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母歸根2 2010-02-17 19:32

十五、受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世人不論誰何。都是喜為樂。愛的是福。享受榮華富貴之樂。反之厭的是苦。所以日夜奔波以求其樂。汲汲以求其福。卻不知樂中在苦。福中有禍也。樂愈多。苦愈深。福愈多禍愈大。例如:富家子弟。生於富家。寵愛過甚。要一奉十。未曾經歷艱難辛苦。不知父祖的經營苦楚。每日喫的是三餐五味。穿的是銀羅紡絲。夜夜飲宴。秦樓妓宿娼。樂而妄歸。可謂炙矣。豈知好景不常。有出無入。坐食山崩。一剎那間。牀頭舍盡或染國際梅毒。嬌滴滴的鶯聲。忽變為迅雷的逐客令。前是大爺大舍。今是落魄丐兒。到此時。樂已不知哪裡去了。或官居極品。位至三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堂上一呼。堂下百諾。聲聲赫赫可謂樂矣。試看齊桓內訌。險人作祟。奸人明此。屍作蟲窩。臭聞數裏。殿堂作戰場。身屍無人葬。或在位離子德政。萬民怨。或國事多端。日日煩心。夜夜憂慮。其樂何在。福在哪裡。這不是樂極生悲嗎?樂極生悲。苦盡甜來。古今明言也。

釋迦大智。悟出世間一切非我有。立志棄太子之榮貴。離別父母妻子。孤身隱遁山林。為求大道脫出苦海。千里遍求明師。餐風宿露。臥雪眠雲。或獨坐荒山。苦修數十年。可謂苦矣。妙善公主。不戀公主之貴。何仙姑不貪範石之富。甘願閉門苦修。歷受種種考煉。以金枝玉葉之身。不辭工作勞碌之苦。願棄錦衣玉食。自甘茹素淡泊。受盡幾十年的苦修鍊。亦云苦矣。

孔夫子涉萬裏旅程。問禮於柱下之老子。棄官職。周遊列國。欲行其道於世間。厄於陳蔡。絕糧七日。被因於匡。身臨險地。受盡譏誚諷刺之侮。弟子三千。身通六億者七十二賢。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作春秋。因獲麟而絕筆。可謂苦之甚矣。神光二祖。雖講經四十九年。因未得明師。指傳性理心法。只知萬法歸一。卻不知一歸何處。是以立雪少林。斷臂示誠。要求達摩祖師一指。可謂苦矣。

詩曰:不知到底一歸何,是以神光拜達摩。

立雪少林為何事,只求一指脫閻羅。

邱祖。當年之苦修。自王重陽祖師歸空之後。各自散夥分途。勞燕分飛。各任西東了。邱祖當時無家可以棲身。無地可以托足。上無管鮑之知友。下無憐貧之範叔。流離顛沛。遍走江湖。屢屢絕食。幾經餓死者數次。不亦苦乎。釋迦由苦而成佛。妙善化主忍苦成觀音菩薩。何仙姑耐苦位列八仙。孔子因苦而成至聖。神光由苦而得道。邱祖因苦封天仙狀元。此等聖賢仙佛。莫不由苦中而成者乎。試看。古今東西。能從樂中而成聖成佛者。未之聞也。是故。得道修道的兄弟姐妹們呀。即聞得真理天道。性理真傳的無上妙法。佔要立志修真。欲要修真出世。只有聖心事業。要克苦耐勞。日夜不離真道而修身。正心行動。立德。世情是虛假。世間不是我們永居之處。雖享受七十。只有二萬五千餘日。但人之生命壽數難保朝夕也。今日不知明日事。今日脫了鞋和襪。不知明日穿不穿。如此短短人生。必須求脫苦海。欲脫苦海。必須立志向道求道。得道修道。修道人不為物質所動搖。不為聲色來引誘。視聽言動。合乎理。道心抱定。向目的地西方前進。真道逆行上升。似登梯一樣。上高桿。必須耐勞克苦。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志向。猛勇真修向前。立功證果。在此三期佳運。成仙成佛的大機緣。奉勸諸親。為道不辭勞苦。為開荒為渡眾。為濟渡眾生而設想。大闡玄機。大發慈航。四海渡原人。後至功圓果滿。丹書下詔。仙佛接引拜謁。皇母。會龍華拜會羣仙。飲的是玉液瓊漿。喫的是蟠桃仙果。不生不死。苦盡甜來。極樂逍遙。成為人上之人也。

詩曰:逐利貪名滿世間,不知破衲道人閑。

籠雞有食湯過近,野鶴無糧無地寬。

富貴百年難保守,輪迴六道易循環。

勸君早覓修行路,一失人身萬劫難。

十六、修道存心立品

道由心學。仙由心修。佛由心作。功由心行。德凡心積。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獄。百事都是由心想出。出發點在於心。心裡想得好。做出事來也是好。心裡想的不好。做出事來也是不好。心裡存了善念。外面就有善事做出來。心裡成了惡念。外面就有惡事做出來。如建築或作機械。起初必先要製圖。製圖首先要畫十字中心為起點而製圖。那中心位置若正確。所制的圖正確。所建的屋或所制的機械。就正確而性能很好也。設若起點不正確。定然所制的機械。就不正確不能達到理想的性能。然而我們既得不偏不移的中庸大道。是佛性良心所居之正位。作事憑一點良心為出發點。必須時時存良好的念頭。正心誠意而修。念念在道。時時遵守規矩。將來不怕西方無份。不怕大道不成矣。

