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上個月,美國電視新聞網CNN發表了一篇標題為《孫興慜

:「小首爾」如何愛上他們最喜歡的兒子》的文章。

son一語雙關,既是孫興慜的姓氏,我們也都知道這詞在英文里是個什麼意思。「小首爾」指的是倫敦西南部一個叫新莫爾登的地區,這裡聚集著近萬名韓國人、朝鮮人以及來自中國的朝鮮族人,因此得到了這樣的外號。

美國記者在這裡取材了半個月,深刻感受到了孫興慜的巨大影響力。

舉個例子。那裡的很多韓國小孩就和咱們這一樣,沉迷於手機和遊戲不能自拔。在記者對父母的採訪開始時,他們多半刷著SNS或者打著堡壘之夜

,連頭都不願意抬一下。

但當「Son」這個詞出現在對話里之後,這些孩子卻會像嗅到氣味的捕獵者一樣迅速做出反應,丟下緊握的手機和手柄,主動跑到記者面前滔滔不絕地說起對於孫興慜的崇拜。他們都知道,你們提到的「Son」肯定不是指的「兒子」,而一定是在說那個在北倫敦踢球的韓國之光。

CNN戲稱:「能擊敗遊戲的東西找到了,不是足球,而是孫興慜。」

9.

在韓國國內,孫興慜同樣已經成為了體育圈絕對的頭號明星。

2018年韓國電視台大範圍民調顯示,有15.3%的人將孫興慜選為了自己最喜歡的運動員(可以選擇「無」)。花滑女神金妍兒以7.6%位居第二,票數差不多正好是孫興慜的一半。活躍於美職棒的投手柳賢振以4.9%位居第三,不到孫興慜的1/3。

如果按年齡劃分,50-60歲的人是孫興慜最忠誠的支持者,他在這個年齡段得到了高達36.7%的支持率。其他年齡段的投票,投給孫興慜的比例分別從11.9%到13.7%不等。除了他之外,沒有任何運動員在單一年齡段的得票率達到兩位數。

這是絕對意義上的碾壓。

這種優勢在別的調查里甚至還要更加誇張。美國著名民調機構蓋洛普在2018年同樣做了「韓國最受歡迎和矚目的體育明星」調查,在這個必須選一個人的答卷里,孫興慜以63.3%的超高得票率毫無懸念地拿下榜首。第二位的柳賢振和第三位的「美妝門將」趙賢祐票數加起來,還是離孫興慜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圖)前十名里,足球運動員佔據了半壁江山

總之一句話,韓國只要進行有關運動員的評選和投票,孫興慜都將以絕對優勢輕鬆屠榜。伴隨著這幾年在熱刺和國家隊的優異表現,這份優勢不僅變得越來越大,而且逐漸彙集成了龐大的社會影響力。

8.

許許多多的韓國人飛往倫敦,都是為了看孫興慜一場比賽之後順便旅個游。長期駐紮在倫敦的一位韓國記者表示,自己每個禮拜都能接到來自親朋好友、朋友的朋友以及不知道哪兒介紹來的人打來的電話,希望能幫忙買到熱刺的球票。

他充滿自豪地對CNN的同行說:「孫興慜的成功徹底點燃了韓國人的愛國精神和民族驕傲,很多韓國人開始打聽怎麼把孩子送去踢球,孩子們也爭先恐後把他的名字印在背後,這是過去從未有過的。」

這股熱潮甚至能超越體育範圍,帶來更深遠的社會影響。

很多球迷都知道,如今大紅大紫的孫興慜職業生涯曾經有著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兵役。由於歷史原因,韓國國民對於強制兵役制度有著很強的認同感。任何逃避兵役的文體明星都會遭到輿論的口誅筆伐,嚴重者會被封殺甚至限制入境,很多人受不了巨大壓力只能乖乖補上。

還記得曾經效力過阿森納的朴周永嗎?他曾經以申請國外居留的方式想要延緩服兵役,但這僅僅是延緩就已經被韓國網民噴成了「民族敗類」。

但在當年始終錯過豁免資格的孫興慜這裡,輿論卻有著完全不同的風向。

——許許多多韓國民眾自發去政府網站留言,希望可以給孫興慜開個後門,因為「讓他踢球對於整個國家有更大的貢獻」;

——總統文在寅現場觀戰世界盃之後,被記者問到孫興慜的兵役問題時表示「我們需要公眾的觀點,世界盃之後會有更多的討論」;

——韓國政府開始研究運動員兵役豁免的改革方案,比如不再只考察單項大賽的整體成績,而是根據歷史成就進行點數積累。

伴隨著孫興慜在雅加達亞運會如願以償,這些聲音自然消散,但韓國的兵役豁免改革卻還在繼續進行。這當然不是孫興慜一個人帶來的影響,卻足以說明他在韓國足壇乃至社會的特殊地位。

7.

