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詩歌史上,杜甫是一個偉大的標杆,雖然他的生前並不是耀眼的明星,但時間不但沒有湮沒他的成就,反而使之大放光彩。杜甫生前爲了避禍,曾在成都寓居在草堂四年,並寫下了240多首詩歌。所以,杜甫草堂成爲了成都的一張名片,歷代都有修葺擴建。

到了近代,杜甫草堂更是成爲了文學青年的聖地,每年都有無數人前來參觀憑弔。相信很多讀者也親身前往,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在杜甫草堂博物館實地或者其網站上,都會將一本叫做《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的文物,作爲鎮館之寶。

要知道,杜甫草堂博物館之中,收藏了歷代杜甫詩集上千部,其中不乏很多珍本、善本。那麼,這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有什麼魅力,能夠獨佔鰲頭呢?小珏還是從它被發現的經過說起。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老革命家李一氓走進中國書店,觀看欣賞書店之中的古舊書籍。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這裏,他竟然與這本孤品的《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完美邂逅。

大概是因爲本身是殘本,這本古籍無人問津。但李一氓不僅是革命家,而且還是詩人、書法家。他立即發現了這本古籍的珍貴之處,併購買下來。

這本書在發現的時候,已經破敗到什麼樣子呢?它只有二冊,殘存六卷。這六卷分別是第十四卷中的第一至十三頁、第十六卷的一至五頁和十七至二十一頁、第十七卷、第十八卷、第十九卷的一至二十二頁、第二十卷的十一至十三葉頁,共計六卷八十七頁。

可以說,它缺頁現象非常嚴重,就是一個殘品。然而更爲重要的是,它沒有卷首,也沒有編輯者,甚至連原本應該是多少卷,也不清楚。雖然內容中有編年,卻沒有按照編年排列,相當混亂。根據它的版式特徵,專家們確定爲福建建陽刊本。按照目前的統計來看,這本詩集在全世界沒有第二本,是不折不扣的傳世孤品。根據書店的人猜測,這本書可能是從皇宮之中流入民間,因爲機緣巧合被書店回收。

李一氓先生的眼光好,得到這本書也沒有費多大功夫,不過到底怎麼處置它卻是一個問題。作爲老一輩革命家,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要捐獻給國家,絕對不能據爲己有。然而到底捐獻給哪個單位,卻犯了難。當時,有包括北京圖書館在內的多家圖書館和博物館找到李老,希望能將此書代爲收藏。

然而,李老有自己的考慮,一來他本來就是四川人,希望能夠給家鄉盡一些貢獻;二是考慮到這本書的名字剛好與杜甫草堂吻合,只有放在杜甫草堂博物館纔算有一種物歸原主的感覺。

因此,李老邀請了許多老革命家、文學家題字紀念之後,毫不猶豫地將此書捐給了杜甫草堂博物館。在此之前,他還根據自己的理解,重新編訂了順序。

這本孤品雖然殘缺,卻被譽爲“書籍中的維納斯”。它其中的詩歌註解和介紹,填補了很多認識上的空白,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它的字體非常奇特雄壯,讓我們能夠領略宋代的文化精華。因此,儘管它是一件殘破的文物,儘管杜甫草堂博物館收藏了不可計數的珍品文物,但這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依舊成爲了鎮館之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