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會通過800億元永續債發行計劃

  ⊙記者 李丹丹 編輯 陳羽

  工商銀行28日公佈的2018年報顯示,去年工行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977億元人民幣,保持全球銀行業最好水平,同比增長4.06%。

  根據董事會決議,工行2018年度預計現金分紅金額爲893億元,即每10股稅前分紅2.506元,分紅總額和每股分紅較2017年均有所上升。

  工行行長谷澍在2018年度業績發佈會上稱,扣除分紅後,工行通過內源渠道補充資本2000多億元,同時還需要通過一些外源性渠道來補充資本,包括一級資本工具和二級資本工具,如董事會剛剛通過800億元永續債發行計劃。

  1600億元:

  同業中計提撥備金額最大

  年報顯示,工行去年撥備前利潤達到5340億元,同比增長8.4%;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453億元;淨利息收益率(NIM)爲2.3%,同比提升8個BP。

  “去年總的NIM不錯,各家銀行NIM比較穩定,都略有提高。今年情況有一些變化,整個市場的利率有一個比較大的下降。”谷澍坦言,所以今年對於商業銀行來說,保持NIM具有一定挑戰性。工行今年保持NIM主要的側重點,還是在負債端做更多工作,堅持把存款性的負債作爲主要的資金來源。

  資產質量方面,谷澍介紹,資產質量更加潔淨,截至去年年末,工行不良貸款率爲1.52%,較年初下降0.03個百分點,連續8個季度下降;逾期貸款與不良貸款的剪刀差下降46%,連續10個季度下降。

  同時,工行繼續推進潛在風險“瘦身健體”,全年壓降潛在風險融資1880億元,餘額連續11個季度下降。

  “工行去年信貸、非信貸的撥備,提取額一共超過了1600億元,在所有的同業裏面提取額最大。”谷澍稱,截至去年年末,工行撥備覆蓋率達到175.76%,較上年提升21.69個百分點,資產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提升。全年清收處置不良貸款2265億元,同比多處置338億元,進一步夯實了資產質量基礎。

  超1000億元:

  今年小微貸款增量目標

  業績發佈會上傳遞的信息顯示,工行去年全年向實體經濟新投放貸款3萬多億元,其中境內新增人民幣貸款1.16萬億元,增幅9.3%;存量貸款移位再貸1.96萬億元。

  貸款對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在加強。谷澍稱,工行對民營企業的融資總量接近2萬億元,在市場中處在領先地位。去年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較年初增加492億元,增幅18.1%。

  谷澍透露,工行爭取今年實現普惠口徑小微企業貸款新增1000億元以上,截至目前,工行已經基本完成了一半的目標,其中一半是通過線上新產品發放的。

  此前備受市場關注的是,小微貸款如何堅持業務發展和風控提升同步推進?谷澍介紹,第一是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把好客戶准入關,把握真實信息,選擇真正有需求的優質客戶;第二是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在嚴格遵守利率定價規律的基礎上,爲小微企業提供全流程、全產品、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第三是繼續堅持專業治貸、專家治貸,配強專業人員,實行集約化經營;第四是不斷加強金融科技應用,持續完善產品,通過大數據等技術的深入應用,提升線上融資產品的服務供給能力。

  1+1>2:

  理財子公司與資管部並行

  去年資管新規正式實施,不少銀行的資產管理業務受到影響。工行副行長譚炯介紹,去年工行的資產管理業務呈現“一穩一降一升”的特點。

  “一穩”主要表現在業務規模方面。截至去年年末,工行非保本理財產品的餘額是25800億元,同比小幅下降3.4%。去年工行新發行符合資管新規的產品超過3600億元,處於市場領先。

  “一降一升”主要體現在收入方面。去年全行業的理財收入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工行理財收入也出現小幅下降,但是在可比同業中,市場佔比得到提升。去年工行理財收入爲206億元,在同業中佔比提升了2個百分點。

  據譚炯介紹,下一階段工行會有序地壓降老產品,有序地實現好新老產品的接續,同時實現整個管理模式的有序轉型。在資管新規規定的過渡期內,工行要穩住客戶、穩住規模、穩住收益、穩住市場領先優勢。

  今年2月15日銀保監會正式批准工行設立理財子公司。譚炯介紹,當前工行正積極穩妥推進理財子公司的籌建工作,儘快實現開業運營。在籌建理財子公司的同時,工行將保留總行資產管理部,發揮“1+1>2”的協同效應。其中,總行的資產管理部主要承擔大資管業務的統籌協調和聯動職能。

  而且,工行將進一步理順關係,理順未來要成立的理財子公司和集團在渠道銷售、產品佈局、項目推介、風險管控、系統考覈評級、區域理財以及境外發展等八個方面的關係,發揮好集團聯動協同優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