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的征途已經結束很久了,在2018年的尾巴上,以此文紀念和激勵不停奮鬥的自己,還有你。

一、我是誰?

我和你一樣,平凡,無奇

沒有過人的稟賦,可以一年考下6科CPA,也並無絕世的容顏,能一笑傾人城。十年寒窗考了一所211院校,報志願時懵懵懂懂,讀了中文。同許多大學生一樣,畢業即失業,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更發現自己一無所長。

幸而當時好友天天在耳畔吹噓CPA有多牛,心中僅存的一絲不服輸,我報了名。

沒有基礎,連被取消了的會計從業證都沒有,卻挑戰了財會領域最高的證書。聽說我報考了難度這麼大的考試,家人看我的眼神充滿了懷疑,好友也藏不住眼中的譏諷。是啊,當時我可是手中抱著還沒有斷奶的女兒,卻雄心壯志的買了課程,準備好了輔導書,一邊哄娃,一邊闖關CPA。

2015年,CPA試水的第一年。還記得十月中旬,考完經濟法,天已經完全黑了。考場在很偏遠的地方,黑車的拉客聲音不絕於耳,一個人,有些害怕和孤獨。像放下了一直在肩頭的重擔,也有一種對成績飄忽的猜測,時好又壞,還有對在另一個城市等待麻麻的小寶貝的思念,五味陳雜。

兩個月後查成績,高興得我第二天就給老爸買了個新手機。雖然會計考試,長投和合併報表的18分大題,第二問、第三問都空白不會答,81分的成績,卻靜靜地告訴我:姑娘,其他的題答得不錯呦,幾乎沒有錯誤。這確實讓我喜出望外。同樣的,當年的經濟法也順利通過。隨後兩年,節奏穩定地闖過了剩下的關卡。

聽了我的經歷,你是否對自己的信心,有那麼一點點的增強?一個畢業就結婚生娃的寶媽,零基礎跨專業,用了三年的業餘時間,考完了號稱中國考試第一難的CPA6門專業課,這樣的我,居然都可以,你也一定可以的。

二、你瞭解自己嗎?

學習其實是一件非常講究的事情。

像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只有細緻地去分析、論證、實踐、反饋,最後才能得到滿意的效果。

我的備考過程,可能是勵志的雞湯,但不能不分青紅皁白地端起來就喝,體質合適的喝了大補,不合適的說不定會虛了呢。所以喝前一定要先了解自己。

自問一:你是活潑好動,還是靜影沉璧?

在我第一年準備會計和經濟法時,我女兒剛出生不久,大部分精力都在家庭中,知己好友要麼遠在天邊,要麼不同謀,總之客觀條件我只能一人孤往。

幸好大學期間讀了400本書的功力,讓我能安靜的坐下來聽課刷題,不會感到乏味冗長,我也不太熱衷於逛論壇,只是一個人默默聽講,思考。

孫子在兵法中的諄諄教誨: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說白了,你要知道自己的本性如何,你的專註力和意志力是怎樣的狀態。任何策略的選擇,職業道路的規劃,要達到良好的目標,都離不開對主體深入的剖析和理解。

如果你的性格如嫻花映水,安寧沉穩,能耐心看下去每行字,能潛心思索每一個問題,或許在你的備考過程中,一個人勇往直前足矣。

與之相反,你動若脫兔,專註力經常打折扣,性格熱烈奔湧,或許在征途中,有良師引路,兩三好友鞭策,更能讓你取得成功。

自問二:你的財會基本功如何?

我自然是不用說了,零基礎,一開始連借貸都分不清,啥都不懂。看了一本會計基礎知識的書,收效也甚微。自學對於我來說,是非常不合適的。所以我麻利地報了網課,跟著老師學習。

網校非常貼心地提供了會計和稅法的入門基礎課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兒,這話沒錯。

名師的講解,再加上自己的勤奮,在很短的時間內基礎知識就補上來了。有了基礎,就像蓋高樓打好了地基,摩天大廈便指日可待了。

如果你是科班出身的財會小達人,那準備好教材和習題,列好計劃就可以開始學習了。但如果你同我一樣在這方面 「一窮二白」,我建議好好找個適合的老師,跟著步伐聽課學習,這樣不但節省了自我思考和理解的巨大的時間,更能將備考難度降低,給自己更多的信心。

CPA領域的老師,基本上被幾大網校承包,老師各成風格,在下單買正版課件前,可以搜索一些往年的課程,簡單試聽一下,因為看了再多的經驗貼,都不如你親自去聽一下,哪怕只有15分鐘,你也能知道這個老師的口音你是否能接受,顏值是不是足夠吸引你。

這些都很重要,關乎你的備考幸福指數

一定要試聽,否則傷錢包的同時還會傷心。

自問三:你的時間是整塊兒的,還是零碎的?

