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數據分析之後,不管是什麼形式,PPT或者Word甚至說是Excel報表,都需要把數據分析的結果和得出的結論進行彙報。而編寫數據分析報告往往是數據分析師頭疼的事情,很多數據分析師

僅僅是羅列數據處理的過程,卻無法把握重點,最後落得報告無法落地。那麼今天我們就介紹一種數據分析報告的書寫架構——基於麥肯錫金字塔原理的SCQA架構。

麥肯錫金字塔模型揭示瞭如何運用SCQA架構,即「情境(Situation)、複雜(Complication)、問題(Question)、答案(Answer)」架構來確定你打算在文章中進行闡釋的中心思想以及你的觀點的安排次序。

S(Situation)情景——熟悉的情景、場景。

C(Complication)衝突——實際情況往往和我們的要求有衝突。

Q(Question)疑問——怎麼辦?

A(Answer)回答——解決方案……

圖片來自百度

SCQA架構本質是一種故事性架構。在閱讀或聽講的時候,讀者或聽眾頭腦中往往有許多雜亂、零散的思想,而且有許多還是跟你的文章或者表達主題不相關的。 應用SCQA架構就是要讓讀者或聽眾將其他思想拋開,專註於你要表達的主題,從而讓任何人讀你的文章或聽你的演說,都會同看一場扣人心絃的好萊塢大片一樣感興趣。

一個有趣的栗子:

得了灰指甲——陳述背景S

一個傳染倆——在這個背景下發生了衝突C

問我怎麼辦?——站在對方的角度,提出疑惑Q

馬上用亮甲!——給出解決方案A,這是文案要表達的重點

作為數據分析師,在做數據分析報告的時候,同樣可以使用這樣的邏輯進行總結、展開:

  • S——情景、背景

此處可以對業務場景進行描述,闡述,描述你要做這個數據分析目的、目標和期望對業務上有什麼幫助。

  • C——分析數據結果

對於分析的數據結果進行闡述,描述預測的數據情況

  • Q——提出問題

描述該種數據表現的狀況對業務的影響,探究產生這樣數據結果的原因

  • A——解決方案

給出應對方案及下一步的業務調整計劃及數據跟蹤計劃。

通過SCQA的方案將整個數據分析結果完好的闡釋,並且給出業務解決方案。這纔是一個數據分析師應有的數據分析報告,纔是有洞見的數據分析報告。這樣的報告纔不會流於表面的數據分析過程和數據分析結果,比一大堆理論的數據分析模型更有說服力。

當然,SCQA模型也有變形的用法,如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就運用了SCQA的變形: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則是SCA標準式,省略了Q部分。

S:花自飄零水自流(花,自顧自地飄零;水,自顧自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閑愁。)

C:此情無計可消除(這種相思、這種閑愁,沒有辦法可以消除)

Q:隱藏的問題Q,被省略了(具體的表現是怎樣的呢?)

A: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以上,就是SCQA結構化思維及它的四種變形,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完成數據分析報告的編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