低層次的第一種人,因為跟第一種人打交道總會喫虧,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臉上掛著無欲無求,人畜無害,所以背負了更多的社會壓力,在打交道的時候處處掣肘,不能像第一類人一樣隨意釋放自己的無恥。

再回過頭想想,如果他們真的無欲無求,基本就看不到任何醜惡的現象,因為喫虧了以後若是心裡不介意,便不會認為對方是「奸」的。

他們的策略很簡單,我對你不功利,你也對我不功利,直到哪天我有特別大的收益的時候,纔可能會打碎自己的牌坊。

跟他們交往的時候,要格外小心,小零小碎的東西他們嘴上不計較,心裡都記著,一不小心感情就掰了,還可能到處說你的壞話,因為他們特別容易覺得自己是喫虧的一方。

他們不敢像第一層次的人一樣明著坑你,卻會多次暗中以「合理」的方式坑你,第一層次的人你接觸一次就不想再接觸了,但第二層次的人有很大的隱蔽性,所以危害更大一些。

3.功利寫在邏輯,無求掛在心裡

我在開頭說的比較高等級的功利者都是在這個層次,你知道他們是功利者,但是你絲毫找不到他們功利的地方,因為每次你找他們幫忙,明明他們並沒有收益,但總會儘力把事情做好,事後也從不提什麼回報。

他們深知價值的底層邏輯,如此才能在心裡真正做到無求。

因為如果他們總是記著對你施過恩,並打算伺機要回回報,他們是很難做到心理平衡以及平等對待你的,如此,你就會不知不覺感覺到反感,並抵消掉他們的一部分恩情。

很有意思,你會發現,明明這個層次比第二個層次高,但第二個層次會羨慕比他們更低層次的人,卻經常認為這個更高層次的人跟他們眼中的蠢蛋沒啥區別。

功利是這樣,做事也是這樣,大事往往不是在明確的功利中完成,因為當你明確看到那裡有很大收益的時候,意味著別人也看到了,於是你受益的概率其實比較小,除非你比大部分人有天賦和資源。

真正讓你有所成就的發展方向,往往是大家都不覺得幹這件事有回報時,你去幹了,結果莫名收到了一大波紅利。

我寫公眾號完全沒想掙錢的事兒,當時也沒人寫公眾號能掙多少錢,就寫了。

同樣的反例也有,我可能是最早一批下載抖音的人,下載下來只有沒幾個視頻,刷幾下就重複了,背景音樂也只有那麼幾個。

我本也想錄幾個,但覺得這玩意兒玩的人太少,就幾個人在那兒發癲,時間的付出沒有性價比——阻礙我的,竟然恰恰是最理性的「時間的性價比」——我並不足夠有趣。

很多人都在抱怨,為什麼等我看懂的時候往往就來不及了呢?因為等你看懂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懂了,而你之所以去幹了,是因為從眾足夠安全,並不是你比別人更有智慧,要了安全還想要收益?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真正相信它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智者,一種是傻子。

(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