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关于“女德”的讨论一波接一波。

层出不穷的“女德班”,以各种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比如打着“传统国学”旗号的丁璇、用“性别优势”进行功利主义包装的Ayawawa,等等。

这些人嘴上说着为女性好,实际上却丝毫没有正视女性面临的歧视、家暴等种种困境。

他们推崇、传播“女德”也并不见得是真的相信那套,根本的原因还是利益的驱使。要知道,在Ayawawa糊掉以前,她开创的所谓“情感咨询机构”年收入早已过亿。

这让我想到最近刚出的一部冷门电影。片中的黑心机构也是利用“女德教育”来洗脑和残害少女,只不过画风更诡异,手段也更加残忍——《芳龄十六》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所封闭式管理的女子寄宿学校。

在这里,女生们被要求绝对服从,每日按部就班地过着整齐划一的生活——上课、服用维生素、餐后休息、清洁、睡觉,日复一日。

而在她们乏味的课堂上,每天接受的就是“女德”教育。

教学视频里的老师,会一遍遍强调什么是干净的女孩——体贴、服从、耐心、谦逊……

这些女孩都是被父母抛弃的孤儿,由学校“好心”收养了她们。

根据学校女管事的说法,当她们从16级毕业(也就是16岁)以后,就会有家庭来领养她们做女儿。而越是符合“女德”标准的女孩,就越容易被选中拥有家庭、获得幸福。

故事的女主维维安,从小在这样的洗脑教育中长大,对这一套深信不疑。

影片开始没多久,她就升学到 16级,并被安排到新的宿舍——玫瑰大厅。

在这里,她遇到了曾经的朋友索菲亚。

很快,女管事就告诉她们,学校的赞助商即将来挑选女孩领养,给每人发了一件标有她们名字的裙子,还鼓励她们晚上睡觉的时候穿。

女孩们对新裙子纷纷爱不释手,期待着一户好人家能够领养自己。

但不用想也知道,事情不会就这么简单。

果不其然,还没等到晚上,索菲亚就急忙跑过来劝告维维安——千万不要继续服用学校发的维生素,那种药物只会让人在半夜睡得死死的。

她还表示,自己在13级时就发现,女生睡着之后会发生很多危险的事,有的会被带走,有的甚至会被猥亵。

从小接受洗脑教育长大的维维安,起初并不相信这种说法。

但看到索菲亚诚恳的样子,她有些不解,于是便将信将疑地偷偷把维生素冲进了下水道。

谁知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

当晚她就发现,等所有女孩睡着之后,女主管带着两个壮汉进房,直接扛走了两个人——她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维维安这才发现,原来她们并不会被人领养,而是被买家秘密地挑选。

所幸,这一次的买家选中了另一个女孩,而非维维安。

接着,她又在无意中听到女主管打电话说选女孩的事,越想越细思极恐。

经过这么一晚上的遭遇,维维安开始相信学校里隐藏着阴谋。

在和索菲亚商量之后,她决定想办法弄张门卡逃走。

可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维维安试过很多种方法,她先是企图偷取医生的门卡,结果卡没到手还暴露了自己的异常,被对方注射了浓缩维生素;

后来,她又遭到同学的举报,被女主管关了一阵笼子作为惩罚。

最后还是索菲亚,在撞见警卫到宿舍猥亵女生时打死了对方,成功偷到了一张门卡。

但没想到这门卡不但没帮她们逃出去,还直接引发了警报。

被抓获的两人誓死不交出门卡,女主管雷霆大怒,把索菲亚关进了楼下的监狱里。

不仅如此,医生还宣布将一天惩罚一个女生,直到门卡被找到为止。

那么门卡到底在哪呢?

