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人民文學出版社68週年社慶。我們想通過一批老照片,展示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故人、故書與故事。在老照片裏,看懂人文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創社社長馮雪峯

馮雪峯的椅子

東四頭條4號文化部東院。人文社創社之初曾在此辦公

東四頭條4號文化部東院有六棟兩層小樓,前三棟是人文社的辦公樓

1956年,朝內166號大樓建成。1958年1月,人文社從東四頭條搬遷至此

人文社前樓

朝內166號大樓外的章魚式過街天橋

人文社大門入口處的部室分佈圖

人文社前樓入口

前樓過道

前樓樓梯處

人文社後樓:曾經的作家招待所

1958年9月編制完成《五年出版規劃草案(1958-1962)》

人文社內部資料

“三套叢書”編選計劃

1974年發稿單

校對科堆積如山的校樣

校對科之一角

1958年版《魯迅全集》(10卷)

1981年版《魯迅全集》(16卷)

2005年版《魯迅全集》(18卷)

茅獎系列

世界文學名著文庫

託爾斯泰文集

“網格本”: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名著名譯插圖本

巴爾扎克全集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

插圖版四大名著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藏本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叢書

出版的茅盾先生作品

茅盾先生手稿

1971年編輯出版《李白與杜甫》時郭沫若先生與我社編輯的書信

陳早春(左一)探望巴金先生

1964年,參加河南安陽農村“四清”運動時,幾位同志相伴往訪湯陰縣嶽飛故里,並在嶽飛廟合影,後排左起:羅君策、馮雪峯、趙其文、林辰、樓適夷、彭慶生;前排左起:李啓倫、張琳、王思宇、王一文、李吉慶、許顯卿

張守義,1954年畢業於中央美院,1956年調入 人文社美編室

《歐也妮 葛朗臺》插圖 張守義畫

《茶花女 》插圖 張守義畫

酒仙 張守義畫

1974年孫繩武、王家驤、王之樑到黑龍江大慶搞“三結合”,撰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前言,與大慶工人合影

嚴文井與葉聖陶參加作家座談會

1983年,韋君宜(左二)去南方組稿時在淮安與當地幹部座談

下圍棋的聶紺弩

牛漢、艾蕪與黃汶

八十年代的蕭乾與屠岸

1988年編《田間詩文集》時,編委會成員合影(前排右起:阮章競、田間夫人葛文、艾青夫人高瑛、白崇義、田間兒媳;後排右起:魏巍、葉曉山、賀敬之、艾青、朱子奇、錢丹輝、張常海),攝於北京後海北沿田間故居

1989年,人文社翻譯家孫繩武(右二)、許磊然(右五)、蔣路(右六)、盧永福(右三)、陳斯庸(右一)應邀訪問蘇聯

《當代》雜誌編輯部

牛漢與《新文學史料》工作人員合影,從左至右爲牛漢、黃汶、李啓倫

1990年,古典文學編輯室部分同志在討論選題。左起:管士光、劉文忠、宋紅、林東海、戴鴻森

1991年4月,《文學故事報》全體於大觀園留影。左起:楊柳、劉海虹、陳汝林、黃伊、李丹妮、張玉蘭

綠原致信嚴文井、周遊、孟奚

人文社爲社內員工辦文學進修班,這是課程表的一部分

“老頭版”的《白鹿原》

哈利·波特系列

"藍星詩庫”部分詩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