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密切關注新興經濟體新一輪金融風險)

鍾紅(作者係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近日,阿根廷比索對美元匯率齣現斷崖式下跌,引發金融市場廣泛關注。從數據看,2018年初至今,阿根廷比索對美元纍計貶值達18%,而從美聯儲最新一次加息(3月21日)至今,比索對美元貶值達10.6%。在阿根廷中央銀行嚮市場拋售50億美元外匯儲備和連續3次加息都無法阻止比索繼續貶值的情況下,阿根廷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提供300億美元預防性信貸額度支持,以幫助支撐該國貨幣並穩定債務市場。

除阿根廷外,今年以來俄羅斯、土耳其、巴西、印度尼西亞等國貨幣匯率均齣現對美元大幅貶值的情況。究其原因,一方麵,美國經濟走勢嚮好,通脹預期轉強,美聯儲加息步伐可能加快,美債收益率上揚,美元匯率走強,都是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麵,更應該看到,此次匯率貶值再次暴露瞭以“雙赤字”為特徵的部分新興經濟體的經濟脆弱性。

所謂“雙赤字”是指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並存的情況。以阿根廷為例,該國近年來持續處於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並存狀態,2017年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分彆為4.8%和6.5%。除阿根廷外,巴西、南非、烏剋蘭等新興經濟體也長期存在“雙赤字”問題。IMF統計數據顯示,這些國傢的“雙赤字”問題在過去5年不僅未有好轉,反而齣現瞭不同程度的惡化。這些國傢也是國際金融協會(IIF)警告的金融風險最大的國傢,可見其經濟脆弱性屬積重難返。“雙赤字”容易導緻惡性循環,一方麵,貿易赤字導緻國際收支失衡,主權債務風險上升;另一方麵,持續的貿易逆差和不斷惡化的通貨膨脹又導緻貨幣貶值壓力增大,政府不得不消耗大量外匯儲備和財政開支用於維護匯率穩定,結果導緻財政赤字進一步惡化。

在當前國際經濟環境齣現深刻復雜變化的形勢下,“雙赤字”新興經濟體長期存在的內在經濟脆弱性容易演化為新的金融風險,對此必須引起高度警惕。這些風險可能包括但不限於:經濟滯脹的風險、國際資本大規模外流的風險、發生貨幣危機、債務危機甚至金融危機的風險。

展望未來,“雙赤字”新興經濟體麵臨的政策睏境將進一步加重,主要錶現為“四個兩難選擇”:抑製高通脹所需的緊縮性貨幣政策與刺激經濟增長所需的寬鬆貨幣政策的兩難選擇;控製國際資本大規模外流所需的資本管製政策與發展經濟所需的資本自由流動政策的兩難選擇;緩解貿易逆差所需的貨幣貶值政策與避免美元債務違約所需的貨幣升值政策的兩難選擇;防止經濟滯脹所需的積極財政政策與減少財政赤字所需的緊縮財政政策的兩難選擇。從這個角度看,新興經濟體對美聯儲加息可能帶來的“緊縮恐慌”尚未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2018年,在美聯儲加息預期有可能加快的背景下,新興經濟體對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外溢影響和自身可能齣現的金融風險,應該做到重視,重視,再重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