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

  • 啟動APP

首先下載和打開APP後摩拜和ofo都直接進入註冊頁,但摩拜左上角有個差號可以取消進入首頁。ofo則一直停留在這裡,不註冊則進不到首頁,這會阻礙一些只是想先看看的用戶。小藍單車直接進入首頁將附近單車和掃一掃呈現在用戶面前,一定程度上會促進使用的慾望,用戶在點擊掃一掃或者用戶按鈕時會彈出註冊頁,這裡小藍單車做的比較合理。

  • 註冊登錄

ofo 和 摩拜單車

ofo和摩拜單車註冊輸入手機號之前獲取驗證碼按鈕為灰色,當手機號位數正確時才會激活按鈕,為用戶規避了錯誤。ofo和摩拜驗證碼都是通過簡訊發信發送手動輸入,摩拜多了語音驗證碼,為瞭解決用戶收不到簡訊的問題,但多數時候用不到,一行紅字還影響頁面的簡潔。

關於用戶協議,雖然ofo做成了默認勾選且不可修改,但是這種設計會引導用戶去點擊對勾,點了半天卻沒反應。造成了用戶的思考成本可操作成本,不太合理。摩拜的則是無選項按鈕,為用戶節省了一步操作,而且放在了開始按鈕的下邊呈灰色不明顯的表現方式,這樣做可以先讓用戶順利的進入到開始這一步,到達這一步後會更自然的點擊開始,由於思考成本用戶是懶得看那些字的,這對於新用戶的轉化很有幫助,是不錯的體驗。但終歸還是需要自己手動去輸入驗證碼,如果收到驗證碼之後自動就輸入就更好了。

小藍單車

小藍單車區別於ofo和摩拜單車,有自己的一套註冊登錄系統。同樣輸入手機號之前下一步按鈕為灰色,當手機號位數正確時才會激活按鈕,為用戶規避了錯誤。點擊下一步後會自動發送驗證碼,輸入驗證碼後會默認同意用戶協議,驗證碼輸入到四位數對應的四個方框中,這樣的設計方便用戶輸入和檢查,降低出錯的可能。整個流程非常流暢,沒有多餘的點擊發送驗證碼,勾選用戶協議等步驟,思考成本低、操作步驟少,比ofo和摩拜交互體驗要優秀。同樣的如果可以自動輸入驗證碼的數字就更出色了,轉化率會提高更多。

  • 首頁

三家產品的首頁佈局都比較類似,地圖上的車輛也顯示得比較明顯,底部按鈕著重突出開鎖功能,ofo的圓形按鈕交互感覺舒服。摩拜剛進入首頁時每次都會彈出廣告欄,需要手動去關閉,而且現在給商家做廣告滿屏的單車圖標都變成了商家活動的標誌,過於商業化了,對於企業來說沒有什麼不對,盈利纔是最關鍵的,但是從用戶體驗來說就不太理想了。小藍單車和ofo都只是第一次打開彈出一次,之後打開就不會彈廣告。

關於地圖上我的位置圖標摩拜和ofo都為藍色,和附近車輛的圖標行程顏色的反差,較為明顯。小藍單車附近車輛圖標是藍色,我的位置圖標也是藍色,標識不是很明顯。

但移動地圖重新選擇定位點時,刷新的按鈕會出現做旋轉動態,直到更新完畢按鈕自動消失。點擊重新定位按鈕會恢復到我的位置。 ofo是把刷新和重新定位兩個按鈕合併在了一起,節約了空間和效率把吐槽功能放在了底部右邊,反饋問題和需要幫助時候很方便。 建議摩拜也可以這樣做。小藍單車可以把定位和刷新合併後同時將問題反饋功能放在主頁,方便用戶反饋問題。但從另一個角度說,小藍單車的主頁是最舒服的。

  • 開鎖

摩拜和小藍單車是直接掃碼開鎖,摩拜單車頂部的橙色橫條提示欄,會提示打開藍牙成功率更高,但在我騎行的這段時間裡沒有一次開過藍牙,也都在五秒內就解鎖,感覺這個有些多餘,可以去掉它讓頁面更簡潔,也很少有用戶會去多做這一步驟。開鎖的時候會有聲音提示。

