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孩子對父母孝敬與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鴉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德」,孝敬長輩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們所有的為人子女者,該怎樣來理解自已的父母親,深愛自已的父母,以生命的激情,真情和虔誠這世界最為美麗的本能和大愛呢,中國古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沒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作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品德形成的前提,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讚,那麼要如何尊敬父母。

  (1)在家裡,要主動關心問候,早上要向長輩問好,晚上要向長輩問安,長輩外出或下班也要問候,當長輩生病的時候,在端葯送水的同時,要時時加以勸慰和問候,過新年和母親節,父親節,要向長輩問候和祝福。

  (2)聽從父母的教誨,孝和順總是相聯繫的,沒有順也就沒有孝,孝敬長輩就應該聽長輩的教誨,不要隨意頂撞,有不同想法應和父母商量,要講道理,

  (3)關心父母健康,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請父母休息,當父母生病時,要主動照顧,煎藥,喂葯,問寒問暖。多說寬慰話和隨同就醫,長輩生病後要主動關心,對父母的病痛要體貼入微,講話態度,語調,方式,都要親切和藹,儘可能在精神上消除父母的痛苦和不安,

  (4)理解長輩,俗話說:「樹老根多,人才話多」,老人年紀大,說話比較囉嗦,有些事翻來覆去的要說好幾遍,我們應該充分理解這種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厭煩嫌棄老人囉嗦,不應該粗暴的打斷老人的絮語,更不能對他們的嘮叨不理不踩。 (5)要為父母分擔憂慮,孝敬是一種前進的動力,孝敬長輩就應該嚴格要求自已,體諒父母的艱辛,為父母分憂解難,儘可能的少讓父母為自已操心,自已要刻苦學習,努力求知,讓父母少為自已的學習擔心,應當自已照顧好自已。離家外出時要注意安全,主動向父母彙報情況,有孝心的孩子要有禮貌,在父母面前不能無大沒小。不給父母增加任何的額外負擔。

  (6)多做家務勞動,父母養育了你,就應該多做事,這是每個晚輩都必須做到的,家中的事也就是自已的事,家裡的事要主動幹,更不能去強調父母自已的事情自已幹。

  (7)不給父母添亂,懂事的孩子是不給父母增加麻煩的,更不要讓父母為自已操心擔心,更不能讓父母補救自已在社會上造成的過失。

  (8)照顧長輩時要注意態度,老人年紀大了,動著緩慢,走動不便,要給予特殊的照顧,給他們盛飯挾菜,有空多賠他們說話解悶,買他們喜歡喫的食品,對父母要孝順體貼,要言辭溫婉,不頂撞父母,遇事要與父母商量,即使受了委屈也要心平氣和的解釋,而不要以父母為敵。

  (9)進父母房間要先敲門,經允許才能進入,不能隨意翻動父母的私人物品,外出或回家要打招呼,出門必敬告去向,回家必面見父母,父母召喚,應立即答應並前去承命。

  (10)體諒父母,要寬厚待人,包括自已的父母,當我們受到父母的懲罰或錯怪時,當我們的要求招到父母的否定和拒絕時,我們應冷靜的想一想,理解父母,體諒父母,受到父母懲罰時,首先態度要端正,不頂撞,爭辯,賭氣,使性子。受到父母錯怪時,要耐心的把父母說的話聽完,不要讓為自已沒錯,就頂撞父母,要心平氣和的作解釋說明,當父母瞭解了真相後,氣也就消了,當你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首先要想想自已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使父母為難,這就是你的不對。

  百行德為首,百善孝為先。人生在世父母與我們最親,給我們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學習侍奉父母的禮節,把孝道當成一項大事業,用心經營,才能立足於天地之間。父慈子孝,不一定讓我們的家富裕有錢,不一定有花園別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卻可以建立天然和諧的秩序,纔能有和諧的家庭。讓我們活在安和樂逸的環境中。家,如果是一個人的堡壘,孝,就是堡壘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讓我們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湯堡壘。 所以,當我們把感激這片小小的綠葉,奉獻給我們的親人,鄰居,朋友,客人,和這個世界所需要的人時,而他給我們的回報將是整個春天。「父母育恩深似淵,不尤被鬻孝猶虔。弟兄爭奉酒甘旨,純孝妯娌渾歸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