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8日,北京迎來了大幅度降溫,同一天在不少文藝片影迷心中也遭遇了2019年的第一股“寒潮”。

不少人的第一舉動,是開始轉發婁燁2012年的一條微博,微博上說:“"不要害怕電影!電影沒那麼可怕,也沒那麼重要。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政體因爲電影而感到恐懼,那絕對不是因爲電影太強,而是因爲他們自己太脆弱了。"

當天原本定於4月4日上映的婁燁最新作品《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以下簡稱:《風中》)傳出因“不可抗拒因素”撤檔的消息,截至發稿,對此片方迴應也只有:盡全力。

一石頭激起千層浪。《風中》撤檔消息一經曝出,其在微博的話題熱度一度超過了當天《復仇者聯盟4》定檔4月24日的重磅消息。微博#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話題閱讀量也在半小時內,從5900萬次激增到1.8億人次。評論從7.2萬上升到44.6萬。

有關《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微博話題截圖

就在大家對於該片的討論甚囂塵上之時,該片主演之一的秦昊在當晚通過微博上借《風中》的經典臺詞表達自己對於“撤檔”一事的態度:“你看,所有的事都是這樣,會過去,被忘記。”

3月28日晚,秦昊微博截圖

隨着《風中》撤檔消息愈演愈烈,人們也將關注的目光放到各大在線售票平臺上,希望藉此一窺撤檔消息的虛實。

截至3月28日21時,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發現,萬達電影APP已經關閉了《風中》的預售界面,貓眼電影、淘票票依然在對影片進行預售。但網上已經有貓眼電影用戶開始收到了退票信息。

網友截圖

壹娛觀察也在撤檔消息出現後的第一時間與北京長城沃美院線總經理沈軍取得了聯繫。3月28日晚8時許,沈軍告訴壹娛觀察,經與光線方面覈實,光線方面還沒有確定《風中》是否真的撤檔。“(我們)還在等官方的文字性內容,因爲院線不能完全看微博的信息。目前影院排片和預售還是正常進行的。”

《風中》突然傳出撤檔的消息,讓不少影迷心中蒙上一層陰霾。而對於像《風中》這樣,臨近上映,“只有發行通知,卻沒有得到確定肯定可以上”的情況,在沈軍看來也是“不太正常”的。

但除此之外,壹娛觀察也聯繫了其他一些影院經理,也有聲音表示“已經停止售票”。

今天,壹娛觀察就和讀者朋友們分析一下《風中》撤檔存在的可能的原因,以及影片未來可能的命運。

11部電影3部上映,“不好拿到龍標的男人”一路奮鬥

《風中》在今年1月30日宣佈定檔4月4日的時候,就有不少專業影評人、行業媒體一方面在大力稱讚該片,另一方面則發出感慨:不知道爲什麼婁燁這部電影能過審?此次傳出“撤檔”的消息,我們大膽分析,有可能會因爲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影片導演叫做婁燁,這個名字本身就已打上了“重點關注”的敏感符號了。而從婁燁在業界的“龍標困難戶”頭銜就可以看出,婁燁執導的影片能夠登上大銀幕是有多不易。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在過去25年的時間裏,婁燁一共執導11部影片,參選過多次海外電影節,但截至目前,只有3部電影上映。分別是獲得300萬元人民幣票房的《紫蝴蝶》,獲得552.1萬元票房的《浮城謎 事》和獲得1317.2萬元的《推拿》。

婁燁導演作品一覽表

其中,婁燁2003年第一部的院線電影《紫蝴蝶》雖然聚集了章子怡、劉燁等明星,但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初曾被爆出有關部門要求對40餘處內容作出刪減。

當時婁燁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考慮到投資的壓力,這部影片只修改了4處。並直言“如果修改40處我寧可不上映,因爲那已經不是我的作品了。”但也可以由此看出,婁燁的影片在內容呈現上是比較敏感的。而這似乎成爲了他的一個“標籤”。

另一部在2012年上映的影片《浮城謎事》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據公開報道,《浮城謎事》在獲得全部上映許可(龍標)之後,上映前的41天突然接到北京電影局的修改意見,再次要求對結尾處男主用錘子砸死拾荒者的鏡頭進行刪減。婁燁似乎是對電影局這個做法感到不滿,開始在微博上公佈所有與電影局交涉內容。