當了媽,別的體會可能千差萬別,但有一點一定是天下媽媽一樣的:時間被萌娃「碎屍萬段」了。或者你還沒有娃,但你已經工作了,那麼你也一定會覺得時間被砍得七零八落,想要有一大塊兒時間專註的幹一件事情,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當時的我,半夜起來餵奶換尿褲,白天帶娃喫喝拉撒,娃一哭,正在做題的我,心肝都在顫抖,覺得自己不是生了個娃,是生了個祖宗。可是又能怎麼辦呢?誰讓我愛娃又愛CPA,這兩個磨人的小妖精。

於是我的畫風就成了,左手攬著娃在懷裡餵奶,右手拿著手機聽視頻課程。右手輕拍娃哄睡,左手翻著錯題本苦苦思索。

所以,如果你有整塊整塊的時間,千萬千萬要珍惜;如果你只有星星點點的時間,千萬千萬要珍惜加努力。

注會每科的複習,大約在300小時的有效時間(不包括幻想、看手機、刷抖音)。根據個人的基礎和習慣,有長有短,但基本上每天3個小時,保持100天,是最最基礎的。

會計和審計較難的科目,可能需要400-500小時;稅法、戰略和經濟法較為簡單,偏記憶的東西多,大約在300h;而財管真的要多練例題,能儘早在電腦上練習答題,一定要早開始。否則在你上考場時,用鍵盤輸入數學公式和運算,真的會要了你的命。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大家可以用一週的時間,觀察記錄一下自己每天的生活,客觀分析時間的分佈,考慮哪些時間可以擠一擠,哪些碎片時間可以有效的利用起來。

用總的複習時長÷每天有效學習時間=備考天數+合理的休息時間=所需的總時間跨度。每年10月中旬考試,往前推,就是自己要開始學習的時候。

根據自己的生活規律,合理規劃好備考科目和所需要時間,能提前複習的,就一定要早早開始。

自問四:你的目標是激進的,還是步步為營的?

很多大神一年備考6門,還能一次性考過,我內心是非常佩服和嚮往的,但行為卻是理性的拒絕,因為並不符合我的實際情況。

注會最大的難度,在於知識體系的龐大和細微問題的深入,要求你在良好記憶的基礎上,深入淺出的理解。單單記憶這一項的難度,就已經非常艱巨了,更不用說6們疊加,難度更是幾何翻倍。

每個人的天賦和條件是千差萬別的,拿「學神」來膜拜激勵自己奮發是可以,但如果把神能達到且完成的目標,定在身而為人的你我身上,拔苗助長反而更容易前功盡棄,更通俗點來說,步子太大,容易扯著DAN,步子太小,又容易夾著,還是適合自己最重要。

你我皆凡人,凡人就有凡人要走的路。總結成一句話:要充分全面地瞭解評估自己。

具體在四個方面:

1. 性格——專註力持久還是易分散

2. 基礎——薄弱還是良好

3. 時間——可以利用的最寶貴的資源有多少

4. 目標——明確的方向。

三、CPA是誰?

當你對自己的情況有了充分的評估後,是否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備考計劃越來越清晰的浮現,天塹也在變通途。瞭解自己已經做好了,下面應該考慮一下CPA考試這個大BOSS的一些特點了。

但凡是考試,肯定有套路。但凡是考了許許多多年的試,必定套路更加明顯。

跟高考選拔性考試相比,CPA真的是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你不必苦心孤詣地精通所有知識,你只需要堅持下去,做參加考試的30%人羣(出考率平均30%)中的15%的通過者(通過率平均15%),你就贏了。

更具體一點,我參加考試的考場一般都是100人,出考人數大約在25-35之間,通過率15%,意味著,你只需要考到前5名即可。別看報名了百萬人,但真正的競爭對手,其實很少。況且出考的人中還有許多裸考去體驗氛圍的。所以,不要怕,不怕的人才有路。

注會考試從1991年開始,已經考了快30年了,雖然會計政策等實時在更新改變,但一些知識卻是歷久彌新。通過歷年真題的統計,會發現CPA考試的重點、難點非常突出。在充分掌握了重難點後,再鞏固其他次要的基礎知識,基本上這個考試就戰無不勝了。

當然我不是教你懶,也不能大意,注會被譽為中國第一難的考試,其中知識的龐大和繁雜,對記憶力絕對是巨大的挑戰,更確切的說,注會其實不是在考智商,是在考毅力。在戰略方向正確後,戰術的勤勉,纔是決定最後勝負的關鍵。

四、怎樣做最後的戰術準備?

路徑一:選擇獲取知識的最優渠道——聽課

如果一切都能靠自學,那麼老師就沒有存在的意義。而現在有這麼多CPA的名師,充分說明瞭一件事情:老師=更高效的成功。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最愛的金鑫松老師。當時備考三門,因為複習時間緊迫,在十月一日時,非常不捨得地放棄了審計。在考試前的半個月時間,再也沒有看過審計一眼,甚至因為有愧於金老師,我特意把審計的資料藏在家裡最深的角落。

