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了「2018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美的集團代表佛山企業首次挺進百強,並且反超青島海爾,坐上白色家電頭把交椅。

近年來大型白色家電市場增長放緩,「白電三巨頭」都瞄準新著力點。美的大力發展機器人、海爾做大高端子品牌、格力則宣佈進軍晶元領域。

美的首次擠進榜單百強

榜單顯示,美的集團去年營收2419.1889億元,列榜單的第73位,首次挺進百強。2017年榜單顯示,美的集團排在101位,恰好擋在百強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排名81位甩開美的的青島海爾,今年雖營收也有提升,但卻略遜美的,排在第74位。

隨著本次超越,美的也首次成為該榜單中排名最高的白色家電品牌。

廣東順德北滘小鎮的23位居民怎麼也沒有想到,50年前他們籌資5000元創業的小作坊,如今已成長為市值逾3000億元的中國製造業巨人。

從最初的集體所有制鄉鎮企業,到以何享健為核心的管理層入主,再到2012年,方洪波接任董事長,美的迎來了年輕的職業經理人團隊掌舵的時代。

  方洪波近照

近50年的發展歷程不算短,然而,今天的美的沒有任何疲態。她不僅「大而美」,而且周身迸發出更大的激情和活力。

「時代翻天覆地,一代一代人老去,但美的永遠年輕!」

是什麼造就了美的不老的傳奇?

 企業家精神傳承是根本

美的起點並不比全球500強其他企業更高。1968年,何享健帶領23位順德北滘居民籌集5000元,組建了「北滘街辦塑料生產組」。1976年,何享健與技術人員純手工製作出第一臺小風扇。四年後,工廠開始生產風扇,進入家電領域,而「美的」商標1981年才正式誕生。

1990年,美的銷售突破億元,2000年銷售突破百億元,2010年銷售收入千億元。從小作坊到大型家電企業集團的跨越式發展過程中,美的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並於1993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20年後美的集團實現整體上市。

「和很多中國企業一樣,美的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機遇,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積極拓展國內和海外市場。」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認為,美的的發展與改革開放一脈相承。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過去五年,經濟崛起的速度加快,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美的正是抓住這個機會成就了企業更大的發展。

從最初的集體所有制鄉鎮企業,到2001年實施MBO,以何享健為核心的管理層成為美的第一大股東。2012年,創始人何享健辭任董事長,方洪波接任,職業經理人成為美的集團新掌門人。美的創始人和職業經理人的交接也開創了中國大型民營企業現代式傳承的先河。

美的的所有者與掌門人幾經變換,但美的的成長並未中斷。

「美的創業近50年,憑藉的就是創業精神、企業家精神一直得到了非常好的傳承和體現。」方洪波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一語概括。

方洪波認為,美的自身具有的這種企業家精神不斷傳承,甚至傳到企業每個人身上,傳到每個管理者身上,企業因此才生機勃勃,源源不斷有活力。「這就是美的能夠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

走過近50年光陰,美的即將邁入「知天命」年歲。亮眼的業績、躋身世界500強、海外收入已接近50%比重……但這一切成就在方洪波眼中不過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們還在不斷反思,到底是什麼讓我們走到了今天。我們要傳承哪些東西,又要否定、顛覆、創新什麼東西,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50年,所有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

在方洪波看來,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就是敢於否定自己,不斷對自己過去成功的模式、經驗進行顛覆,找到新的路徑,敢於去突破,對原來的主業以及過去模式進行否定,尋找新的增長點。

「時代翻天覆地,一代一代人老去,但美的永遠年輕!」2017年美的經營管理年會上,方洪波曾借用鮑勃迪倫的詩句如是說。其背後傳遞的強音則是:善於傳承,還要敢於顛覆!

不徹底轉型就沒有今天美的!

說到顛覆,就不能不提及美的近年來艱難的大轉型。

實際上,美的近50年發展歷史上,也曾經歷過高資源投入拉動產能,低成本競品催生規模的時期。

2010年,美的營收突破千億元大關的背後,企業質量效率低等問題逐漸顯現。「我們發現當時很多訂單都是虧損的。」方洪波回憶說。

位於順德北滘的美的總部大廈同樣於2010年建成,美的歷史館保存的一張慶典照片便記錄了彼時盛況。不過,美的董祕江鵬對該照片的介紹卻是另一個版本:「千億慶典和總部大樓落成典禮的禮花一落,美的立刻召開另一個會議,探索轉型之路。」

方洪波表示:「我們2011年才開始轉型,往技術創新方向轉型。轉型就構成了新的競爭,靠低成本規模優勢已經沒有了,我們要找到新的突破口,以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為新的競爭點。當時我們提出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和全球運營,就是我們今天包括未來五年的三個方向,我們從來沒有改變過,圍繞這三個方面構建新的能力。」

