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那不是快樂,那是慾望。

慾望得到滿足的瞬間是暫時的快樂,那些物慾是通過當代商業社會的傳媒形式給你的感覺:擁有了什麼東西才能過上好生活。

實際上,最持久的快樂,都不是買來的

你試試看,給父母打個電話閑聊一下自己小時候的事情

去花卉市場逛逛,不用非要買,就去聞聞花香

你試試看,寫一篇日記,把自己所有的煩惱寫下來,然後一一對應的寫下解決辦法,從最簡單的開始入手,一個一個的解決它。

你試試看,去買菜的時候,誇菜販子的蔬菜真好,誇身邊買菜的阿姨看起來真年輕。

你試試看,週末去一趟大醫院的ICU門口,你看看那些病患、家屬的行動和表情,你會為自己健康的身體感到多麼欣慰。

你試試看,約一個你聊得來的朋友,就聊一個話題:假如阿拉丁神燈 在你手上,你想滿足自己什麼願望?不要拘束,要天馬行空的想像

生活的點滴幸福有許多,不信,你試試看

資本家不刺激消費,就不能把普通人錢包裏的錢掏走,所以,他們以生產快樂的名義刺激慾望、刺激消費。而事實上,這種短暫的快樂,只會把錢包掏空之後,再掏空你的精神,讓你累覺不愛。愛自己,不要介意外界如何宣傳,珍惜你現在擁有的。祝你快樂!


追求物質,滿足自己的慾望,以為這是快樂。如果沒有限制的膨脹下去,以後會越來越難滿足的。


現在很多的「快樂」,實際上已經不是那種發自內心的愉悅,而是對某些物質追求過程中的衝動。所以現在很多的快樂,就表現在瘋狂購買或者大喫大喝上。自以為通過消費得到了快樂,是真的嗎?!


沒錢寸步難行,有錢為所欲為,快樂要看人的慾望,如果他有一萬塊錢可以買個筆記本,買了筆記本他很開心,忙的打開,因為他也有了,而其他人買不起 這種想法,就好比你現在身上有三千塊錢,但是要馬上上交老大, 你覺得不快樂, 但你在路上看見一百元,你會撿起來,暗自高興。快樂看人怎麼追求了。


那是因為你想要的東西,讓你快樂的東西需要付費……

但是也有免費的快樂,如果清晨的日出,冬日的暖陽,山上呼吸新鮮的空氣,看到喜歡的人的笑容,幫助別人時候別人的感謝,這些如果能夠使你快樂的話,這些是免費的


已經不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了


這是消費主義結合人文主義取得的"偉大"勝利:消費吧,為了自己的美好體驗。消費吧,為了追求你想要的快樂。消費吧,為了社會經濟的增長。消費吧……


比起物品功能的滿足,快樂纔是根本的需求,在這樣一個物質豐富的時代,所有的滿足最終都通向快樂。

快樂需求產生了巨大商業引力,因此,創意快樂、製造快樂、生產快樂,銷售快樂、快樂指數分析、快樂消費業績、快樂產業……逐漸的,快樂有了一些變化。

在這之中,快樂生產者與快樂消費者的身份互換疊加著。

快樂生產者:加班苦思冥想快樂元素、調查快樂數量與程度、分析快樂數據、制定快樂增長策略、改善快樂產品銷售方式……。

快樂消費者:搜索快樂氣息、辨別快樂信息性質、分析快樂產品價格折扣、應對快樂產品促銷手段、滿意或懊惱快樂質量、點贊或投訴快樂服務……。

最後當快樂成為一個嚴密的組織性的有機的系統事件的時候,與最初的初衷相關的所有本為「主角」的元素,比如人、快樂,都讓位成「配角」,甚至龍套,而一個抽象的龐大的東西成為了「主角」,這個「主角」就是人為了快樂構建成的「規則」。規則最終奴役了人,將原本的產品「快樂」給消耗置換掉了,置換成不斷壯大自己的各種更嚴密高級的組織構件。

就這樣,賣力著去尋求放鬆,忙碌著去獲取悠閑,演算著去求得簡單,在這樣一場精心構建的快樂遊戲的矛盾邏輯裏,來唱一首「歌」吧!

我是真的很快樂

昨天去了你那裡

你哭著說童話裏都是騙人的

賣掉所有的童話書

廢品站老闆和你把價砍

互不相讓沒賣成

陪你購物來安慰你

前街後巷都走過

琳琅滿目留不住你

促銷小妹笑眯眯

你卻將白眼拋給我

無言以對口舌幹

一路煩來一路累

彎腰垂眼狀態差

你問我是否不高興

我是真的很快樂啊


因為你從小接受消費主義的價值觀啊,資本主義社會上消費拉動的,他們不斷在你的潛意識灌輸各種消費的廣告,讓你不消費就不能得到滿足感。


時代就是這麼引導的。買的人也認為不消費的快樂不值錢。賣的人也認為既然提供了快樂就要收費。


只能是免費的東西越來越少了


怎麼說呢?我們都處在想喫,想玩,想愛的年紀,消費主義是從貸款買房,手機分期,信用卡開始的。花著明天的錢,在收入微薄的今天享受擁有的快樂,這是一種沒有安全感的體現,表現存在感的外在表現。花錢,逛街,買買買沒什麼不對,但是過度了就是一種病態。


虛榮可以帶來快樂。但快樂不僅僅有虛榮。社會發展不平衡和日益增長的慾望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