最終在經過17天的交涉後達成和解方案:原鏡頭保留,只是在男主砸打拾荒者3下之後做3秒23格的淡出(漸黑)的技術處理。隨後婁燁發表微博感嘆審查過程的艱辛,以及自己內心中的不甘,並宣佈取消《浮城謎事》公映版的“導演署名”。

鄔夢雨受CineCina紐約華語電影節委託所創作,主題爲“中國慾望觀察者”的婁燁作品回顧展主視覺海報

而在這之間,讓婁燁被外界所熟知的還是因爲2006年的《頤和園》一片。當初因爲《頤和園》在未過審查的情況下就參加了戛納電影節,導演婁燁和製片人耐安被處罰5年內禁止在中國內地拍片。未過審的理由則是,當時中國廣電總局電影局審片委員會以《頤和園》送去的拷貝畫面看不清,聲音聽不清,拒絕對影片進行審查。

從此婁燁只能開啓5年在海外拍片的“苦行僧”之旅,這期間婁燁創作了兩部作品《花》和《春風沉醉的夜晚》。

婁燁與國家電影局的多次“打交道”之後,也讓其有了“龍標困難戶”的頭銜。

《風中》作爲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其中涉及到了當下頗爲敏感的“拆遷”這一社會話題。影片圍繞着這一男一女的死亡懸案展開,其中婁燁寄希望通過錯綜複雜的敘事線,展現改革開放40年的大浪潮之下,人們如何在善惡正邪的掙扎中博弈,在慾望與規則的漩渦中,彼此沉淪、醒悟與救贖。

婁燁在《風中》的發佈會上曾公開表示,《推拿》之後一直想創作一部有關“我們這個時代”的影片,昨日有過的掙扎與彷徨、有過瘋狂和迷失,或許換取了今日的浮華和富足,但也有可能迎接明日的反思與救贖。《風中》一棟棟高樓大廈的背後是什麼?裏面映照着現實生活的赤裸真相。

其實婁燁爲了《風中》能夠順利上映,做出了諸多努力。據瞭解,影片在2016年就已拍攝完成,爲了能夠順利過審經作出了很多“努力”。從演員選角上看,選擇井柏然、馬思純、陳妍希等當紅明星,讓影片商業氣息十足;片名也從“驚悚”的《地獄戀人》該成了“文藝”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之前爆出曾有敏感人物陳冠希出演的鏡頭,幾乎也刪減得一乾二淨。甚至談話的反打鏡頭也沒有了,只能聽見聲音。

在此前的定檔發佈會上,婁燁一度難掩喜悅之情:“我非常感謝我的主創團隊,有他們的堅持和努力是我最大的動力,影片能夠順利定檔上映,我很感激他們。”

如今影片臨近上映,傳出撤檔的消息,最終是否也會像《紫蝴蝶》和《浮城謎事》般通過對原鏡頭的調整而順利上映,還不得而知。但這部繼《推拿》之後,婁燁導演的又一力作,命運多舛卻是真的。

疑撤檔不是營銷行爲,若改期上映機會更渺茫?

《風中》疑似的突然撤檔,除了讓人們聯想到婁燁導演之前的幾部命運相似的作品外,也不禁讓人聯想起去年的《中邪》一片。《中邪》同樣定檔在4月4日(沒錯,與《風中》同一天),可在3月31日,官方突然發聲明稱,因技術原因,《中邪》決定更改放映檔期,具體檔期計劃擇日發佈。

《中邪》是一部僞紀錄片,取景於某一山村。投資成本只有7萬元,製作水平也可以說是“很粗糙”,但就憑藉“接地氣”的題材和影片內容的“生猛勁”,獲得了廣泛的關注。

2016年9月,騰訊影業買下《中邪》的版權,併爲馬凱配備資深班底進行一系列的重拍、補拍和重新剪輯工作,使影片能夠在院線上映。有消息稱,在經過一系列的“二次加工”後,加上宣發費用,《中邪》的成本已經上升到了3000萬元。

這部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國產恐怖電影能否順利上映也成多方關注的焦點,在經過近兩年的爭取後,2018年3月,導演馬凱通過微博宣佈該片定檔4月4日清明檔的消息。