美的創始人和職業經理人的交接也在同步進行,千億元營收的美的「大車轉向」重任並不簡單,剛成為美的掌門人的方洪波甚至用「百廢待興、千頭萬緒」形容當時的轉型困局。

「大車轉向」來自美的創始人何享健的一次形象比喻。「當時的美的就像一輛跑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車。何總交給我的時候說,你不僅要按80碼跑,還要跑到100碼。他同時告訴我前方就是盡頭,你必須要快速找到一個出口,拐到一條新的高速公路上去。」方洪波回憶道。

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運營,美的的轉型之路一經確定就開始高速運作。僅以投資為例,方洪波介紹,美的在2012年做了180度的調整,停止了以前對基本生產要素的傳統的、粗放式的投資,集中投資了一批科研創新、無形資產項目,形成了以產品和研發創新、技術創新為核心的投資佈局。

如今,圍繞基礎數據、核心技術,面向未來的經營,美的在全球建立起20個研發中心,其中9個在海外。

「這些投入非常大,一年就有幾十億元。以前投資生產線、廠房,土地評估都很容易,但現在都是軟體、實驗室之類,還有就是人才和專利。我相信這些投入會有成效,三年、五年、八年後就會顯現出來。我們在技術的積累上會有非常好的基礎。」方洪波自信地表示。

如今,美的研發創新初見成效。科睿唯安今年發布的《2017全球創新報告:進無止境》顯示,在家電領域,美的發明專利數量連續三年穩居全球第一(專利數未包括東芝),同時美的在家用電器和廚房電器兩項專利量均名列榜首,在專利的申請量上美的比同行高一倍。

「今天回頭看,我自己都很後怕,萬一2012年我們轉型沒有那麼徹底,美的可能就不是今天的美的。」方洪波回憶起當年轉型的艱難依舊心有餘悸。

如今,每逢美的年會季,北滘小鎮將匯聚來自19個不同國家的美的高管和員工。這也意味著國際化經營、多產業協調成為美的新的挑戰,對此,方洪波始終保持著企業家高度的危機感。

「美的沒有天花板」

堅定轉型的根本是美的對製造業的堅守。在家電產業轉型升級基礎上,美的積極進入新產業,目前已成為一家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系統的科技集團。近年,美的提出了「智慧家居+智能製造」的雙智戰略。

美的已經成為巨無霸型企業,但在方洪波看來,「美的沒有天花板。」

「我們對中國家電企業的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非常有信心。未來中國家電,我覺得可能會進入新一輪比較穩健的增長,相信穩定在5個點的升幅沒有問題。主要的升幅來源於消費結構的升級。」方洪波表示,美的現在做的三大業務板塊——消費家電、空調暖通、機器人自動化都有無比的空間。

對於製造業目前遇到的困局,方洪波認為,中國製造業的根本出路,還是要通過技術進步來帶動產業升級。「通過技術進步從低端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邁進,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級,從落後製造業向先進位造業發展是一個積累和漸進的過程。成本優勢也要靠效率驅動,就是要靠技術進步,技術進步是根本。」

2016年,美的集團收購全球領先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公司,這場海外併購在國內甚至全球都引起不小轟動。2017年上半年,庫卡營收135.13億元,凈利4.5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5%、98%,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根據美的集團的半年報,這一成績的取得與庫卡中國業務的提升密不可分。據瞭解,美的從智能製造應用、客戶資源共享、物流與醫療自動化業務拓展以及政府資源與支持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推動。

不過,方洪波表示,中國工業智能化和機器人領域真正爆發性的增長遠遠沒有到來,現在只是開始而已,未來空間是無法想像的大。

方洪波說:「美的自身對中國市場有更好的瞭解,對中國的本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對一般工業領域,由於自身有運營試錯的機會,所以我們除了庫卡之外,可以穩住一系列的佈局。總的來說,智能製造領域增長空間無比巨大,所以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希望儘快在這個領域做到起碼在中國是比較領先的。」

「我絕對認為製造業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無論時代發展到第幾次工業革命,它的基本規律是不能改變的。」方洪波對此有著執著的信念。

2018年9月27/28日

去到廣州--尚品宅配、美的

日產能超30萬件,相比傳統工廠提高了6~8倍

材料利用率相比傳統工廠提高到90%

出錯率從30%下降到3%,大大降低了10倍

年銷售額超50億

探祕「尚品宅配」智能製造工廠

探索其每年持續保持 60%的增長背後的祕密是什麼?

連續多年世界500強

實現10年增長10倍的奇蹟

嘗試事業部制、事業部集羣制

續不斷的轉型變革、組織創新、改進優化

探祕「美的」精益智能化工廠

探索其持續創新,突破的源動力是什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