這個地位,曾經屬於朴智星。

身為曼聯名宿並且手握歐冠冠軍頭銜的朴智星,可能是歐洲足壇此前最熟悉的亞洲名字。在孫興慜橫空出世之前,經常有媒體都會將他評為整個亞洲的歷史最佳球員。但在孫興慜這幾年漸入佳境之後,關於他倆誰更強就變成了一個關公戰秦瓊的經典話題。

就像咱們這兒一樣,這個話題在韓國國內同樣時隔不久就能收割一大批流量,以及無數言語上的腥風血雨。不過,雙方的爭鋒相對看起來已經逐漸快要分出勝負,尤其在這賽季孫興慜全面爆發、閃耀歐冠賽場、BBC推出了一長篇專題文章之後。

那篇文章里,將孫興慜定義為「有史以來最好的亞洲球員,已經完全超越了朴智星。」此文傳到韓國國內,轉瞬間成為了熱門爆款。

我按順序截下該報道的前幾個熱評並做了個粗淺翻譯,你們自己感受一下。

這些還是比較客氣的,下面其實還有「跟孫興慜比起來朴智星就是個長跑愛好者」、「我們看孫興慜能進幾個球,有些人只能吹朴智星上過幾次場」、「他不就是一邊看飲水機一邊蹭魯尼吉格斯和C羅的獎盃嗎」等等很不友好的評論,不過這些評論被人點的反對也要更多一些。

足球,說穿了還是比誰進球更多的遊戲。在這一點上,孫興慜比朴智星顯然有著極大的先天優勢。

6.

在中國,球迷們常常拿來和孫興慜作比較的,是比孫興慜只大了8個月的另一位前鋒——武磊。

其實我們都知道,武磊很難真的和孫興慜達到同一高度。孫興慜16歲來到漢堡青訓營,18歲打入德甲首球,21歲成為勒沃庫森隊史標王,23歲加盟熱刺創下亞洲球員轉會費記錄,現在已經是英超和歐冠進球最多的亞洲球員。

武磊雖然16歲時成為了中國職業聯賽第二年輕的進球者,此後一步步從中甲本土射手王走到中超本土射手王,最終在2018賽季突破外援「包圍」拿下金靴,但培養環境和身體素質方面經年累月的差距,使得他基本上沒有可能再追上孫興慜的個人能力。

我們都很清楚,但還是不可避免地想拿武磊去和孫興慜比較。有時在新聞媒體的報道里,有時就在自己的心裡。

(圖)法新社在亞洲杯賽前將武磊、孫興慜等人評為「五大看點球星」

沒辦法,他倆年齡相仿,都是國家隊的當家射手和頭號球星,都在用一個個進球刺激著球迷的神經。儘管韓國足球的整體水平顯然要比我們高出不止一個等級,但我們看著孫興慜在英超和歐冠成為亞洲之光,羨慕到有些心酸的同時,又怎麼能不期待武磊為黑暗谷底的中國足球照亮一絲希望呢?

5.

所以,武磊是帶著「全村的希望」登陸西甲的。

此前,西甲對於中國球員來說近乎一塊荒地。張呈棟雖然有過一次西甲替補出場和國王杯的首發,但他大部分時間枯坐替補席的經歷成為了「中國球員旅歐純粹是商業行為」的又一次鐵證。

五大聯賽對於中國球員同樣是一塊堅冰。張稀哲和張玉寧的德甲之旅在大名單那一步戛然而止,上次有中國球員在五大聯賽里進球更是要往前追溯到2008年的邵佳一。2017年底我突然有感而發寫了篇《上次中國球員在五大聯賽進球,還是在九年前的今天》,評論里還有人調侃「你這文章每年標題改個字重發,估計能再混十年」。

因此,有人說武磊加盟西班牙人又是一次中資球隊的商業作秀,也有人預言武磊的出場時間比張呈棟好不到哪去。這樣的質疑聲不僅來自國外輿論,也有些來自徹底心灰意冷的自己人。

而回擊質疑最好的方式,永遠都是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一切。

4.

僅僅隨隊訓練兩天之後,武磊就在客場挑戰比利亞雷亞爾的比賽里替補登場上演西甲首秀。一周後的主場首秀,同樣是替補出場的他製造了一粒點球,迅速對球隊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

第五戰面對巴拉多利德,武磊終於在第65分鐘接到達德爾的直塞,反越位成功打入了自己的西甲首球。中國球員在五大聯賽的「進球荒」,定格在了3731天。

此後,他又在與塞爾塔的比賽以及與皇家社會的收官戰里分別收穫進球,以3個進球和1次助攻結束了自己的西甲處子賽季。

武磊的價值顯然不止是這三個進球。他在鋒線反覆的前插跑位豐富了球隊的進攻套路,讓西班牙人中後場本就不錯的直塞和長傳能力得到了更充分的發揮。他先後嘗試過左邊鋒、右邊鋒和雙前鋒之一的不同位置,為主教練魯比提供了更靈活的戰術選擇。

從三浦知良開始,東亞球員登陸五大聯賽的背後就有的是資本運作和市場因素,哪怕孫興慜當年其實也是被韓德兩國足協合作項目選中的幸運兒。利益驅使並不是原罪,關鍵還是看球員能不能抓住這樣的機會。