小藍單車很簡單直接掃描二維碼就開鎖,沒有思考成本,而且通常都是在三秒內開鎖是三家競品中最快的。ofo雖然升級為智能鎖,但是我感覺並不智能,除了密碼不固定外依然需要手動輸入,而且掃描二維碼的操作時間限制很短,有的時候還沒對準就提示手動輸入車牌號,交互流程過於繁瑣。

關於二維碼的位置,三者在鎖的位置都放有一個。摩拜和小藍單車還在車頭單獨放了一個,用戶在開鎖時不用彎腰比較省力。ofo則沒有,不但要彎腰掃碼還要手動輸入,體驗不好。

在夜晚或者比較暗的地方可以點開手電筒功能進行掃碼,這樣的場景下摩拜和小藍單車比較方便直接就可以打開,小藍單車在夜晚本來就黑,掃碼的時候可以打開手電筒,拿到密碼後還要手動輸入,手動輸入的時候需要再次打開手電筒或者其他光源來操作車上的小按鍵。

在這個崇尚簡潔,以用戶為中心的時代,將手機APP與實物的互聯交互更簡潔,更輕鬆的產品必將會獲得用戶的喜愛。比如現在有十個ofo單車和一輛小藍單車並排停放,在兩者都免費的情況下,我一定會選擇小藍單車,因為ofo流程繁瑣耽誤時間。建議目前所有產品都應著重優化智能用車這方面,讓用戶更輕鬆便利。

  • 用戶菜單

三家競品的用戶菜單都在首頁的左上角,點擊小頭像圖標進入,也可以用手向右滑動屏幕進入用戶菜單,進入後頂部的狀態欄會隱藏。都採用了抽屜式的導航設計,點擊其他的功能可以直接跳轉。摩拜和小藍單車的暱稱默認是用戶的手號,其中摩拜將中間四位加密了,保護用戶隱私;小藍單車則是直接顯示出用戶的手機號,會讓人有不安全之感。建議可以模仿ofo直接把產品名字默認成用戶暱稱,有助於傳播和攻佔用戶心智,加深對企業的印象,同時也不會有泄露隱私之嫌,更有安全感。

摩拜和小藍單車都展示了用戶的騎行數據,摩拜的更為全面,如果增加排名和分享功能會促進用戶活躍度和粘性。關於信用分和錢包,摩拜和ofo都直接在頁面展示了數值,方便用戶觀看。小藍單車則需要點擊進入信用和錢包功能才能查看,多了一個步驟,建議改進。

  • 充值

摩拜

ofo共享單車

小藍單車

打開錢包,下拉屏幕會刷新頁面,都有刷新loading。然後點擊充值進入充值頁面,都有刷新loading,三家都是以宮格佈局的方式展示可以充值的面額。

ofo沒有5元面額, 相對來說頁面很直觀和簡潔舒服。 摩拜的宮格佈局則顯得不那麼規整和舒適。

摩拜將月卡功能以banner欄加半透的方式顯示在錢包裏,並顯示剩餘天數。

這有三個缺陷

1、用戶不能更直觀的知道自己還剩多少天

2、用戶不會經常去看自己的錢包,也不會經常的充值,所以這個功能曝光率會降低。

3、半透效果字體顏色為白色與背景疊加還有上邊的文字聚在一起,顯得亂,不舒服。

建議:可以參照小藍單車把他做到用戶菜單頁並顯示剩餘天數。

小藍單車在充值頁增加了推廣banner,目前是和Apple Pay合作,也許有分成或者交換式合作,這個位置也許會有新的商業動機,或許日後會作為金融類商品和服務的推廣欄,因為單車用戶都是潛在的金融用戶,而且這裡是充值頁面,推廣金融也許轉化率會比較理想。

但國人已經習慣了微信和支付寶這兩種支付方式,即使這個優惠再大我也懶得用,我相信其他用戶也是懶得思考和去做多餘的操作的,雖然中國iPhone用戶很多。小藍單車與其合作沒有問題,但是支付方式默認成選擇Apple Pay就比較讓人反感了。這意味者用戶需要多進行一步選擇微信或者支付寶的操作。

另外,如果用戶忘記選擇支付方式直接點擊確認支付的情況下,就會進入複雜的Apple Pay頁面,如下圖所示:

首次使用還會提示一堆位置、網路等關於許可權的問題,需要點擊同意才能進入下一步操作。然後又是引導不明的頁面,看半天才知道要點擊添加銀行卡,然後跳轉頁面看一堆文字,點擊下一步,跳轉到輸入卡片信息的頁面,結果發現忘記了卡的信息,卡還不在身邊。這一系列的問題何止是讓用戶多了幾步操作,甚至還會影響到安全感導致用戶流失,所以即使我有心要用會被拒之門外。建議小藍單車取消默認Apple pay ,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 押金支付與退押金

