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解局】空姐搭順風車遇害,究竟誰之過)

俠客島:空姐搭順風車遇害究竟誰之過

這是一個讓人悲傷的消息。

5月6日淩晨,21歲的空姐李某珠,在鄭州通過滴滴平颱搭乘順風車,不幸被司機殺害。犯罪嫌疑人劉振華作案後棄車跳河,目前警方正在相關區域全力展開搜捕。

事情發生後,各種討論層齣不窮。從吐槽個人遭遇到推介防狼經驗,從探究法律責任到揣摩嫌疑人動機,從譴責滴滴平颱到關注安全共享……空姐李某的悲劇,迅速發酵。

那麼,熱議之餘,它是否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進步的契機呢?

法律責任

先從法律責任談起。

空姐李某搭乘的是一輛滴滴平颱的順風車。這種車,在性質上叫“閤乘車”,俗稱“拼車”,是一種公民互助、互相分攤齣行成本的綠色齣行方式,不以營利為目的,在法律上與通常所指的“網約車”不是一個概念,不受《網絡預約齣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規製。

那順風車受什麼法律規製呢?《暫行辦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私人小客車閤乘,也稱為拼車、順風車,按城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隻不過,案發所在地的鄭州市,雖然在2016年11月就公佈過《鄭州市規範私人小客車閤乘齣行的意見》的徵求意見稿,但是相關法規卻沒有最終齣颱。換言之,這樣的順風車在鄭州並沒有成為法律法規的調整對象。

退一步說,《鄭州市規範私人小客車閤乘齣行的意見》(徵求意見稿)第五條第五款規定,私人小客車閤乘不屬於道路運輸經營行為,為閤乘各方自願的民事行為,相關權利、義務及安全責任事故等責任由閤乘各方依法、依約自行承擔。也就是說,即便上述徵求意見稿得到實施,滴滴平颱也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從另一個角度看,在整個事件中,滴滴平颱其實隻是扮演瞭居間的信息服務角色——它不提供承運服務,並非承運人。在學術上來說,順風車模式下,乘客的認知是順風搭車,平颱僅係為乘客和車主提供中介撮閤,平颱和乘客間屬於居間閤同關係,無需承擔客運閤同承運人責任。相應責任應由車主承擔。

滴滴齣行的《順風車服務協議》的第一條1.5也約定:順風車平颱提供的並不是齣租、用車、駕駛或運輸服務。我們提供的僅是平颱註冊用戶之間的信息交互及匹配服務。如果用戶的閤乘需求信息被其他用戶接受並確認,順風車平颱即在雙方之間生成順風車訂單。

因此,在李某遇害的案件中,是很難要求滴滴平颱承擔主要責任的。畢竟,刑事犯罪不能輕易預見。

打撈現場打撈現場

資格審核

但不可否認,滴滴平颱有沒有盡到對司機劉振華的審核責任,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

資格審核,是順風車車主能否入駐滴滴平颱的重要程序。在本案中,滴滴平颱是否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就要看滴滴公司是否履行瞭必要的審核義務。

而對於這一點,直至現在,滴滴方麵尚未給予正麵迴復,隻錶示稍後會有更詳細信息披露。

按照目前要求,在註冊成為順風車車主時,需要提供真實有效的身份證、行駛證、駕駛證,且駕齡需在一年以上。此外,滴滴還與公安部門展開瞭緊密閤作,對車主進行背景篩查,排除犯罪記錄人員、在逃人員、吸毒、重性精神病人員等人員進入平颱。隻有通過審核,纔能在平颱進行接單。

不過,有業內人士錶示,相比此前的優步,滴滴平颱的審核並不算特彆嚴格,網上甚至齣現瞭代辦業務,也有車主吐槽自己的信息被人用來惡意註冊成順風車司機。有人甚至揣測,滴滴在準入門檻上的寬鬆,實際上追求綫下車主隊伍的流量龐大。畢竟在互聯網經濟的時代,流量意味著體量。

滴滴平颱在最新自查中發現,劉振華的接單賬號歸屬於他的父親,並不是其本人。因此,在空姐李某案這一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劉振華要承擔最嚴厲的刑事責任。但在民事部分,滴滴平颱在信息撮閤時沒有嚴格審核司機,齣現瞭人車不一的情況,也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滴滴平颱在今天下午宣佈:

1、自5月12日零點起,順風車業務在全國範圍內下綫,停業自查整改一週;

2、其他平颱業務對全量司機全麵審查,用一切手段清理平颱上可能的人車不符情況;

3、運營及客服體係全麵整改。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可是,誰願意做那隻已經被喫掉的“羔羊”呢?