如果說武磊最初的加盟和出場是華人資本的功勞,那麼他半賽季16次出場里12次首發、累計1064分鐘的出場時間,更多的還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

當然,武磊的表現絕對不是完美無缺的,身體對抗和門前把握機會都暴露了不少的問題。他也肯定算不上西班牙人的大腿,和亞洲一哥孫興慜更是差著遙不可及的距離。但他這半賽季的表現對於中國足球來說,已經彌足珍貴。

還記得和武磊差不多同時間加盟西班牙人的阿根廷前鋒法昆多-費雷拉嗎?他打過歐聯和歐冠,上賽季在頓涅茨克礦工更是打入30球的鋒線大腿,這半年只撈到了204分鐘的出場時間,1進球0助攻,而且那個進球還是武磊助攻的。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中國球員無法立足五大聯賽」是個偽命題。哪怕武磊只是個例,卻依然是照亮前方的星星之火。

3.

現在的中國足球,太需要這樣的火種了。

平心而論,國人似乎並沒有多喜歡體育運動,願意花時間收看比賽直播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大部分人對於運動員乃至整個項目的評斷都圍繞著一個最簡單明了的標準:榮譽。勝者備受讚譽,敗者落井下石。中國足球作為很長一段時間的敗者,早已變成了整個社會發泄壓力的吐槽對象。

(圖)這種搞笑合集里的內容,很多甚至壓根就和國足無關

成王敗寇本無話可說,但不分青紅皂白直接無腦開炮,對於足球大環境來說肯定是一種持續的傷害。長此以往,還會有誰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踢球呢?

伴隨著武磊在西甲的出場和進球,惡劣的輿論環境終於出現了難得的轉機。武磊打入處子球之後,有1100萬人次上網搜索了「武磊西甲首球」這個關鍵詞,CCTV4和CCTV13都播放了進球和賽後採訪的畫面。聯賽末輪武磊打入第三球之後,新華社官方公眾號推送了標題為《武磊又又又進球了!這次勝利意義不一般》的文章。

你有多久沒看到整個社會對於中國足球有這樣全方位的正能量評價了?

2.

這種變化也不只是在內部,對於中國足球的外部形象也有著一定的改善。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個歐洲人,平時從媒體里看到有關中國足球的新聞全都是「天價挖球星、高薪請主帥」,到了世界盃奧運會又基本上看不到中國隊的影子,你會對這個國家的足球有什麼樣的印象?

比如前面提到將武磊和孫興慜一起列入亞洲杯五大球星的法新社,前些天報道里皮重回國足的新聞時,也不忘特地補充一句:「中國隊現在的世界排名只在74位,只比維德角高一位。但維德角只有55萬人口,中國則有14億。」

這當然是事實。但維德角前些年連續殺入非洲杯正賽並且打入過八強,國際足聯排名一度穩定在38位,當時不僅超過所有亞洲球隊,比歐洲勁旅塞爾維亞還要高2位,這同樣也是事實。

當年沒有人會拿維德角去吐槽塞爾維亞,現在卻成了吐槽中國隊的背景板。

(圖)2013年維德角受邀和加泰聯隊踢過友誼賽,對手陣容就有塞爾希奧-加西亞、維克托-桑切斯等好幾位武磊現在的隊友

武磊加盟西班牙人之後,各國輿論對於中國足球的正面聲音也多出了一些。加泰地區的《世界體育報》和《每日體育報》不用多說,法國的《隊報》和英國的《獨立報》等多家媒體也都在報道里稱讚過武磊的表現。就連一向花式吐槽中國足球的韓國媒體,也寫出了「武磊自從冬窗加盟以來始終是球隊的關鍵人物,攻入進軍歐聯杯的關鍵一球,徹底讓武磊成為了西班牙人的英雄。」

(圖)西甲大結局,武磊佔據了《馬卡報》的頭條C位

這同樣是好事一件。

1.

當然,無論收穫多少讚譽和流量,我們還是很清楚武磊並沒有和孫興慜達到同一個級別。武磊畢竟只在西甲中游球隊有三球入賬,而孫興慜本賽季已經在各項賽事里打入了20個進球,即將和熱刺一起決戰歐冠之巔。

而在影響力方面,足球在中國的地位本就比韓國相去甚遠,武磊效應暫時也沒有像孫興慜那樣擴散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但這至少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過去,楊晨和孫繼海等人為中國球員在歐洲開闢了一塊小小的天地,但數年斷檔間變回了頹垣廢井。如今,武磊的表現再度為中國足球種下一點點希望,我們都在期待這次能成為傳承的開端。

如果下賽季武磊能有更出色的表現,或許BBC和CNN下一篇專稿的主角就是中國足球,或許歐洲俱樂部就願意給中國球員多一些機會,或許就會有多一點中國家長願意送孩子去踢球。而無論中國足球的未來是好是壞,我們都不會忘記曾經有人在最黑暗的谷底帶來過這份希望。

好好養傷,再接再厲。我們的中國之光啊,願你下賽季更加閃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