摩拜

打開錢包-----押金退款-------退押金----退款成功

ofo

打開錢包-----我的押金-----押金退款-----退款成功

小藍單車

打開錢包----押金退款-----取消----押金退款成功

退款步驟都是四步,只是頁面略有變化,摩拜單車押金退款按鈕很不明顯,一看就是故意這樣做,而且在彈出提示欄時,還將押金退款顯示為灰色以誤導用戶這裡無法點擊。感覺這種做法很不厚道。ofo單獨把押金列出來一個功能放在錢包裏,可以很明瞭的看到,單用戶點擊後直接會彈出提示欄同樣也把押金退款按鈕顯示成灰色。摩拜和ofo在彈出選擇是否退款的時候都會有挽留的方案,比摩拜提示月卡還有多少天,ofo則提示還有用車券沒用,這可以降低流失率。

小藍單車,單獨的用一頁顯示一個不會變化的押金錢數,我感覺有點多餘浪費資源,不如直接在按鈕裏顯示錢數,點開後直接提示退款。另一個是小藍單車的這個退款文案真是爛的很,按照文案的提示點擊確認後應該是不退款才合理,他把取消弄成了灰色,我第一次退款時看完文案直接點了顯示亮的確認,其實我本意並不想退款只是想試試,沒想到點擊確認後直接就退錢了,很費解。而且他們的退款限次設定也很無腦,用戶要的是安全感,和方便,你提示用戶僅剩一次使用退款的許可權,等於是在催促用戶退款一樣。這個設定會增加用戶的流失率,建議改掉文案和次數設定,增加挽留方案。

  • 優惠券

摩拜

ofo

小藍單車

摩拜的優惠券功能叫』我的卡券『,ofo叫輸入優惠碼,也許直接用動詞會更明瞭的告訴用戶做什麼,但總感覺有點山寨。

摩拜和ofo優惠券功能都放在用戶菜單頁,點擊後進入優惠碼兌換頁面,摩拜分為騎行券和禮品券,可以點擊進行切換,選中的按鈕底部會有橙色橫線提示。騎行券是優惠碼輸入和平時騎行分享做活動所得,在這裡騎行券和禮品券都以倒序列表卡片式展現。在輸入優惠碼方面的交互是最好的,把兌換和輸入框做到了一塊,點擊優惠碼兌換會直接變成輸入框。節省了頁面空間使得卡券展示更自然。禮品券裏展示的是商家的優惠券,可以看出是在幫助這些商家倒流和做交易轉化。

小藍單車需要點擊用戶----錢包-----優惠券----輸入優惠碼----兌換,五步。操作略多,不過優惠券在結賬的時候直接就會計算掉,這個功能單獨列出來也並不是合適的做法。摩拜則是因為與商家合作較多,優惠券和禮品券就多,用戶用這個功能也會比較頻繁,所以就事論事,摩拜還是比較合理。

  • 問題反饋

摩拜

ofo

小藍單車

關於問題反饋, 摩拜和ofo都放在了首頁右下角,但摩拜只是顯示了按鈕沒有設定文案,不常用APP的中年人或許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ofo則將其命名為 『吐槽』 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但同樣的不常接觸網路的中年老年人就不太看得懂意思了,不過也無所謂,畢竟主要用戶還是年輕人。

摩拜點擊客服按鈕後會彈出以宮格方式佈局的問題反饋導航欄,顯示明顯背景會變半透。ofo點擊吐槽後會有彈齣動畫,縱向的顯示需要解決的問題按鈕。背景完全虛化,使得這一欄非常明顯,用戶不會受到背景等無關元素的幹擾。問題提交欄以車輛損壞為例,ofo的做法比較先進,將車輛圖片展示在頁面上,用戶更直觀的去選擇損壞的零件,省去了不必要的瀏覽和思考的時間,提高問題反饋率,交互比摩拜和小藍單車要優秀。

小藍單車將問題反饋放在了用戶菜單裏,並沒有在主頁顯示,這樣做勢必會影響用戶反饋問題的效率,因為用戶菜單這個按鈕本就小,問題反饋這個按鈕還放在用戶菜單裡邊,更會讓用戶難以查找。建議將此功能放在首頁,將目前右下角的刷新按鈕與左邊的定位按鈕合併,把問題反饋功能放在右下角,便於用戶反饋問題,更好的改進產品。