考試的當天,受媽媽鼓勵,說你就去考一下審計吧,別浪費了幾十塊錢的而報名費。於是相當半裸考狀態下,抱著必考不過的決心,輕鬆地考了一場審計。成績出來時,71分,我都驚掉了下巴。老媽說我這是瞎貓撞到了死耗子。其實,沒有事情的發生是偶然的,我知道,我最應該感謝的人就是金老師。他的審計課邏輯清晰,框架明確,字跡清秀地給學生畫思維圖。特別是總結審計獨立性問答,更是讓我受益匪淺。要知道,我的審計從第十四章開始,就學得特別不牢固,輕鬆過關一都沒有看完。

名師出高徒,高徒我是絕對不敢當的,但名師的引路真的幫我更加高效的前進。老師傾其一生的精力去研究考試,在這個行當裏也是數一數二的名家,必然有其過人之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最少的時間最大化地受益,我們離成功就更近了一步。

當然,如果你的基礎非常牢固,也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論,完全可以進行自學,這樣節省了聽課的時間,有更多精力進行備考,又何樂而不為呢?

路徑二:教材,講義,還是輔導書?

每年注會協會都會更新教材,我真的懷疑出版收入是不是非常豐厚。我雖然考試不用教材,但授課老師總是說「教材是聖經」,一定要讀。

為了顯示其權威和高大(其實是翻譯水平不行),教材常常是「通篇中國字,不說中國話」。當初複習時借了一本審計,信誓旦旦一定喫透他,奈何看了一章不到的內容,我就完璧歸趙地還了回去。喫糠咽菜也沒有審計教材這麼難以咀嚼和下嚥啊!

厚重的教材充滿了印刷的文字氣息,為了充分表達內容,常常羅裏吧嗦寫了一堆,既不明瞭,也不清晰。讀了一堆文字,也不知道重點在哪裡,層次怎麼分,只覺得眼暈。但有一點,教材做的非常好-——例題

老師會講教材的經典例題,但出於時間考慮,會突出題中的難點,不會事無巨細地每部分都講。而輔導書和講義,又經常把例題略去,這個時候,教材例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而近幾年的真題,往往最根本的來源在於對例題的理解和變形。

所以我建議在複習的時候,主要手頭的資料用講義或者輔導書,因為經過老師精簡和加工,略去了無關緊要的信息,層次分明,邏輯清晰,重難點突出,還附帶有練習題,比使用教材的效率高很多。而教材,有錢的可以買紙質版的,省錢的可以下載電子版的,在遇到講義、聽課不太清楚的地方,或者有例題的時候,可以去翻閱一下教材,相應的將知識補充完整。

在此,再講一個小問題,關於怎樣做筆記。我其實是個挺懶的人,能動腦子絕對不動手,看到有同學寫了一大本整齊劃一、五顏六色的筆記時,我內心是充滿敬意的。但當我仔細看這些漂亮筆記時卻發現,內容跟講義或者教材一樣一樣的,這難道是在抄寫練字嗎?

這樣的筆記不能說完全沒有用,但是付出的時間和成本是不成比例的。注會的考試,最寶貴的就是時間,而講義已經整理好的東西,就直接誦讀記憶就好,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用清晰的思維圖,將知識點的關鍵字、詞、句,串聯成整體,形成框架結構,深深地印在腦海中。這種方法在考審計時,誰用誰知道。

路徑三:要積極地給自我反饋,增強信心

自制力比較弱的同學,可以去東奧、中華的論壇、微信羣裏找個小夥伴一起伴讀。相互監督和鼓勵,每完成一個小階段的目標,一定要給自己正面積極的反饋。人的劣根性總是懶惰和短視的,辛苦做了一件事情而得不到正面的反饋,就容易失去堅持下去的動力

CPA的備考一般都會在6個月以上甚至更長,在如此長戰線的作戰中,更需要實時給自己鼓勵。就像王者榮耀中設立的機制,讓你欲罷不能,你也可以給自己創造這樣一個小機制,讓自己完全愛上學習。比如完成了一個章節的聽課,就獎勵自己一場電影。習題正確率在80%以上,就給自己放個小假,跟朋友出去逛個街喫點好的。如果完不成任務,也設定懲罰目標。備考不是過苦行僧的生活,有獎有罰,相互監督,將原本枯燥無味的備考,變得樂趣十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成功的概率。

這是一篇不怎麼像備考經驗的經驗,沒有手把手告訴你選什麼樣的科目,做怎樣的時間計劃,習題要做幾遍,反而是絮絮叨叨地不斷強調讓你去了解自己,深挖自己。

像戀愛一樣,你得先懂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著怎樣的脾氣三觀和性格,想要什麼樣的理想對象,才能去找適合自己的伴侶,才能少走很多彎路。明明理想是老婆孩子熱炕頭,非要找事業心強的另一半,那不是自己找罪受嘛。

沒有最好的備考經驗,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什麼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

知己知彼,百戰而不怠。

願來年,我們都能有滿滿的收穫。

=======================================================

客官,如果有哪一句話打動了你,點個贊再走唄~畢竟是純純的原創啊!

?( ′???` )比心

個人微信:qxycpa,歡迎來撩~因為知乎不及時,有什麼問題可以發微信。

另一篇本人工作分享:

蚯小蚓:CPA給了我什麼?錢!?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