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参加了上马半马赛事的孙先生最近又报名了5月在顾村公园举行的家庭马拉松,“希望带着老婆儿子一起去运动,一家人健健康康地生活。”上海市民运动会、上海城市业余联赛,这些上海本土原创的赛事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体育大餐。近日举行的2019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也成为与会交流的热点,赛事已经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开门办赛撬动市场资源

  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的最大亮点,在于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丰富全民健身办赛主体。在消除市场开放壁垒,海纳百创开门办赛;建立评估指导体系,完善赛事管理能力;改革创新办赛方式,精准服务办赛主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今年已举办第三年,作为上海群众体育最具代表性的赛事活动之一,2018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共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超过万场,动员约300多万人,1200多万人次参与,城市业余联赛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及企业)参与率达到100%。城市业余联赛成为广大市民参与健身、切磋技艺、交流文化、享受快乐的舞台,也成为展示群众体育丰硕成果和市民精神面貌的城市名片。2019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于1月1日至11月24日举行,项目联赛的数量增至12项;项目系列赛由原来的 “37+X”项升级为“46+X项”;品牌特色赛事活动由原来的“12+X”项增加到“19+X”项,吸引每一个喜爱运动的市民“一起上赛场”。

  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原则,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的项目联赛和品牌赛事采用“竞争性磋商”的方式竞标,而项目系列赛则采用“赛事入围”方式开展招标。在公开招标的基础上,鼓励办赛主体强强“联”手,集各家所长,有效整合资源。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不设置总冠名,主动给各类办赛主体“松绑”,主动消除市场壁垒,释放办赛单位的市场活力,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资源参与到城市业余联赛中来。

  据统计,市体育局2018年度对城市业余联赛扶持经费总额达3000万,实际吸纳社会资金1.3亿,实践应证了政府鼓励与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群众体育产业的发展,激发全社会参与赛会的热情。

  平台效应带动产业发展

  在全民健身赛事“放管服”改革中,市体育局发扬“店小二”精神,通过深入调研,了解体育企业需求,制定政策、扶持经费、引导培训,帮助体育企业更好地参与上海全民健身赛事。众多体育产业相关企业、赛事公司、装备公司、体育文化传播类的机构和组织,犹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群众体育赛事的营商环境得到不断优化。

  在市级城市业余联赛的“公转”下,各区体育局积极“自转”办赛,进一步通过区级城市业余联赛平台整合资源、释放市场活力,从市级平台顶层设计带动区级平台协同发展。目前16个区“一区一品”的区域化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格局已初步形成。例如:普陀区的“约战普陀”系列挑战赛、黄浦区的“我来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运动会、静安区的“国际静安城区精英挑战赛”、青浦区的“绿色青浦”全民健身系列赛等应运而生。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表示,群众性体育赛事的蓬勃开展是上海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基础,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作为本市群众性体育赛事的综合平台,将继续扶持优质办赛单位发展、提升群众体育赛事品牌影响力、培育赛事组织人才、汇聚融合上下游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