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首图...不知道有没有让你想起什么呢??

没错...这是魏德盛导演在2011年参与Johnnie Walker 梦行者CF的拍摄片段

被我截取的片段 就这次登山的地点之一 半屏山

 

这次同事邀约要挑战黄金陵线...光是听到"黄金陵线" 就觉得很酷...所以没多问什么,我就答应了

大略的查了一下他们要去的路线...才知道原来就是金瓜石的无耳茶壶山

之前去过一次, 但是我只上到了茶壶口就停了...殊不知,原来那个茶壶是可以爬进去的...XD

 

去之前...我只有听他们提到剑龙棱这三个字...还以为我们要去的就是剑龙棱

完全不知道黄金陵线有十条路线...是回来仔细问了google大神才知道...原来我们这次去的不是剑龙棱而是茶壶山陵

 

先来看看...黄金十陵是怎么一回事

 

林宗圣所著作的「黄金十大传奇」一书,深入介绍了九份和金瓜石地区

其中包含了黄金十奇,分别是:

1、黄金海(阴阳海)
2、黄金城堡(礼乐炼铜厂十三层厂房)
3、黄金瀑布
4、黄金公路(金水公路)
5、黄金神社
6、黄金桥(山尖古道之高架水渠)
7、黄金城(金瓜石小镇)
8、黄金洞
9、黄金溪流
10、黄金棱壁

而黄金稑壁又分别有十条路线,被称为黄金十陵

黄金一棱「基隆山棱」
基隆山至雷霆山(基隆山东峰)的棱线。

黄金二棱「烟囱棱」
无耳茶壶山凉亭经废弃排烟管至水湳山的棱线。

黄金三棱「茶壶山棱」
无耳茶壶山上半平山棱线右转出草山战备道的棱线。

黄金四棱「俯瞰棱」
半平山锯齿棱555峰下黄金池的棱线。 

黄金五棱「剑龙棱」
半平山锯齿棱381峰下半平水霸的棱线。 

黄金六棱「锯齿棱」
半平山713峰下水霸山的锯齿棱线。 

黄金七棱「南子吝山棱」
草山北分支的左叉棱下南子吝山。 

黄金八棱「石梯坑山棱」
草山北分支的右叉棱下石梯坑山。 

黄金九棱「鼻头山棱」
南雅山至鼻头角山的棱线。 

黄金十棱「龙洞棱」
和美山至龙洞公园的棱线。

 

黄金十棱中最难爬的 就是剑龙棱+锯齿棱了 这两条其实是同条线

茶壶山陵则是延著半屏山岩沟往下方没有标红线的地方

图片来源:剑龙棱鳞脊三结义, 过五关豪情揽东海(山国演义: 郊山篇 第0004回 剑龙棱)

 

事后回来看过网友爬剑龙棱的介绍文后...我真庆幸还好我去的只是茶壶陵

比起剑龙陵...我们的挑战其实只不过是块小蛋糕而已

 

 

 

我们预计从黄金博物馆园的登山口上茶壶山→半屏山...再延著草山战备道绕回...然后下切黄金神社后回园区

 

 

登山口一路是无止尽的阶梯向上...起程时间大约是10:30左右

 

第一个凉亭...大家在这稍稍停留...因为12月的风已不小...加上天候阴凉...吹太久的风会使身体降温

 

凉亭望出去正是阴阳海

 

弯延的公路加上满山的芒草 非常有诗意 和阳光普照下的金色芒花不同 是属于秋天的风情

 

不过阴阳海长的跟我小时候的记忆不太一样 似乎是颜色淡了许多

 

往无耳茶壶山的路上 开始能看见矿岩 早在日治时代前就发现的矿山 正在我们的身旁默默守候著这块土地

金瓜石百年的产金岁月已转变为观光型态的风景区

即便评估金瓜石仍有2千亿元以上的金矿蕴藏 我也不希望它再度被开采

台湾有太多美丽的土地都是因为过度开发而造成山林环境的破坏 不如就让它以这个姿态继续吧

 

上次 我就只停在这个地方没有续行 当时也没发现有人在上面

 

结果,就算告示牌这么大,我们也还是得继续往上走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现有的登山绳,让要登上无耳茶壶岩块的山友们可以较省力,但事实上坡度并不小

