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張祈╱花蓮報導】

花蓮縣內客語族羣約4萬人,為全臺第四高,花蓮縣又以花蓮市、吉安鄉及鳳林鎮居多,為實踐客語生活化的政策,客家委員會自2003年推動客語生活學校,花蓮至今共有18間學校申請覈准,透過客語薪傳師進入校園,讓下一代客家孩子在校也能學母語,開口說客語,傳承客家文化。

有鑑於客語流失快速,中央鼓勵地方政府推動客語整體發展,落實《客家基本法》,客語為國家語言之一,在107年度特別加強鼓勵參加客語認證,全面提升全民的客語能力,花蓮縣政府因應措施廣開認證加強班。

花蓮縣政府客家事務處每年舉辦客語打嘴鼓比賽及客語朗讀比賽,透過競賽方式,刺激學生精進客語技巧,參賽人數年年增加,此外還有輕鬆愉快的「客家細人仔●夏令營」。

客語打嘴鼓是早期為農民閒暇時候,聚集在一起的娛樂活動,一來一往運用押韻的對話,搭配生動的語言風趣、幽默作為對話基礎,構成多種逗樂的笑料,形式類似中文的「相聲」,通稱為「口說藝術」。

參賽選手自行創作內容,以笑料、講古為編目,一來一往呈現原汁的客家打嘴鼓,客家事務處指出,客家打嘴鼓比賽不僅是客家語言深度、奧妙的展現,更是傳承常民文化、客家老祖先智慧的方式。

客語朗讀比賽,同樣受到客家子弟熱愛,因事前可預先演練朗讀題目,參賽門檻相對較低,組別從幼兒園、國中小、高中、社會組,甚至新住民也有獨立組別,參賽選手透過婉轉悠揚的客家母語,配合肢體擺動,展現客家語言的美感與底蘊,今年賽事縣內各級學校20多位客語薪傳師帶隊參加,總計439人次參與。

除了客語較勁比賽,客家事務處也為國小一至五年級學生舉辦為期5天的「客家細人仔●夏令營」,全天課程包括民俗信仰、客家歌謠、童玩製作、日常對話教學及參訪行程,讓小小客家人從體驗多元客語文化,成為真正的客家子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