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7日下午,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舉行第17期博士生學術沙龍,本次學術沙龍由宏觀院“教育決策與政策分析”專項計劃的14位博士生圍繞2019年博士生科研項目進行申請答辯,教育管理系陳純槿老師和宏觀院範笑仙老師、盧威老師、劉皛老師進行點評和指導。

教育政策、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學、人口學、人文地理學等專業方向的博士生分別彙報了具體的項目研究內容。侯純光利用全球高校人員流動數據,分析2000年以來全球留學生流動演化機制,以揭示其空間溢出效應。包丹妮對上海市初中編程課程教學策略進行案例研究,重點關注學生在編程學習情境中的知識建構過程。李珊珊對教育減負政策背景下不同階層家庭的教養方式選擇及實踐過程進行案例研究。袁晶分析長三角區域高等教育一體化的內涵、動因並嘗試對其發展機制進行創新。張顧文探討上海市課外補習機構治理的現狀、邏輯與路徑。劉志擬建構教研員專業素養的價值量表並探討教研員專業素養的提升路徑。張曦琳探討教師交流輪崗政策執行失真的原因,以此提出優化教師交流輪崗的對策建議。

王森結合國際比較對中國教育扶貧的歷史和經驗進行總結分析。李世奇對長三角三省一市高等教育結構、產業結構、人口結構之間的協同發展進行研究。李安琪以優化配置人口與教育資源爲目標,開展社會支持視域下教育代際傳遞的研究。姜蓓佳以項目邏輯模型爲分析框架和理論基礎,嘗試構建反映不同類型高等教育機構國際化成效的指標。羅陽分析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現象發生過程中學校作爲組織所發揮的影響。金晨基於人口老齡化和全社會延遲退休的現實背景,探討符合一流高校發展及高校教師職業特性的退休政策。嚴凌燕在破“五唯”的政策背景下,分析中外高校教師評價的異同及我國“雙一流”高校教師評價改革的動力機制。

老師們點評了每位同學課題申報書中的優點和不足,並提出了項目改進意見。同時,建議博士生們利用好宏觀院的學習資源和科研機會,以項目爲抓手,加強多學科同伴之間的交流和師生溝通,理論結合實踐積極開展調研,發現並思考教育現實問題,在學習和研究中加強政策敏感性。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