 

狭窄的路线并不能同时双向通行 所以遇到来向的山友时 就要先让路才行

洞口往下看,真不知道刚才我怎么上来的

同事站在旁边的岩块拍照 看起来很像是在高山上的岩缝中

但其实只是拍摄的角度问题 下面正是爬山来的坡地

进到岩块里,空间更是拥挤,连站直都不行

根据山友的说明,可以由向上的洞口走,也可以从洞中钻出去,我们选择往上的洞口

 

洞口出来后 找了一会才发现这块大岩石有阶梯可以下去

不过大家就开始出现各种好笑的姿势了

看看 男生这么高都要这样跨过去了 我这种短腿人要怎么办

下一关 在岩缝中求生存?

这时候我的小个子反而成了优势 轻松就能过关 反而他们长手长脚的人 又开始出现怪异的爬姿了

其实有很丑的照片 我就不好意思放出来了XD

等待的时间 顺便拍拍下望的景像 黄金博物馆已经变成小方块了

右下角的小人 就是我们要从岩石中下切的终点 终于不用大手大脚的爬行了

不过 接下来要一路沿著山脊走向山的另一头

爬的当下 只注意到远处有个爱心大崩壁 殊不知崩壁的旁边就是个小挑战在等著我们

 

被我圈起来的地方 有发现小红点跟小蓝点吗

没错 他们是人(废话,不然是鬼吗...吥吥吥) 等会就是要跨过那个看起来很高的岩石

而且过去后 还要沿著右边的山壁走

从远景图来看 爱心大崩壁上方的V型缺口 正是半屏山岩沟的20公尺拉绳处

往右是茶壶山棱 往左则通往锯齿棱

光是看照片 你一定没法想像吧 但真的就是要在这些看起来明明就不能走的山脊上穿梭

开始前行后 是比我还高的芒草小径 所以我全程都高举双手保护我的脸

要知道被芒草割到可是很痛的 我只是来爬山 不是来破相的 T_T

走了很长一段路后 我们在接近拉绳处的岩块区先休息一下吃中餐

回首来时路 无耳茶壶山的大岩石已经看不出茶壶的形状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一路走在芒草小径时都没感觉 没想到一整段的陵线是此般美丽的风景 我终于也能假装一下苏轼了XD

从另一个角度看无耳茶壶岩块 还真是认不出它

一路上 天气虽阴雨棉棉 倒也不至于太难走

终于走到了爱心大崩壁的旁边

近看就看不出爱心状 不过视野挺不错 还能看到海 若是好天气的话 拍出来的照片应该会很美

黄金博物馆 无耳茶壶山 基隆山 其至是后方的小港口都隐约可见

可怕的半屏山拉绳处到了

大大的V型缺口在眼前 虽然有拉绳 但高度不低 难免会小紧张

拉绳很多条 但能踩的地方不多 仅记著"三点不动一点动"的铁律就对了

看别人爬很轻松 但不知道是我腿短还怎样 就是容易找不到能踩的地方

爬一爬就停下来找立足点 结果后的同事一下就追上我来了 =="

