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提交給美國證監會的一份文件中顯示,需要為蘋果CEO配備一架私人飛機,私人飛機並不是為了 CEO 的個人利益,而是「為了蘋果的利益付出的合理和必要的費用。這款私人飛機可以用於CEO的商務出行和私人旅行,在2017 年,蘋果公司為庫克的私人飛機的總花銷為 93109 美元,約合人民幣 60 萬,而蘋果的市值在2017年為9000億美元,相對於60萬元來說是微乎其微的。

蘋果這個花銷的目的是什麼呢?首先是時間成本,美國的企業家尤其在華爾街很注重時間成本概念,廣為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在低頭撿一美元的時候已經賺了十萬美金」。配備私人飛機可以不受交通條件、交通管制等人為因素的影響,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參加世界上各種頂級聚會,完成商業洽談。

其次是招牌效應。蘋果的CEO就是蘋果的靈魂人物,CEO出行乘坐高端的私人飛機,會使得股民和用戶心中產生蘋果依然是值得信賴值得投資的印象,投資者合作者投資的時候也多了一份保障,這樣的效果就是蘋果的股價一路上漲,股東們的錢財也越賺越多,一本萬利。

擁有私人飛機的也並不是庫克一人,在庫克之前喬布斯也曾擁有自己的私人飛機。2000 年,喬布斯重回蘋果,公司獎勵了他一架 22 座的 Turbo-Jet 引擎飛機,一切費用由公司承擔。只不過庫克這次的事正式成了公司的明文而已。國外的大公司擁有私人飛機的有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Google 總裁施密特以及首付比爾蓋茨。

國內巨頭公司擁有私人飛機的有萬達總裁王健林(國名老公王思聰當初帶的寵物狗坐飛機可能就是這架),地產大亨李嘉誠以及阿里巴巴馬雲,他們的私人飛機為同一型號灣流 G550。恆大老闆許家印的私人飛機為灣流 G450,最貴的是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機型為灣流 G650,價值4億人民幣。國內的CEO的私人飛機主要是負責商務洽談,在私人旅行方面使用的較少,我國的空中管制也是比較嚴格的。國內私人飛機一般都是私人自己掏錢,以公司名義為CEO安排的比較少,但是公司的錢說到底大部分還是自己的錢,因為我國目前的大公司CEO以創始人居多。這部分人群購買飛機的目的也是以上的兩個因素,還有就是一個攀比的心理存在吧,國外也不例外。


我是宅男技術猿。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動動手指「關注」我的號,就是對我最大鼓舞!

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一個現象,在民用飛機上,你可以碰到明星,可以碰到某某富豪。但基本是碰不見類似蘋果CEO、微軟CEO的大公司大富豪的,為什麼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都有:私人飛機

此前蘋果公司要求庫克出行必須乘坐私人飛機,你們可別以為這是坊間的傳聞,這是實打實的新聞。12月27日,蘋果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申報文件中,新增了公司高管乘坐私人飛機出行的附加福利條款。

文件中稱,「作為給庫克的附加安全措施,董事會要求庫克所有的商務和私人出行都使用私人飛機。」儘管報銷私人費用是額外福利,但庫克也要支付相應稅費的,這其實對於庫克來說是九牛一毛的開支。2017年,蘋果公司給庫克漲了74%的年終獎,至1282.5萬美元,再加上306萬美元的年薪和價值8920萬美元的蘋果股票,年入超過1億美元,這「點」稅收對庫克來說就是付得起。

其實除了庫克享用私人飛機外,那些大富豪也是如此。中國富豪也是如此,比如趙本山。

比如蘋果靈魂人物喬布斯,在2000年回歸蘋果公司的時候,公司就獎勵了他一架22座的Turbo-Jet引擎飛機,命名為「N2N」,由公司承擔飛機的一切開銷。比如比爾蓋茨就擁有多架私人飛機,包括一架波音 757、一架挑戰者 604、一架龐巴迪 BD-700 環球快車,也有消息稱他的飛機收藏里還包括一架空客 A380。

英國的《金融時報》曾在2016年有過一次統計,列出了在私人飛機上花費前十的高管,下面是表單:

像大眾比較熟悉的就有谷歌總裁埃里克·施密特,臉譜網的CEO馬克·扎克伯格,哥倫比亞廣告公司的萊斯利·莫維斯都在榜單上。

之所以,這些大富豪都有屬於自己的私人飛機,一個是處於安全考慮,一個是處於效率。比如蘋果公司提交文件中這樣寫道,「出於安全和效率的考慮」。這也是我們在民用飛機中很少看到他們的原因。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動動手指「關注」我的號,就是對我最大鼓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