  • 分享

摩拜

ofo

小藍單車

主要用於分享的功能就是邀請好友,點擊邀請好友進入分享頁面。底部的微信等平臺按鈕的交互,ofo表現的過於扁平化,甚至讓人感覺不能點擊一樣,就像幾個圖標印在上邊並沒有點擊功能的感覺。這一點小藍單車做的最好由於分享的平臺少,所以明顯簡潔,方便點擊。

摩拜直接將用戶的用戶的姓名作為邀請碼,而且可以修改。打開微信鏈接後映入眼簾的是很明顯的免費30天月卡,這個優惠表現的很明顯,而且可以免費騎行三十天是比較有吸引力的,而且不像ofo那樣向下滑動後才會出現下載按鈕而是直接出現,這些都有助於提高轉化率。

ofo則是點擊邀請碼直接就自動複製,但是以用戶的手機號作為邀請碼不太妥當,影響用戶的安全感,也許會有所顧慮不會發送到朋友圈。也許只是分享給認識的微信好友。打開微信生成的分享鏈接後我並沒有看到哪裡可以輸入優惠碼,讓我思考了半天,看到的只是輸入手機號,而且五張八折優惠券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頁面可以上下滑動,當向下滑動時,底部彈出下載客戶端的按鈕,建議打開頁面後直接就出現下載按鈕,會提高轉化率。

小藍單車點擊邀請好友後進入分享頁面,很大的五元優惠券展現在面前,很有吸引力,但相對於摩拜要弱。後來轉到微信的鏈接打開後,卻並沒有很明顯的展示優惠方案。只是用灰色寫著註冊就送優惠券。接著就是輸入手機號,另外也沒有產品介紹,這樣的引導流程的好處是可以順利的在用戶沒有下載客戶端的前一步收集到用戶信息。但是不像摩拜和ofo那樣介紹產品的瀑布式宣傳圖,和直接顯示下載客戶端按鈕那樣把輸入手機號和下載客戶端放在了一個頁面,用戶可以選擇先下載客戶端還是先輸入手機號。這樣優惠大且展示明顯的話就可以更好的提高轉化率了。

總的來看摩拜在產品推廣上是最優秀的,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來,iOS版本APP,每次截圖頂部會彈出分享banner欄。

  • 騎行

掃碼開鎖後就可以騎車上路了,整體的騎行體驗小藍單車最為優秀,開鎖快速,騎行省力,座椅舒適。摩拜的lite版騎行感受輕快,座椅不能調節,新版本添加了調節功能但是我沒有騎到過。另外摩拜的輪胎有很多小孔,在拐彎時幅度大了容易滑倒,明顯的會感覺輪胎側邊有擠壓的感覺,安全有隱患。下雨的時候摩拜後擋泥板做的不是很合理,衣服上會濺到泥點子。新版的ofo加了智能鎖但開鎖還是需要手動輸入,騎行體驗不佳,笨拙費力,沒有摩拜和小藍單車輕快。座椅也不是很舒服。

  • 結賬

摩拜

ofo

小藍單車

摩拜的結賬交互流程最方便,鎖上車後,直接走人,習慣後都不會再打開APP看下。這也有個弊端就是會影響分享率,比如之前用戶在手動結賬後,會跳轉至騎行數據頁,這些數據會激起用戶炫耀的本性,自發的去分享到朋友圈等平臺。自動結賬後用戶慢慢習慣了鎖車後走人。但隨著摩拜品牌認知度越來越高,單車競爭越來越小的局面出現時,當然是要以方便用戶為主。小藍單車則有設置選項,可以設置是否自動結賬,這一點避免了降低分享率的可能,但是這個提示並不明顯,很多用戶並不知道。

在支付頁,小藍單車選擇底部彈出欄的方式讓用戶選擇支付平臺和騎行數據。簡潔明瞭。ofo在上鎖結束行程後,不會立即彈出支付頁,規則是一分鐘之內停止計費,給用戶的感覺像是一個BUG,我既然結束了行程你還在計費,用戶處於安全心理,害怕時間久了沒停止的話會一直計費,因此多數情況下都會選擇手動點擊 「無法結束行程」 按鈕,彈出確認選擇提示欄,這就意味著用戶在不安的心裡下多了兩步操作,這是不好的體驗。但是ofo在騎行數據頁做的不錯,顯示了總的騎行次數,還可以評價此次行程,讓用戶有了參與感和被尊重的感覺。另外 「分享紅包」 這個按鈕文案不錯,直截了當,用紅包吸引用戶去分享,增加活躍度和用戶粘性。

