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問題曝光,學生家長質疑食堂管理,一時之間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然而隨着調查進行,事件卻發生了重大反轉——從一開始的“黑心食堂給學生喫變質食品”,演變成了“家長集體潛入食堂僞造變質食物,擺拍並誣告學校”。

  這樣的事件走向似乎再次讓人們意識到,在網絡信息時代,任何新聞都有隨時反轉的可能,而真相對大衆來說,也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

  所以今天,就來給大家安利一部日劇SP——《虛假新聞》。

  片中的故事,同樣由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引發。

  女主東雲樹,是一家網媒公司的年輕記者。由於正義感爆棚又堅持新聞理想,她經常撰寫一些反思社會現實的嚴肅報道。

  一天,主編給她安排了個任務——調查網上廣受熱議的“烏冬面事件”,並撰寫一篇文章。

  原來,三天前有人在網上po照片,說在鶴龜牌烏冬面裏發現了青蟲,引發大衆關注。

  隨後,這家食品廠又陸續被爆出了壓榨勞工、性騷擾等各種黑料。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起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

  但女主卻發現了不少疑點——

  其一,爆料者說剛打開泡好的烏冬面就發現了青蟲,但照片裏卻沒有任何冒熱氣的跡象;

  其二,經過與同款烏冬面對比,照片中麪湯的顏色濃到不正常。

  當女主拿着這些疑點當面質問爆料者時,對方卻各種狡辯。

  一會說自己把泡麪放涼了纔打開,一會又說喜歡喫濃湯,只放了少量的熱水。

  爲了證明自己沒有造謠,爆料者還向女主展示了網友跟帖。

  原來,有不少其他人也在同款泡麪裏發現了垃圾、蒼蠅、螞蟻等異物。

  見此狀況,女主立馬趕去鶴龜食品廠調查。

  在那裏,她得到了相反的結論——

  保健站的調查員告訴她,鶴龜的加工非常規範,不存在混入異物的情況。

  不僅如此,對方還表示爆料者拒絕將青蟲寄來鑑定,導致鶴龜無法自證清白,每天都要接到幾百通投訴電話。

  根據調查員的說法,鶴龜食品廠是無辜的,而這位爆料者反倒像個“愉快犯”——通過造謠引發鶴龜被罵,並暗中觀察獲得快感。

  於是,女主很快將這種推測寫成了報道,瞬間點擊率爆表,破了紀錄。

  爆料者也因此遭到了大量鍵盤俠的攻擊。

  他爲了自證清白,向食品廠發起反擊,po出了美國網媒的報道,揭發鶴龜的母公司TEISHO剝削外國勞動力,從而引來工人報復,將青蟲混入泡麪。

  這番操作一出,女主頓時一臉懵逼——難道是自己搞錯了?有問題的是食品廠?

  但事實也沒有這麼簡單。

  她的總編通過技術手段,發現爆料者引用的美國報道網頁是僞造的;

  之前跟帖爆料泡麪有異物的那些頁面,也全都是假的。

  看來,這個爆料者爲了黑鶴龜,確實下了一番功夫。

  於是,女主立馬又寫了一篇闢謠報道,澄清鶴龜母公司剝削外國勞動力的爆料不實。

  但諷刺的是,這次鍵盤俠們不僅對闢謠帖選擇性失明,還一股腦地稱讚爆料者是正義人士,支持他繼續“爆料大公司的黑幕”。

  顯而易見,想靠網友明辨是非是不可能了。

  於是,女主決定查出爆料者的真實身份,扒出他和鶴龜的恩怨,還新聞一個真相。

  那麼這個爆料者,到底是什麼來頭呢?

  原來,此人名叫猿滑升太,是另一家食品公司八峯的商品開發部長。

  而這家八峯公司,正是鶴龜母公司的競爭對手。

  所以說,他惡意造謠鶴龜,就是出於商業利益?

  然而還沒等女主進一步確認,事情又發生了變故——

  猿滑發現了女主在調查自己。於是搶先一步,在網上曝光女主的身份,並表示自己“被女記者施壓”。

  這一招,直接導致女主被無數“正義之士”人肉。

  網友們扒出了她“暴力毆打性騷擾犯”的黑歷史,並掀起了一輪針對她的網絡暴力。

  同時,鶴龜那邊召開發佈會,告訴公衆,青蟲事件是八峯公司的惡意造謠。

  這麼一來,猿滑直接被八峯公司開除。

  他的妻兒也遭到圍攻——家裏電話被好事者打爆,甚至還有喫瓜羣衆蹲在他家門口,用手機直播他的窘狀。

  走投無路之下,猿滑找到女主,要她賠償自己的損失。

  看到這裏,估計有小夥伴疑惑了——整件事難道不是猿滑自找的嗎?誰讓他造謠抹黑鶴龜?

  然而,事實上還真不是——

  首先,青蟲事件並非造謠。猿滑真的曾在泡麪裏發現一隻青蟲,還在驚恐中打翻了麪碗。

  但他爲了發推時有圖有真相,只好把面重裝回碗裏,並加水、加調料冒充灑掉的麪湯。

  這就是爲什麼照片裏的泡麪既沒有熱氣,湯又濃得不正常。

  其次,猿滑實際上是個電腦白癡,那些僞造的網頁和跟帖,全是網友提供的。

  他是被有心者一步步帶了節奏,越陷越深,最終變成了炮灰。

  那麼這個“有心者”又到底是誰呢?既然面裏有青蟲不假,食品公司是否真的有問題?

