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柯瑾 北京報道

  2019年3月28日,中國建設銀行在北京和香港兩地同時召開2018年度業績發佈會。

  據中國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許一鳴介紹,截至2018年末,建行集團資產總額爲23.22萬億元,增幅達4.96%,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爲13.78萬億元,增幅達6.82%;負債總額爲21.23萬億元,增幅達4.44%,其中吸收存款餘額爲17.11萬億元,增幅達4.55%。

  利潤增長態勢良好,實現淨利潤2556.26億元,較上年增長4.93%,同比提升0.1個百分點;歸屬於本行股東淨利潤爲2546.55億元,增長5.11%;利息淨收入增長7.48%;淨利息收益率2.31%,同比上升10個基點;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增長4.45%;平均資產回報率1.13%,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14.04%;成本對收入比率26.61%,資本充足率17.19%。

  除此之外,建設銀行資本充足率爲17.19%,不良貸款率爲1.46%,減值準備對不良貸款比率爲208.37%。基於良好的業績,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現金股息每股0.306元(含稅)。

  三大戰略成效顯現

  2018年,建設銀行全面實施住房租賃、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戰略”,聚焦社會民生痛點難點,以金融的力量賦能社會,在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中實現業務新的發展。

  過去一年,建設銀行縱深推進住房租賃戰略,以金融手段激活住房要素市場,穩定租賃關係,平抑租賃價格,推進住房租賃市場建設。成立首家銀行繫住房服務公司——建信住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搭建陽光住房租賃服務平臺,累計上線房源及註冊用戶數均超千萬;打造“建融家園”長租社區,探索存房業務新模式;住房租賃生態圈初步構建,場景化服務功能和平臺專業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基本形成覆蓋全國的租賃服務網絡。

  全面啓動普惠金融戰略,融合現代科技,探索出以“批量化獲客、精準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能化風控、綜合化服務”爲特色的普惠金融新模式,普惠貸款餘額及增速領先同業;推廣網絡供應鏈等在線融資新模式,以“雙大”延伸拓展“雙小”,出臺26項精準措施定向扶持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打造“小微快貸”系列產品和平臺化經營模式,累計投放貸款超過7100億元,惠及小微企業55萬戶;探索農村金融深化新路徑,推出墾區“農戶快貸”等助農新模式,依託“善融商務”打造電商扶貧新渠道,推出“民工惠”等專屬服務新平臺;構建“惠懂你”一站式服務平臺,使普惠金融服務觸手可及,發揮大行引領作用。據悉,2018年末,該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爲6310.17億元,較上年增加2125.15億元,增幅爲50.78%,餘額和新增均居行業首位。

  着力實施金融科技戰略,啓動新一輪金融科技“TOP+”戰略,成立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整合形成七大核心事業羣;運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爲產品創新、客戶服務和風險管理賦能,將新一代核心系統延伸覆蓋到海外機構和子公司,實現集團信息科技能力整體躍升;構建公有云服務、智慧政務服務等17個平臺,爲客戶、同業和政府部門提供定製化技術支持服務;探索市場化的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與專業機構合作建立開放式平臺,形成聚合前沿科技、金融場景、創新商業模式的“生態朋友圈”,全方位提升對現代科技的吸收、轉化和實踐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