向下看是这样 其实不算太难爬 也没照片看起来的可怕

翻过岩沟后 另一个新的挑战 就是在没有路的山脊上移动 茶壶山棱的挑战正式开始

光看到这景像 我都有点腿软了 幸好云雾变重 看不清楚山下景色比较不怕

不过脚下就是山崖 加上湿气浓厚 还是得抓紧绳索慢行才安全

一路大多是这样横行通过 要不要戴手套看个人习惯 我自己是因为不知道而没准备 同事则分一只给我

雾气变重 鸟云也开始变多 得慢慢加快脚步了

不知道是不是半屏山独有的地理环境使然 正好以棱线为界 一边充满浓雾 另一边却什么事都没有 挺怪的

登山最怕遇到下雨 更何况九份一带的天气 是出了名的多变 前一秒还大太阳 下一刻可能就云雾满山

在山脊上拍照 真的是难得的体验 因为风很大 感觉拿相机好像随时会掉的感觉

看到这张照片时 我都快要以为是在爬大百岳了

不过事实上 半屏山的确是被许多的山友称赞说有大山之势

我个人虽没爬过大百岳 但我也同意半屏山看起来很不简单

尤其整个半屏山棱线有著一种霸气感 光是登上棱线的风景就叫人难以忘怀了

我觉得 登棱线是个相当受天气影响的路线

晴朗时 视野超好但晒的要死 阴天时 走起来舒爽但又看什么都雾雾的

像这天我们遇到棉棉细雨 虽然看似诗情画意 但愈到后段雨愈大时 就很麻烦

尤其走在山脊上的状况 会跟平路差很多

所以天气好坏 对于选择爬陵线的普通登山客算是影响挺大的

终于结束了辛苦的茶壶山陵路段 可以想见那锯齿棱和剑龙棱 必是数十倍的困难和危险难行

同样是芒草小径 却和无耳茶壶山后的那段感觉差很多 前段较陡滑难行 这里则是较平缓易行

不过我为了保护脸要一直举著双手挡芒草 结果最累的反而是我的双臂 而不是腿酸

走了一小段路后往回看 已经能看出半屏山的端倪了

之所以被称作半屏山 是因为山的两边有种完全不同的风貌 就像被刀削去一半 故称此名

半屏山的整片芒草 身在其中时 真的是完全受不到它的美

尤其我的个子矮 除了看到眼前一堆芒草之外 其它什么都看不到

回头望向来时路 终于走到魏导拍广告的地方了 不过被云雾挡主了半屏山的山头

照片与下方广告截图对照之下 氛围相当不同

 

广告中 魏导行走在芒草中时风势不小 可见得当时的拍摄应该不太容易

根据我的照片拍摄时间来看 从广告拍摄点到最近的出口草山产业道路 大约费时20分钟

所以如果只是像学魏导一样站在芒草中吹风的话 直接从草山产业导路进入即可

 

本想依照热门的山友登山路线 一并走完灿光寮山

无奈雨势变大 时间也不早 只好沿著草山战备道住本山方向走

草山战备道上拍摄无耳茶壶山的景象

半屏山棱线 没想到我们是走著这样的路过来的

沿著草山公路走来会看到指标 直行是往黄金博物馆 左行是通往本山地质公园

事后看到这篇介绍本山步道的网志照片时 完全被那条蜿蜒翠绿的本山步道给吸引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介绍

日后若有机会 我也想去走走 不过感觉好像是骑单车的人会比走步道的人多

终于看到黄金神社了 继续下切

雨势愈来愈大 幸好我们已经在下山的途中 反正都经过黄金神社了 就顺便进去转一圈

pb20121960031 

来张旧图比对 看看黄金神社以前的样子 这是最外面的入口处

2689

侧面图

很明显的 遗址上的十根大圆柱 就是当时神舍的底柱

不知道这是不是用来点灯用的??

 

黄金神社的鸟居跟一般我们在日剧中看到的红色鸟居不太一样

依照维基百科的图示来看 这个是属于神明鸟居

不过颜色上的差异 就没看到有较详细的说明 只好改天等有机会再来问问日本友人

 

回到黄金博物馆的时间大约是14:30 所以我们这个O型走法 大约费时4小时 如果天气好的话会更快

大概是体力消耗不少 所以一下山就先往小吃店去补充热量(昏倒)

一方面是比预定时间晚登山 另一方面也怪我自己太高估大家的行动时间 还以为中午就能下山

结果没准备午餐的我 只靠著同事分食了一块面包给我 偏偏我这大食怪吃没饱

叫来的炒米粉 几乎是秒杀的速度解决光光 还顺便啃了一支春一枝冰棒 超美味的啦

 

总之 这次能够顺利且安全的挑战黄金棱线之茶壶棱线 还真的是挺开心的

希望下次好天气时 能够再去走一遭

至于其它九棱 除了基隆山棱有人带会考虑之外 我应该是不会想去挑战其它的了 我可不想当山谷下的鬼

 

【补充】

这次挑战黄金棱线的另一个大收获 就是看到了壮观又美丽的芒草浪

所以稍微查了一下芒草的介绍 发现在沧海桑田话芒草一文中 有详细的图文说明 有兴趣的人可以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