【視覺設計】

  • APP icon

三家競品icon各自都有自己定位的顏色且都佔據用戶心智,放一起看時,ofo的icon顏色更為明顯,而且黃色的icon在APP的佔比中並不是很多,在整個手機中也是比較明顯的。最牛逼的地方是他用自己公司的品牌logo 「ofo」 作為文字拼成一輛自行車的象形圖案,這樣不僅可以讓ofo這個名字頻繁出現,深入用戶的記憶,還有助於品牌的建設。

  • 首頁

風格都比較統一。

摩拜整體是黑底,tab欄和各種圖標多為橙色和白色,感覺熱情而沉穩,整體明度和飽和度偏暗,比較舒適,但頂部廣告欄一直存在且十分搶眼,略煩人。

ofo主要是黃白黑,黑色起點綴作用,吐槽按鈕的icon設計成警報器的形狀,很形象。在接下來的版本是否可以考慮把定位和吐槽icon下邊的字去掉,使頁面更簡潔舒服。因為產品上線已經很長時間了用戶也都習慣了這些圖標的定義。主頁的亮色過多,明度過高,眼睛不是很舒服。

小藍單車整體頁面簡潔乾淨,主要色調為藍白色,給人清爽明快的感覺。沒有展示廣告欄和客服吐槽按鈕,但是應該把這類反饋功能放於首頁,方便用戶反饋問題。

在開鎖按鈕的設計上也都各有特效色,但是摩拜和小藍單車較雷同,ofo採用圓形按鈕設計,比較有點擊的引導感。但是純黑的底色不太精緻,做些明暗的對比也許會更有按鈕的感覺,更舒適。個人感覺圓形更為恰當。

掃碼的設計都較為相似小藍單車最為簡潔突出重點,ofo的掃描線有漸變的設計更有科技感,摩拜和小藍單車的掃描線就顯得有些生硬和粗糙。 摩拜和小藍單車掃描框上的自行車二維碼位置和文字描述的指引很明瞭,用戶看了文字在看自行車會明顯的知道紅色部分是二維碼的位置。ofo則沒有圖形提示只是用了文字。

關於底部手電筒和輸入編碼按鈕的設計,小藍單車最為優秀。ofo是以底部Tab的形式表現這兩個功能,在本就是黑色的背景下,還將按鈕設計成灰色,十分不明顯。而且底部Tab和背景疊加有切邊,給人感覺很不舒服,設計粗糙。

  • 用戶菜單

用戶菜單視覺上:

摩拜的有些花哨,元素太多。

ofo頁面比例彆扭,底部空間太大。而且字體太細顏色太淺。

小藍單車頁面佈局均勻合理運用資源,字體明顯,整體色調統一,簡潔不花哨。

  • Loading

從左到右依次是 : 摩拜 、 ofo 、 小藍單車

摩拜和ofo loading 都設計成車輪的樣子,並有轉動動畫,顏色也和產品定位的顏色一致。小藍單車則是簡約扁平化的傳統轉動loading。建議小藍單車也可以設計成自己的自行車跑動的loading ,這樣就更有趣。

總體來看視覺設計上摩拜的界面元素多,有的也還有動態的效果,所以有時候資源會比較大,反應較ofo和小藍單車要慢許多。可以優化下圖片和整體的元素佈局,做的更精簡些。

八、運營和推廣策略

摩拜多採用與各種企業合作,給用戶商品優惠券或者紅包,比如與Nike、唯品會等企業合作,騎行有機會獲得優惠券。還有線上線下結合的活動運營如收集貼紙等,摩拜的收集類活動將運營遊戲化了,用戶就像玩遊戲一樣去參與活動,不但提升了活躍度還增加了用戶粘性。

ofo共享單車,從用戶運營諸如紅包活動、免費騎行,到找明星代言如鹿晗,和最近推出的一系列演唱會推廣和為明星投票抽獎等活動,提升拉新和用戶活躍度。因為明星效應還是會吸引一部分粉絲來使用ofo為偶像加油的。

