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未來論壇」在北京開幕。本屆大會主要討論的問題是一個奇點的來臨——人工智慧似乎到了超過人腦智能的時刻,當這個臨界點到來的時候,舊的社會模式將一去不復返,新的規則開始主宰世界。

吳恩達介紹了百度在神經網路深度學習領域的最新成果。而以吳恩達為首的AI科學家們和實踐者們認為,自然語言分析是AI最後的難關。

饒毅教授對此很不以為然,他首先詼諧地說「AI是偽智能」。在隨後的圓桌中,他表示,我們連動物腦袋都還沒搞清楚,AI也達不到動物大腦的標準,更不要說人腦。

「而且語言的加工是人腦功能的一部分,僅僅識別語言和語言與思維的相互作用是不同的,在層次上有很大差別。而人類還具有感情等更高的不同層次的功能,挑戰依然很多。總之,搞AI的人要學一些生物。」

雖然一下把AI的重要性拉低了,饒毅老師還是很期待繼續看到人腦和計算機、互聯網的合作。我們欣賞大腦,不是因為大腦很強大,而在於它充滿奧妙。AI很大程度上只是在試圖做人腦能做的事情。

饒毅很反感「未來學家」這樣的說法,他認為「如果有未來學這個事情,就沒有這麼多股市的垮臺,已經是經驗之名,未來學家都是偽科學家」 。

在他看來,腦研究有很多奧祕,但其中目前為止對於人工「偽智能」的幫助不大。科學家們希望看到過去,對人類最大的過去是腦的功能如何建立,腦是如何起功能,在這樣基礎上,也許在哪一天可以幫助大家預測未來。

以下是饒毅完成演講稿(略有刪減和修改):

我對於參加未來論壇忐忑不安,因為我覺得未來特別難以預計,特別對於研究國科學的人。而且我不認為有未來學家這個字,事實上英文也是說它是未來家,意思說未來不能研究,但是可以亂說。

如果有未來學這個事情,就沒有這麼多股市的垮臺,未來學家都是偽科學家。我們做計算機、研究信息的人都很喜歡講人工智慧,甚至第一位演講者經常把大腦拎出來講一講,對於我這種人來說看著是比較噁心的。

原因是我們做人工智慧的人,或者他們做人工智慧的人,和我們做腦研究的人是兩類截然不同,可以說是南轅北轍的人。做AI的人是為了通過他的想像,通過現有技術的不斷推進,建設出一個有一定某種功能,可能是智力功能。

我們在討論的機器和演算法,這是非常偉大的,給人類帶來很大的推動。但是他們心裡顫顫巍巍,一定要把這種發明叫做人工智慧,當然叫人工智慧還是偽智能,看你怎麼翻譯,特別是從我們生物學角度認為是比較偉大的偽智能。我覺得與其不負責任的講100年以後的事情,不如我給大家講一下我們研究大腦會是什麼感覺,我們的感覺跟人工智慧不一樣,做人工智慧的人或計算機的人做一個發明就覺得我們多麼偉大,其實他是在歌頌我們的人腦多麼偉大才能做這個事情。

做神經科學或者腦研究的人,每做一個研究就覺得我們就懂這一點點,腦後面還有那麼多東西,不斷提醒我們是多麼的愚蠢,特別是科學家多麼愚蠢。雖然我們是人類智力之光,但是是愚蠢之光。

我簡單講一下主要是我們實驗室沒有發表的工作,也可以叫做未來,只是這個未來是在下面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其他人就可以看到的。

人腦當然毫無疑問是已知世界最奇妙的物體。宇宙或時間,那些東西我們最後搞不清楚,不知道它有多奇妙。而人腦我們知道它很奇怪,可是我們不能解決它。在沒有任何科學以前就有人思考過什麼是靈魂,什麼是大腦。

我猜想,如果要我作一個對未來的預測,第一個需要了解的就是大腦。

當所有科學消失之後,還有人在思考大腦是怎麼工作的,所以先有大腦纔有人類社會,纔有各種人文藝術,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工智慧和各位坐在這裡聽講,所以神經科學,研究大腦的科學,是研究很多很高深問題、簡單問題的前提。

包括跟大家相關的問題,怎麼打架,怎麼談戀愛,這都是簡單問題,這些簡單問題我們的理解都是很有限的。你要問什麼是感情,什麼是認知,什麼是意識,什麼是思維,還有大腦如何操作各種語言,這些研究還很少。

研究大腦要用到各種學科,包括所謂的神經網路,神經網路的鼻祖就是當年有一個加洲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他想研究神經,可是他又不想做實驗,在計算機上越演化越多,最後他離開神經科學還是做計算機去了。

信息科學、物理學、化學,很多都可以用到腦研究,而且腦研究在過去對人類的健康有很大的推動,所謂心血管藥物是研究神經系統的人研究出來的,因為神經支配心臟和習慣,神經發出信號使心跳加速,你可以調節血壓,影響心血管疾病。用於治療抑鬱症的葯也是。

人類對靈魂——或者我們後來定義是大腦的好奇由來已久,所有偉大的人都思考過大腦。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都對神經生物學的問題都有過濃厚的興趣,達芬奇不光畫過很多大腦的圖,而且他曾經做過實驗,他希望尋找靈魂所在,這個實驗在17XX年才重新重複。

有人認為笛卡爾是數學家,也有人認為笛卡爾是哲學家,我認為他是神經生物學家,他提出神經傳導是怎麼傳導,雖然那個理論是錯的。他還提出靈魂是在生物體裏,他知道的很多東西是對的,有一些論文和書對神經科學有奠基作用。

關於試驗。我們今天做神經科學是從分子、細胞到整體,甚至個體之間的作用我們都做,我實驗室做的,兩個果蠅,一個打架一個不打架,不打架的果蠅是我們把它的基因改變了。我們還做過猴子的實驗,目前還沒有發表,一個母猴子,一個小猴子,你可以看到小猴子站在母猴子邊上,因為他喜歡他媽。我們做了基因突變,媽還是看著小猴子,小猴子躲的遠遠的,他對母親不感興趣。你要問什麼是母愛,母愛是這些基因造成的,當這些基因被我們消除了,他對母愛就沒有那麼依賴了。

我們也做人的,比如人類睡眠缺陷,我們正在尋找這個基因。也就是說睡眠這麼簡單的行為,我們瞭解都還很有限。雖然現正在往前走,但大腦有很多奧祕,目前為止對於計算機,或者說對於人工偽智能的幫助不大。

我們希望看到過去,對於人類來說,最大的過去是腦的功能如何建立,腦是如何起作用的,在這樣的基礎上,也許可以幫助大家預測未來。  

謝謝!

圖片來自愛微幫

原創文章,作者:Chientung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