存心者

(1)待父母要存一個孝順心

(2)做了官要存一片忠廉心

(3)見了窮苦要存周濟心。

(4)見人人患難要存哀憐心。

(5)見人財物不可生貪謀心。

(6)見人妻女不生淫慾心。

(7)見人財不可生妒忌心。

(8)見人發積不可生怨噁心。

(9)每日思念要存正道心。

(10)一生行事要存忠厚心。

立品者

(1)衣冠立品。帽子要端正。身上穿衣服。無論新舊。須要幹靜。不可渥浞。須要著好。不可袒肩落肚。

(2)舉止立品。人生容貌須要端方。不可荒唐遊戲。行步須要持正。不可輕狂跳躍。坐立須要安穩。不可搖擺橫斜。待人有禮。不可惰慢不恭。說話須要謹慎。不可胡言亂語。應酬須要秩序。不可舉動慌張。行事要有身份。

言語者

(1)有了錢財,不可驕傲說話。

(2)有了才學,不可狂妄說話。

(3)長輩面前,不可有特大說話。

(4)女人面前,不可有粗蠢說話。

(5)見人富貴,不可有不平說話。

(6)自己窮苦,不可有怨恨話。

(7)酒中宜靜默,不話為高。

(8)怒時要忍耐,不說話為妙。

(9)無中生有,捏造事實。叫做瞎說空話。

(10)有一說百,千而說萬,叫做說大話。

(11)自己褒獎,叫做誇口話。

(12)批人過失長短,叫做刻薄話。

(13)每說一端形容過甚。叫做無邊話。

(14)每說一言毫信實。叫虛浮話。

(15)酒後胡言,叫做醉漢話。

(16)妄想富貴,叫做說夢話。

(17)專講鬼祟,叫做說鬼話。

(18)每事與人事爭論,叫做硬強話。

這等都不是叫正道說話也。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不失言,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言不中理。不如不言。一言不中。千言無用。言不可不謹慎也。

詩曰:有人問你非事,退步搖頭三不知。

   只顧自己生死,休管他人閑是非。

十七、修道要有始終

修者修道也,道猶路也。即修復回家認母之西方天堂路也。路在那裡。在吾人之方寸寶田中。中庸所謂「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言明之住性處者是也。性乃天所賦之無極真理。在天曰理。賦人曰性。則為吾人之天根也。來時由於此路。歸時亦由於此路」。故太上稱之曰:「道」來既有路何須再修。只因人自降世以來。被險陽氣稟所拘。受五行生剋所制。魂為情思顛倒。魄為慾念顛連。迷真逐妄。認假作真。忘卻故家園。貪戀慮花境。日夜為酒色財氣。名利恩愛迷纏。失卻本真。那知來時的路。順治皇帝曰:「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到人間走一回。」之句。孟子亦云:「山徑之奚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其間不用則茅塞之矣」。為此道路。「自人生降世以後。鮮有人回鄉。那有誰人。再去行此路呢。路既久無人行。坑塹自現。荊棘自生。聖心路絕矣。為此修道之所以必要者此也。但修道必須有始有終。要有始有終者。必須信道有篤。修道有恆。假使認道不真。則信仰不固。矢志不堅。則易反易覆。持心不謹。易受煽惑。意氣不剛。易生退縮。眼光不遠。必定喜易迎新。會晤不深。不能持到底。半途而廢。望洋而返故要認道有真。認理有實。才能發出真誠。始能有始有終也。是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欲知此明德者。必先格物致知。故曰:「物格而後知至。各止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此乃修身必由之徑路也。且修道貴乎有恆。恆者常也。恆久不變始終如一之謂也。大學雲:「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是謂修道者必有恆常之心。纔能有始有終。克成其全美也。有始無終事必無成。有終無始。必難成事。有其始必有其終。是為樹有根。水有源。源長根固。方有成果之完善。有其終而無其始。猶如瓶中插花。有其枝葉而無根本。其根本植。其萎可立而待矣。修道若無恆心。初雖有凌雲之壯志。凜冰霜之堅貞。一遇時變境遷。風雲變色。則中途變志。便銷剛為柔、染潔為污。變恩為仇。變智為昏。則見難思避。見易思遷。棄舊迎新。認賊作父。自斬其根。自絕其源。哀哉小梟境之毒。實自飲而不辭矣。際此阿修羅王混世。搗亂倫常。發棄禮教。敗壞道德。絕棄仁義。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男女亂交。戀愛自由。可憐世道不知真理之所在。不明天時。不畏天命。侮慢佛聖。把經書視作廢紙。教悌忠信。禮義廉恥。一概淪亡了。道德已不講。惡氣衝天。天豈容世人。如此直墜下落。故降大道挽救善信。若能回頭懺悔。不分是誰。可赦其罪而佑脫劫。不然。上天大怒。降下三災八難。刷洗人間的罪惡。是謂三期末劫。定必劫中滅矣。又兼現時萬教齊發。左旁疊與。真道隱。假的顯之時。無有恆心者。無有智慧者。無有信道堅定者。皆為魔障所惑。心無定止。意似浮萍。往往妄想挑接李。有始無終。結局一事無成。終身落伍。腳踏兩船。到底陷溺。一失人身。萬劫不能翻身矣。

詩曰:求道得道成道量,真苦辛苦道可忍。

被笑被罵被人謗,低心下氣萬事藏。

粉身碎骨聽天命,捨身為道報母恩。

始終如一為道進,保你一步上天堂。

渡己渡人內外行,功圓果滿丹書迎。

道成天上留萬古,超九拔七證佛山。

認母歸根終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