在活動運營上ofo則多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比如騎行健身課、收集卡片、大共享計劃、尋找新中心等,這些都是可以讓用戶擁有很強參與感的活動,是培養鐵杆粉絲的一種手段,提高用戶粘性和活躍度,同時也比較有趣。

關於自媒體運營ofo則採用與企業合作送禮品或優惠券的方式讓用戶去關注公眾號。比如與石景山遊樂園合作的 「 阿狸的星光樂園 」主題展覽,關注ofo小黃車公眾號搶免費門票。

在車輛的運營上,ofo比摩拜和小藍單車要優秀和有趣,比如與神偷奶爸的合作,不但線上有優惠活動,線下也推出了小黃人主題的車。還有在騎行健身課活動中推出了肌肉車。這種實物結合虛擬的運營活動還是比較創新的。這點摩拜和小藍車可以借鑒下,比如小藍車在今年推出藍精靈的時候可以合作推出個藍精靈活動,同時推出藍精靈版小藍單車。但是卻沒有什麼合作。可以看出小藍單車雖然在產品上比較優秀,但是運營上還是略遜一籌。

小藍單車則與商家的合作較少,運營活動也都圍繞免費騎行為主,也沒有什麼收集等有趣的活動。但是在拉新和促活上小藍單車的活動還是比較誘人的,比如 「玩任務賺現金」 活動,標題就是月入千元?騎小藍車就可以! 用金錢鼓勵用戶分享鏈接邀請好友,好友註冊支付押金後就可以獲得獎勵。

我的思考 :

在產品都雷同的情況下,比拼的就是運營的實力,如何讓運營活動有趣不枯燥;如何寫運營文案可以勾起用戶的某種慾望; 如何讓用戶更積極的參與活動。這都很考驗創新和執行的能力。

如果我來做單車的運營規劃 ,我會從以下幾點入手:

  • 著重去做遊戲化運營除了收集類、還可以把網路遊戲裏的一些套路放裡邊,比如每日任務,完成任務有獎勵。每天騎行多少公里、每天騎了幾次車、每天邀請了幾個好友等,並設置分享排名和任務數據促進分享拉新。
  • 讓活動社交化,比如騎行結識新夥伴,在騎行過程中與遇見騎相同單車的朋友打招呼並加好友可以獲得騎行券或者紅包等,或者曬合影等,這些不但可以促進活躍度也會開拓新的盈利模式和新的更有效率的社交方式。
  • 結合電影和各種娛樂主題推出特色單車,比如蝙蝠俠、火影忍者、鋼鐵俠,或者其他什麼誇張的設計,編出個故事,促進活躍度和用戶粘性,這個活動需要強調參與感和互動性,把握用戶的虛榮心促進分享拍照等,這些是可以培養鐵杆粉絲的手段,也是情感植入的一種。
  • 區域賽事,比如在某個地鐵與小區之間或者學校與學校之間,舉辦短距離騎行比賽,獲勝者火的獎勵。這樣促進社會關注度和熱愛運動的新用戶進入,小藍單車主打輕運動品牌可以考慮做這樣的活動。
  • 設立原創內容區,鼓勵用戶寫騎行記事,或者其他關於生活的文章,讓共享單車APP不僅僅只是工具。

在物聯網的時代,更多的還是注重線上線下的結合,再加上社交互動層面的想法,我相信會使單車重新進入一個新的模式。

九、產品優缺點

十、總結與建議

建議

APP方面:

  • 做到交互方便,界面簡潔不花哨
  • 廣告彈出不要過於頻繁,太商業化會讓用戶反感
  • 流暢不卡頓,優化下圖片資源和動態效果,去掉多餘的選項和不合理的功能
  • 顏色統一,文案表達一致明確
  • 可考慮添加社交功能,如一些像騎行打招呼配對,通過獎勵鼓勵用戶與陌生騎行者互動添加好友等,動態社交是一個創新的點。同時也有望探索新盈利模式
  • 目前所有單車APP都沒有如微信的 「發現」 和美團的 「逛一逛」 等鼓勵用戶產出UGC的功能,這也就為盈利模式的探索設了局限。

單車方面:

  • 要把好騎省力做到極致,去除不必要的零件和元素降低成本
  • 智能開鎖和智能結賬這些以後當會是必備功能
  • 可在車內添加感應器,配合社交功能,只要用戶擦身而過便會通過雲將用戶數據傳到後臺發到APP中,用戶可以打開APP進行篩選添加好友等。
  • 南方多雨的一些地區可考慮推出帶頂棚防雨功能的單車
  • 可考慮添加車鎖語音功能
  • 添加手機支架,這個還是很有必要的,很多時候自己需要導航的時候都是一隻手騎車一隻手拿手機很不方便,而且危險。
  • 添加和小藍單車一樣的中控屏
  • 研發適合遠程騎行的混動車型,比如通過騎行對電池進行充電,可以邊騎行邊運用電動助力單車跑得更快更省力,以此來拓展市場

運營方面:

  • 結合運營活動推出特色單車或直接研發特色單車用於盈利和拉新,如小黃人主題、肌肉車等
  • 若實現瞭如微信的「發現」 這類功能,鼓勵用戶產品UGC,可以植入廣告建立新的盈利模式和提升活躍度用戶粘性等。
  • 如果添加了社交功能,可結合此功能設置每日任務,來鼓勵用戶社交和體驗新的動態感應社交技術。
  • 舉辦賽事等

環保與交通監管方面:

  • 個人認為單車行業都在提倡綠色出行,但是過多的商業競爭導致淘汰的單車廢棄,技術和規劃的不足導致郊區和一些定位不到的地方,廢棄車輛堆積。工廠過度的生產多少也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一些金屬資源的浪費。

  • 單車多聚集在有高流量人羣的地方,如地鐵站,繁花商區,和產業園。多種品牌的單車聚集造成道路擁堵,對行人和車輛造成了不便。而且難於管理。現在單車企業應在流程和技術上實現車輛分部均勻,產出和投放有度。比如現在的利用人工的手段去擺放和分部車輛是不科學的做法。但也是現階段比較適用的。更為合理的是通過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明確的知道哪裡的車輛是過度擺放,哪裡是有需求但沒車的,然後有專門更便利的工具去分部自行車。

總結

目前共享單車市場發展呈上升趨勢,很多區域也都是供不應求。各路資本仍在繼續進入,搶佔大數據、流量入口、互聯網金融潛在用戶、和精準的廣告投放資源。但在盈利模式上仍是處於探索狀態。運營模式和商業模式雷同,互相複製和抄襲。戰爭現在進行到產品大致相同,拼的是資金和運營能力的階段,一些小的單車企業岌岌可危。摩拜和ofo目前拼接融資在資金上十分充裕,為現階段的創新探索和運營推廣等打下堅實基礎,後來者應定位好自己,像先驅學習和模仿,最終找到合適的定位和產品切入點進入市場。並需迅速融資獲得充足的前期打遊擊戰的資本,纔有可能佔據一之地。

目前摩拜和小藍單車的技術最為優秀,其中摩拜在智能方面比較領先,諸如自動支付,智能解鎖,職能定位和規劃路線等,都是可以參考的點,但是學習成本也是比較大的。小藍單車的技術主要體現在創新上,因為研發實力強勁,摩拜有的功能都已經迅速跟進,除此之外還在單車推出前就已規劃了商業模式的探索,單車+中控屏幕就是那個階段的產物,現在推出的產品足以拉高行業門檻,提升了競爭力。同時有望在後期獲得大量資本的可能,從而實現盈利。

ofo前期主打便宜實惠的路子,在押金提高到199元以後便失去了這一定位和優勢。小藍單車一直都是99元,並且產品也並不差,成本適中。這給我們一個提示,在產品前期階段就應該規劃好後期的行動,比如一開始就該讓產品有一定的競爭力可以適當的擡高成本,並採取合理的押金定價。後期在擡高押金這一舉動,在用戶心中是不一致的表現,就像拿了新用戶一百塊錢一樣,用戶也會這樣想。後來的新用戶不想投入太多押金的,多數會選擇小藍單車。

因此技術上像摩拜和小藍單車看齊,運營和推廣策略可以綜合學習並加以創新。ofo的運營做的就很到位,線上線下結合的有趣,比如與神偷奶爸的和做推廣,推出的線下小黃人主題單車。

另外,研發更方便和更智能的監管辦法,使得單車投放更均勻,任何地方都有車騎,密集地方又不會擁堵。還有更為完善的商業模式這些都有待未來的努力去實現。

完結(期待您的點評和交流)

作者:邢藝偉

寫於:北京

截止時間2017年8月13號

* 文/邢藝偉 原創發佈於知乎,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