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提高生活質量之間,城市規劃者面臨着不值得羨慕的取捨。研究表明,我們面臨着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增強城市抵禦極端天氣的能力,以及爲人們提供優質居住空間的挑戰。

  該研究首次分析了不同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間的權衡。這些措施包括將熱浪和洪水等氣候風險降到最低,減少交通排放,限制城市擴張,充分利用我們的棕地,確保充足的生活空間,以及保護對我們的健康和福祉至關重要的綠地。

  該研究以倫敦爲例,展示了一個快速發展的大城市,同時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前沿城市。研究表示,“最佳方案”將是在少數幾個中心地區增加開發,比如東巴尼特(East Barnet)、伍德格林(Wood Green)和伊靈(Ealing)。避免沿泰晤士河開發,這一最佳計劃將降低洪水風險,減少交通排放,並減少城市擴張。但是這樣做的代價是讓更多的人暴露在極端溫度下。在保護我們的綠色空間和減少城市蔓延的同時,把發展從河上轉移開,實際上只剩下兩個選擇;要麼縮小我們的住房面積,要麼在炎熱的地區發展。

  雖然研究着眼於倫敦,但這可能適用於世界上大多數城市。據估計,到2050年,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這突出了城市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如果城市地區想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資源消耗,同時增強它們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的適應能力,它們就必須徹底轉型。

  我們已經開始看到炎熱的夏季和洪水對我們城市的影響,平衡這些目標之間的平衡是複雜的,因爲它涉及能源、建築、交通和水等領域。研究清楚地表明,用目前的規劃和工程方法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即使在歐洲,也只有四分之一的城市有全面的氣候戰略。然而,只要有正確的動力,就有可能在我們的城市加快採取高端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必須在如何設計、建造建築和基礎設施方面更具創造性。這將包括將綠色基礎設施融入城市空間;促進生活方式的選擇,如步行和騎自行車,以減少能源需求、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整合新技術,通過優化交通效率、車輛共享和減少擁堵,改變碳密集型能源模式。不過,就目前而言,要在城市地區做出艱難的、往往是不可調和的取捨,我們現在就需要做出這些取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