  從這裏開始,影片就分成了雙線敘事——

  一邊講述女主爲還猿滑清白,着手調查幕後的始作俑者;

  一邊講述她聯手報社前同事,調查青蟲事件背後的真相。

  結果不查不要緊,女主這一查,直接發現鶴龜的母公司背後,有個讓她恨得牙癢的政治人物——新任縣知事候選人,最上圭一。

  爲啥恨他呢?因爲他就是那個當初性騷擾女主,並被女主暴打的男人。

  當時,他作爲經濟部官員,涉嫌參與一樁引進外籍勞工的賄賂案,女主上門採訪,結果發生了性騷擾事件。

  沒想到,如今他作爲縣知事候選人,竟然重操舊業,又一次牽涉進同類賄賂案件。

  於是,這次女主下定決心要找到受賄證據,將他曝光。

  但直到選舉日前兩天,她都一無所獲。衝動之下,她直接跑去質問最上。

  這一問才發現,劇情又發生了反轉——

  原來在經歷了性騷擾事件後,最上已經洗心革面要做個好官。這次的受賄事件,他是被人污衊。

  而女主之所以揪住他調查,完全是受了主觀判斷的誤導。

  不過,在受賄案真相不明的同時,“青蟲烏冬”事件的調查卻有了眉目——

  首先,女主找到僞造跟帖頁面的網友,發現對方只是爲了蹭熱點;

  接着,她發現美國報道的頁面,是由一個廣告公司僞造,其背後的委託人之所以想抹黑鶴龜,就是爲了讓不願受賄的最上,輸掉選舉。

  故事發展至此,兩條線索合二爲一,原來“青蟲烏冬”事件的根源,是一場政治選舉。

  在影片最後,女主將所有內幕寫成報道,發到了網上。

  總的來說,《虛假新聞》講述了一個“虛假新聞反轉又反轉”的常見故事,折射出了諸如網絡暴力、造謠傳謠、水軍帶節奏、政商勾結等諸多社會問題。

  這些問題,無一不引人反思。

  從網媒的角度來說,許多從業者因爲信奉“流量爲王”,而放棄媒體責任。

  比如片中女主的總編,寧願讓她寫寫無聊的三俗,也不讓她花時間採訪社會民生。

  從喫瓜羣衆的角度來說,一旦對是非失去了判斷力,就會淪爲起鬨架秧子的烏合之衆,任由水軍帶節奏、當槍使,甚至有一天喫瓜喫到自己頭上。

  比如,片中隨手轉發的網友裏,就包括猿滑的兒子。當真相曝光後,他瞬間從喫瓜羣衆變成了受害者之一。

  從鍵盤俠的角度來說,“正義之言”雖然不用負任何責任,但網絡施暴卻能毀掉別人。

  可以說,劇中的故事雖然發生在日本,卻與咱們身邊的現實也蜜汁相似。

  比如,女主一開始沒證據證明猿滑是愉快犯,但總編卻強行將文章標題寫成《青蟲烏冬的真相!愉快犯所爲?》。

  說起來是“增加點擊”,實際上就是炮製虛假新聞。

  就像女主所質疑的——難道標題裏用個“?”或“疑似”,就可以造謠不背鍋了?!

  因此,這部劇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引發了我們對於“虛假新聞如何產生”的探討——

  說回成都七中的食品安全案,過程也是一樣的跌宕起伏。

  一開始,事件引起社會關注,是因爲一張朋友圈截圖被廣泛傳播,稱因一名學生身體不適,家長帶去檢查後發現,是因長期喫變質食物導致,於是這名家長“臥底食堂假扮食堂工作人員,最終獲得問題食材證據”。

  而當變質食物的照片在網上爆出後,迅速吸引了大量熱心網友的關注與問責。

  然而,隨着警方介入調查,事情卻逐漸發生了反轉——

  先是發現“臥底食堂獲得證據”一事純屬造謠,且造謠者並非學生家長;

  接着通過監控視頻,證實了網傳的“食品變質照片”爲家長造假,故意撒上薑黃粉、紅曲米僞造食物發黴,意圖引發轟動效應。

  據傳,權威檢驗部門檢測結果顯示,在學校已經送檢的18批次食材中,粉條檢測結果不合格,其餘17個樣品食材未發現問題,另有其他檢驗結果後續會陸續公佈。

  有關部門對此事反應很快,不但在幾天前就第一時間解聘了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校長,並責令學校重組董事會,甚至還將溫江區教育局局長等相關區委領導做出停職處理;而擺拍造假的三名家長,也因爲涉嫌尋釁滋事罪被警方調查。

  雖然事情至此,算是給了公衆一個交代,但輿論的反響卻還在持續,遠未結束。

  在包括南方都市報、澎湃新聞等傳統媒體關於此事最新通報的文章評論區裏,依然有很多讀者,對於事情背後的真相存在疑慮。

  這些留言的懷疑合理嗎?他們是在“帶節奏嗎?”

  我很慚愧,我也無從判斷,我也沒有能力告訴大家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

  從我個人的角度出發,當然從心底希望,食堂的菜品如政府公示的那樣,沒有嚴重的問題。我們託付給學校的孩子們,都能夠健康的成長。

  面對我們普通人根本無法判別的事件,可能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懷有一顆怒抱不平之心的同時,也切記務必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因一家之言便斷言真相,也不要選擇性失明,更不要在無形中助長以訛傳訛的不義之舉。

  希望你,看得見黑暗,更看得見光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