实际上,在被抓到前,索菲亚及时将门卡藏到了自己的床头。

导演并没有在此处兜圈子。

等到维维安从笼子里被放出来后,她二话不说就拿到门卡并绑架了女主管,救出了朋友索菲亚。

也许对于看惯了打怪闯关的小伙伴来说,这样的剧情处理显得不够刺激。

但是影片的重点并不在此,而在于揭秘——学校为什么贩卖女孩?女孩被买家买走后,结局如何?

对于这些问题,导演也没有卖关子。

随着维维安和索菲亚的出逃,影片的谜底也逐渐揭开。

两人先是在楼下手术室里发现了所有被“领养”女孩的尸体,她们的脸部被人给残忍地剪掉;

随后,维维安又在一个房间的电视里看到了一部宣传片,是关于面部修复的。

根据宣传片里显示的内容,这里根本不是学校,而是一间诊所!

之所以收养和教育这些女孩,目的就是把她们培养到16岁,供客户挑选。

而一旦谁被选中,就会被杀死。她的脸也会被剪掉并通过手术替换皮肤,让有钱人的脸恢复到青春时期的最佳状态!

换言之,这些女孩就是“行走的胶原蛋白”,长大只是为了像动物一样被人剥皮,女德教育只是为了洗脑让她们更加听话。

怎么样,这个脑洞是不是听起来就很丧尽天良?

在明白了真相后,维维安也怒不可遏。

她与索菲亚一起将女管家锁进笼子里,并帮助其他女孩逃出“学校”,获得了自由。

但她和索菲亚两人,却没来得及逃走。

她们被赶来的医生逼到一个屋子里。为了让医生死心,她甚至不惜用刀割脸毁容。

最终,医生只能黯然离开,两人在第二天被警方发现。

阳光照耀在她们青春的脸上,非一般的明媚。

这也是整部影片中,唯一一次出现阳光的镜头。

除此以外,影片始终是阴暗的布光,灰暗的画面,气氛暗黑而压抑,用以呈现这所“学校”扭曲的商业模式以及让人窒息的洗脑控制。

这种操作,和我们时下遍地开花的女德班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电影里,女孩们在“女德”教育的洗脑下,将“学校”所传递的一切视为真理。这也是为什么在索菲亚发现真相之前,没人质疑与试图逃离学校控制的原因。

就拿维维安来说,索菲亚劝她不要吃维生素时,她曾为之辩护——因为“学校”告诉她们,维生素是有益健康的。

在索菲亚提出要逃走时,维维安的第一反应也是不可以——因为根据“学校”的说法,外面的空气是有毒的。

即使维维安发现“学校”在贩卖女孩时,她的内心一开始也还会不自觉地为“学校”辩护——虽然女孩是被卖了,但也许这之间有什么误会,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糟糕。

这让我想到,去年Ayawawa那番“慰安妇存活下来是因为性别优势”的言论引发众怒之时,她的微博下面也有不少粉丝为其洗白、喊冤。

所以,这部影片虽然使用了虚构的设定,但它涉及的问题却不乏现实意义——不仅仅揭露了“女德教育”的本质,也与我们探讨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什么会丧失。

关于这一点,在维维安和索菲亚逃跑时,医生劝说维维安开门的那个情节,就十分值得玩味。

医生表面上动之以情地说“我只想帮你”、“我是来救你的”,实际上惦记的却只有她那张能够卖出高价的脸。

这和那些女德教主们一样——他们宣传得天花乱坠,说是为了你的家庭、爱情、婚姻、事业,实际上却是披着国学、心理学、进化论等等的外衣,制造伪概念对人们进行洗脑轰炸,进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掏出自己的腰包,贡献一份智商税。

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难免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前,不知如何应对。当你求助于外界时,眼花缭乱的信息又让人真假难辨,稍不注意就会陷入人家设计好的圈套。

其实,世界千变万化,没有人能够完全不受蛊惑、不犯错误。但假于他人,不如反求诸己,始终带着思辨审慎的态度去看待事物,永远不放弃独立思考。说来简单的一句话,做起来却非常不易,写在这里,与大家共勉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