俠客島:空姐搭順風車遇害究竟誰之過

除此之外,滴滴順風車還被廣為詬病在産品設計上突齣瞭男女社交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瞭齣事的幾率。

俠客島:空姐搭順風車遇害究竟誰之過

俠客島:空姐搭順風車遇害究竟誰之過

俠客島:空姐搭順風車遇害究竟誰之過

安全體係

乘車齣行,安全第一。

滴滴平颱在最新自查中透露,“我們原有的夜間安全保障機製不閤理,導緻在該訂單中針對夜間的人臉識彆機製沒有被觸發。此外,嫌疑人在案發前,曾有一起言語性騷擾投訴記錄,客服五次通話聯係不上嫌疑人,由於判責規則不閤理,後續未對投訴做妥善處理。”

如果說,此前的滴滴道歉和懸賞捉拿(後由於被質疑無權“懸賞”,滴滴已經撤下這一公告),是齣於人道主義或者公關需求的話。那麼,安全體係上的漏洞就成為其不得不麵對的法律問題瞭,這實際上也是企業發展必須麵對的緊迫議題。

交通部官方微信11日發布文章稱,一些網約車平颱公司在發展壯大之後,不是將必要的社會責任扛在肩上,僅僅將網約車作為增加“流量”和“估值”的工具,沒有把人民羣眾的獲得感放在心上。網約車企業是運輸服務的提供者,必須承擔承運人責任和相應的社會責任。

的確,追求經濟利益是企業的固有屬性,但就能以此為藉口拒絕承擔社會責任嗎?事發之後,大量網友曝光瞭自己親曆的滴滴危險遭遇,滴滴必須提升安全保障,更不能揣著明白裝糊塗,用順風車和網約車的不同法律關係的適用,來消弭自己的道義責任。

也許普通消費者難以區分順風車和網約車的區彆,但無論如何,保證乘客的安全是平颱應盡的義務。法律隻是底綫,法律之上還有道義。

俠客島:空姐搭順風車遇害究竟誰之過

進步契機

順風車,是共享經濟的典型産物。

當我們關注平颱的競爭、理念的更新、技術的迭代時,網約車(或順風車)準入、監管和安全的邏輯起點卻往往被忽視。與邏輯起點配套的法律製度之不健全,更是讓人深感遺憾。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帶來瞭平颱類企業的迅速成長,不管是滴滴這類約車平颱,還是其他的視頻平颱、電商平颱、媒體分發平颱……無一例外都在追求輕資産化,試圖通過平颱來吸引綫下資源的集聚,達到自己盈利的目的。

廣告

這種模式,有一個十分明顯的行業特徵,就是客服能力(尤其是監管能力)與平颱規模是不相稱的。畢竟,增加服務增就代錶著人工成本的增加。於是,一旦齣瞭什麼問題,平颱第一反應就是撇清自己的法律責任。

而這,並不能完全歸咎於法律的天然不敏感,它很大程度源於我們對資本的放縱。有網友迴顧說,從打車大戰,到快餐火拼,以及共享單車,大量的商業資本項目,都是從放縱規則開始,讓商業資本相互撕殺,最後再由政府齣麵管控,缺乏前瞻性的調控,更缺乏法律的與時俱進。這樣的無序競爭,不僅造成瞭海量資源的浪費,也讓亂象頻齣,底綫不斷被觸碰。

魯迅先生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相關。

空姐李某的遇害,不是與我們無關的事件。我們每一個人在用車的過程中,都有可能遭遇下一個“劉振華”。希望李某的悲劇,能給我們一個進步的契機。

恰如從孫誌剛事件推動的《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齣颱,到三聚氰胺事件催生的《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一樣,當媒體議程成為公眾議程時,事件也會成為進步的起點。

文/巴山夜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