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家退市央企到首家重新上市公司,長航油運終於要迎來“滿血復活”。在恢復上市兩個多月後,3月19日,ST長油披露重新上市後的第一份年度報告,去年淨利潤3.6億元。隨着業績公司持續盈利,經上交所同意,公司也將徹底摘掉“ST”帽子。根據公告,公司股票3月28日停牌1天,3月29日起復牌,簡稱由“ST長油”變更爲“長航油運”,日漲跌幅限制從5%變爲10%,股票代碼“601975”不變。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谷偉

  重新上市後,業績股價均不理想

  長航油運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南京水運。1993年,長航集團以南京油運部分資產發起成立南京水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南京水運”),並於1997年上市。2007年,長航集團將南京油運的全部海上運輸資產注入南京水運,完成了江海重組,實現了海上資產整體上市,並將“南京水運”更名爲“長航油運”。

  因爲2010年到2013年連續虧損,長航油運於2014年6月5日從A股退市,成爲2012年退市制度改革以來上交所第一家因財務指標不達標而退市的上市公司,也是“央企退市第一股”。退市前,其A股最終收盤價定格於0.83元。

  不過,在當年8月轉入“老三板”(股轉系統)掛牌後,長油並未就此沉淪。2014年11月28日,南京中院裁定批准長油的重整計劃。此後通過轉增股本和以股抵債,長油合計清償了約62億元債務,13家金融機構由債權人變成了股東,並承諾自重新上市起12個月內不會減持。

  這也讓退市時“追隨”長油沉入老三板的十多萬股東看到了“復活”的希望。果然,在剝離了最大虧損源VLCC船舶(超大型油輪)後,長油逐步恢復了持續經營能力。在2015-2017年分別實現營收54.79億元、57.81億元和37.29億元,扣非淨利潤6.11億元、5.29億元和3.80億元,其他經營指標也達到了重新上市的條件。2018年6月4日,長航油運向上交所提交了重新上市申請,並在當年11月獲批。

  今年1月8日,闊別A股四年多的長航油運終於重回A股懷抱,以“ST長油”的身份重新上市。不過,時移世易,A股市場已不再是“烏雞變鳳凰”時代,當天ST長油並沒有像不少股民期待的那樣暴漲,反而全天下跌23.2%。這還不算完,接下來,ST長油一路下跌,直至2月1日跌至2.04元的最低點。不過,此後隨着股市轉暖,ST長油走出了一個V字形走勢,到停牌前收於3.27元,較2.04元的低點上漲了六成,不過離重新上市的開盤價4.31元仍有24%的跌幅。

  3月19日,重新上市後的首份年報顯示,長航油運去年實現營收33.78億元,同比下降9.41%,淨利潤3.6億元,下降12.25%。從分行業情況來看,公司去年的貿易業務營收大幅下降58.72%,成爲拖累業績的大頭。

  投資現驚喜,新老股東均有收穫

  在退入老三板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長航油運報收於0.83元/股。不過,依然有不少股東選擇堅守,甚至有不少人是在退市整理期冒險殺入。其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仍在服刑的前私募一哥徐翔。長油2014年中報顯示,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鄭素貞(徐翔之母)、應瑩(徐翔之妻)、徐柏良(徐翔之父)以及徐翔,4人合計持有2200萬股長油。雖然如今的股東榜上已經看不到,但這部分股票理應尚在凍結中。根據市場人士估算,徐翔買入的總成本在1800萬元左右,而根據如今的股價,2200萬股已經浮盈了超過5000萬元。

  另外,被稱爲“ST專業戶”的著名牛散陳慶桃在退市時也持股800萬股,不過有報道稱,陳慶桃在長油重新上市前就已在老三板以4元左右的價格出清了這些股份,同樣賺得盆滿鉢滿。

  “因禍得福”的還有在債務重整中選擇轉股的一衆金融機構。年報顯示,最新的十大股東中,除了大股東中外運長航集團,其餘全部爲金融機構。持股最多的爲第二大股東建行江蘇省分行,共持有7.72%的股份。以當初2.3元的轉股價格來算,這些金融機構也已浮盈超過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