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陳碧芬╱臺北報導】

中央大學臺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27日首度公佈臺灣能源安全指標,研究團隊負責人講座教授梁啟源指出,臺灣總能源安全指標以季變動來看,今年第一季的65較去年第四季的66.3減少1.87點,較去年同期的65.2也略減0.25點,原因出在電源和天然氣建設不足,基礎設施相關安全惡化,不利能源安全維護。

梁啟源表示,臺灣能源供應、消費與基礎設施等面向各自面臨著不同難題,像非核家園、火力電廠汙染及溫室氣體排放等,過去因能源進口國別分散及較低的來源國政治風險,使得初級能源供應安全逐漸改善,但近年頻顏出現電源和天然氣建設的不足,基礎設施安全急速惡化,拖累總能源安全指標下跌。

梁啟源表示,傳統的能源安全指標多半僅衡量供給面因素,但欠缺系統性觀點,所以要重新建立指標,讓大眾對臺灣能源安全程度有全面且清晰的感受。

中大臺經中心最新提出的臺灣能源安全指標包括三項子指標:初級能源供應安全指標、基礎設施安全指標和能源消費安全指標,把能源的進口來源、在本地加工生成,以及使用能源的消費結構、使用效率和價格,都一併考量在內。

梁啟源表示,臺灣進口能源佔比達98%,深受國際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初級能源供應結構一旦分散,包括進口來源國、能源項目的石油、煤炭、核能、天然氣與再生能源等多管道增加,安全程度就能上升。

但在此同時,燃煤及核能機組等基礎設施因區域負載不均,如平均負載率過去五年為83.9%,比德國的77%高出許多,這表示臺灣負載轉移的餘裕空間有限,基礎設施運作壓力極大。

他認為,這應該是政府為了要在2025年達到政策目標,推動能源轉型計畫時太心急,躁進的結果就是能源安全急速惡化,建議政府應在對的政策方向上,讓執行過程更有彈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