隨後,《中邪》的宣傳營銷接踵而至,而且十分“豐富”和高調。《中邪》主打鬼神恐怖色彩,影片中神婆、鬼怪的元素也在之後的宣發活動中出現頻繁。

2018年3月15日《中邪》的發佈《邪氣上身》特輯,1分38秒的視頻詳細講述了中國的玄學中“中邪”的驚悚案件。

導演馬凱也曾在採訪中表示,影片中的小紙人是找人“請”過來的,拍完電影還會“請”回去。“其中演王婆的演員連着兩天做噩夢,夢到有人跟她要錢,製片人的舅舅讓我們把小紙人請走後給它燒紙,王婆的演員第三天晚上就好了。”

這種宣傳方式雖然吸引眼球,但鑑於其公然出現一些含有“封建迷信”的營銷行爲,雖造成了一定的話題效應,卻很容易踩到底線。因而有媒體認爲,影片最終撤檔的原因,也與其在宣發活動中的不當言行有着直接的關係。

相較《中邪》,《風中》的宣發可謂相當低調。根據燈塔專業版相關數據統計,該片的營銷事件共有6個。從2018年11月14日曝出該片的臺灣先行版之後,一直到2019年1月30日纔出現第二條,也就是該片定檔的消息。在這之後,一直到3月21日,與該片有關的營銷活動,包括入圍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單元、首支預告片曝光、以及“失真版”海報和人物關係海報在內只有4項。

《風中雨做的雲》劇照

《風中》擁有一衆的當紅明星的演員陣容,反而在宣發階段片方卻不加以利用,實在“有悖常理”。因此有分析稱,之所以如此,更多的原因是片方不想因爲過多的宣傳活動“節外生枝”,引起額外的事端,只希望能保證影片順利上映。由此,單從宣發環節看,如此低調的《風中》,並不存在過度宣發的而引發撤檔的因素。

臨時撤檔的影片,《中邪》是一類,《芳華》又是截然不同的另一類。不同之處最明顯的是表現在各自命運的不同。前者宣佈撤檔後至今未有任何上映的消息,後者則是在2017年9月24日宣佈撤出國慶檔之後,改爲當年的12月15日上映。最終影片獲得了14.22億元的票房。值得一提的是,該片並未因撤檔而有新的刪減,至少該片導演馮小剛用的是“電影一秒沒刪除”回答的。

《芳華》上映後取得不錯的票房和廣泛的討論後,當時有不少媒體和網友再次回憶起此前的撤檔行爲,普遍認爲這是一次電影的營銷行爲。畢竟對方消息表示已經拿到了廣電總局的“龍標”了,又怎麼會突然更換放映檔期?更有媒體大膽猜測,《芳華》是因爲預售成績不理想同時因爲馮小剛與華誼的對賭協議,所以選擇這種另類炒作營銷方式,爲《芳華》製造輿論吸引關注。之所以撤檔,則是爲了有效迴避同檔期的《羞羞的鐵拳》《縫紉機樂隊》和《追龍》等影片帶來的競爭壓力。

傳出此類聲音之後,《芳華》宣傳方張文伯當時曾發文迴應,確認了電影撤檔的消息,否認電影需要7億才能回本,稱報道缺乏事實依據,不夠專業。同時,澄清影片撤檔與預售成績、業績對賭無關。

暫且不論《芳華》的撤檔之舉是否爲營銷行爲,最終影片獲得14.22億高額票房卻是不爭的事實。那麼《風中》的撤檔風波是否存在這一可能性?

某行業資深觀察者對壹娛觀察表示,此次撤檔很大可能不是片方的營銷行爲。在這位觀察者看來,鑑於婁燁導演比較敏感的身份,該片改檔重新上映的希望也比較渺茫。

知乎上有個關於婁燁的熱門問題,“婁燁的電影總是遭禁,哪來的資金讓他持續拍攝”。網友很直接地放出一張截圖。

而這戲《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婁燁是幸運的,背後站着光線傳媒等一批“有錢人”。

再談到婁燁導演未來的電影項目能否繼續受投資方青睞,這名觀察者比較樂觀。他認爲,還是會有人投的。“這個行業有信仰的人還是不少。”

總之,截至發稿,婁燁導演的《風中》還只是傳出撤檔的消息,影院方面並未收到任何確定的書面說明,而主流線上售票平臺的預售仍然開通。如今,我們也只能靜候《風中》的佳音,期待婁燁導演的這部作品可以順利登上大銀幕,不要再給婁燁一個“404”。

而在《風中》之後,婁燁導演的另一力作《蘭心大劇院》也已殺青,在緊張的後期製作過程中。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杜威,編輯/陳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