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們上的三一人文經典的課是買小送大的,所以他們上課時,我也可以上執行長的講座。

昨天是我第一次去上課,完全沒預期課的內容為何,收到講義後嚇了一跳,和我想像的差很多。

這是我們的講義封面

 DSCI0054.JPG

 DSCI0056.JPG  

看看這樣的題目,光是王陽明、盧梭及伏爾泰三個名字出現,就讓我覺得又回到高中上歷史課的感覺。我個人對西方啟蒙時代沒什麼概念也興趣缺缺,對中國的就比較感興趣了!

課堂中印象最深的是說到王陽明的格物致知,悟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老師的講解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本來就具足聖人的判準,只要我們生活中所有大小事都依循這判準行事,最後終可成聖人。但看看這世界,為什麼還是如此亂,如此紛擾呢?

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懶得做。

大部分的人都懶得依內心的良知判準要求自己照做。

這句話打醒了我,不要說當聖人了,看看自己的生活:(因為我是俗人,不當聖人,所以只感應到生活中的俗事)

想減肥,知道該忌口,但受不了食物的誘惑

要早起,但總是讓自己多睡幾分鐘,

該整裡家裡,但總是故意忘記這檔事

不該坐博愛座、不能亂丟垃圾、不可以闖紅燈、打罵小孩不好、上班不能摸魚..........太多太多了

想想,每件事情我們其實都知道該如何做,但總是懶得約束自己、要求自己,總是對自己太好,總是心存佼倖。如果我們做任何事都依照內心的標準去做,那有做不好的事呢?那會成不了聖人呢?

我好像寫得太間單了吧,但真的很難做到,果然是知易行難啊!

(說實在的這樣的大課題,讓我用這麼簡單的話來自我解讀,真的有褻瀆聖人的感覺,所以我只能想成不管多大的課題,不管我多文不對題,我只是把自己的歪想記錄下來,個人有一丁點受用就好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