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12000元」原來GDP都來源這個地方。

我總是覺得奇怪,為什麼總有人說福建人平均工資有7600多,感情好!我就是被莆田平均的那個人呀!

我們按一個月5000來講,一年能剩下的也就3萬左右的存款,就3萬存款那是過節呀,3包紅包就一年白乾了,還真是「渡劫」。弟弟妹妹多一點的都可以包破產吧!

小時候媽媽總說壓歲錢我幫你存著= =!

小時候每到春節,爺爺奶奶大伯二叔給的紅包,除了剩下的300塊錢,其餘的都存進的媽媽的口袋當中,還總是說:「我幫你存著「,按照每年12000的量~18歲的我已經有將近21萬左右,在一個三線城市這筆錢都夠一套房子首付了!看來結婚是有希望的!


春節前網路流行的一張「全國壓歲錢地圖」引發熱議,廣東因為平均50元的壓歲錢水平,被稱為一股清流。2月28日,該機構再度發布一張「全國反向壓歲錢地圖」,廣東以3500元的水平登上榜首,廣東人「反哺」長輩的能力再獲網友點贊。對此,記者採訪的幾位廣東人表示,可能實際數額會更高。「以前每個月住在家裡,都會給爸媽交家用,雖然不多每次只有1000多元。」家住天河區的廣州市民王小姐稱,自己今年給父母的紅包是五位數。(3月2日《新快報》)

正月十五過去,年味就算淡下來了。不過,與紅包有關的討論始終沒有停息,作為一種情感中介,給多少,如何給,什麼時候給,收到了多少……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在前一輪「全國壓歲錢地圖」的討論裏,廣東人過年紅包數額平均最少,幾乎無可爭議,是個不需要調查就能得出的結論。畢竟廣東人所謂的「逗利市」,你逗我,我逗你,大家熱熱鬧鬧,圖的是個開心,是個吉利,並不同於其他省份厚重的壓歲錢。有些地方動輒幾百,更有人一出手就上千上萬,與其說是壓歲錢,倒不如說是一年不見之後的情感集中表達。當然,也有人就是炫富。

至於「全國反向壓歲錢地圖」,首先這個概念設計得就不是很好。也許出發點是為了突出晚輩對老人的反向關懷,但「反向說」太過用力,著實誤解了壓歲錢的本意。壓歲錢這個概念原本就指兩種形式的紅包年俗,除了長輩給晚輩的,另一種就是晚輩給長輩的。在後面這種情況裏,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給老人壓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除此之外,「反向壓歲錢地圖」數據如何得來也很可疑,不同於公眾對「逗利市」的一般認知,晚輩給長輩封多少紅包,通常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各家有各家的想法。並且,各地由於收入差異,也不具有可比性。

而無論給長輩封多少紅包,我更關注的是,年輕人此舉反映出來的除了孝敬長輩之情,有些還包含對個人與家庭生活之間的清晰界定,即知道彼此的邊界在哪裡。如一位廣州受訪者所言,她工作後還住家裡時,每月都會給爸媽交家用,「雖然不多每次只有1000多元」。這番話表明,相比一些「啃老」案例,另一些年輕人已開始表現得相對自立,知道通過個人努力獨立謀生,而不是在成年後還給父母製造太多麻煩,更不把工作後喫家裡的、用家裡的視為理所應當。這一點恐怕是比紅包數額大小更值得稱道的,背後體現的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精神。

其實作為一種民俗,怎麼封紅包、給壓歲錢,都是多年習得的結果。對於收受雙方而言,大家開心就好,適應就好。切莫把壓歲錢變成一種負擔,不然只能讓已然變淡的年味,進一步變得沒味。至於所謂的「壓歲錢地圖」,不過是商家刻意製造的概念,較不得真。若以此作行動指南,恐怕就要鬧笑話了。作者:小指


最近網上一份「全國壓歲錢地圖」引起了網友的關注,而這份壓歲錢地圖,最顯眼的地方無疑是福建,高達3500元的壓歲錢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夢想。形成鮮明反差廣東省平均水平僅為50元。

為什麼廣東的壓歲錢會如此的低呢?

和大多地方不同的是,廣東有「新年利是」 的習俗,在廣東省,不僅僅自家孩子有紅包,過年來串門的、親戚朋友鄰居的小孩都是有紅包的,除了給小孩紅包,小區保安、保潔阿姨等也都會收到不同額度的紅包,稱為「利是錢」。新的一年回到單位上班,老闆同事也會發紅包,成為「派利是」,雖然是隻有幾十塊錢,都是為了在新的一年中圖個好的開始。

所以不要僅看表面現象,更應該關注本質。

祝大家都能在新年收到大紅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